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重大理论观点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  相似文献   

2.
警惕“公有制为主体”流于空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中央文献和我国宪法一贯坚持和阐明的重要思想和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必须以坚持和发展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依靠人民,这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践和理论都表明,"私有制加公共财政再分配"不是依靠人民发展经济的制度;改革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实质是要构建依靠人民的经济制度;面对一些地方"改制"造成的公有制经济严重削弱的态势,应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振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4.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依靠人民,这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践和理论都表明,“私有制加公共财政再分配”不是依靠人民发展经济的制度;改革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实质是要构建依靠人民的经济制度;面对一些地方“改制”造成的公有制经济严重削弱的态势,应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振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5.
构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公有制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有制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问题。要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只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做文章是不够的,还必须高度重视和认其解决公有制本身的存在形式即公有制形式问题。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是关系到如何管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改革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了自觉地加强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充分发挥币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就需要弄清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公有制同以往一切私有制截然不同,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这种公有制由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所构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同于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公有制,也不同于未来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单一的完善的社会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首要的最基本的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制度是在资本主义和任何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上,存在着公有制经济还占不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该不该占主体地位、主体地位问题有没有必要争论等认识问题。坚持中央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必须努力破解在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上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基础上,突破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划等号的传统理论的束缚,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升华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深化对公有制经济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性的认识。不能只讲公有制为主体,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更不能只讲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特征 ,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其运行不仅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还要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存在的依据与西方市场经济中国企存在的依据不尽相同。我国的国有经济不应从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完全退出。调整所有制结构 ,国有和公有经济比重下降是必需的 ,但也应是有边界的。不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把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说成是“社会公正 +市场经济” ,笼统提“破除所有制崇拜” ,均不妥。在中国搞私有化 ,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1.
董瑞芝 《经济师》2001,(5):165-165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同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列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样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将伴随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稳定下去。因此 ,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首先必须弄清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涵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首要涵义是指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控制力上。国…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形式,实行公有制多样化,有利于调动参与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有助于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是:不仅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份也是公有制经济,一切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决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  相似文献   

14.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我国目前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既存在着和谐发展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和谐的一面.因此,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与和非公有制形式的和谐共处,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实马克思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所得出的人的异化—复归理论。我国现阶段人的异化—复归,表现为人民当家作主、人力产权自主实现,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人本内涵。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深刻认识新自由主义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存在劳资和谐的可能性,但我国当前劳资关系的现实与之存在差距。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还很不完善,公有制经济改善劳资关系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要使劳资和谐的可能性成为现实性,必须从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角度推进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改革:继续提高国有经济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国有企业的劳动民主;改革垄断企业的分配制度;加快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创新。在改革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要通过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马克思、列宁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所决定的,也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好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育桃强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对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认识———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体会刘荣升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