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易平 《现代企业》2002,(8):22-23
一、西部大开发给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带来了机遇 1.可以促进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适度集中.由于我国目前还远远未能实现工业化,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自然资源的优势依然很显著.而东部地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镇住房、工业用地、水电煤气以及其它服务的价格都在上涨,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在提高.目前,东部地区一些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把自己的产业链向中西部延伸,联合开发当地资源,尤其是能源、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东部一些大型企业也采取跨地区兼并的方式,收购一些西部企业,以实行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显然,东部地区加工工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西移,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王伟 《财会月刊》2017,(6):124-128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因受限于自我经济基础与国家整体产业水平,导致来自于外资的项目投资胜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进而陷入"产业转移陷阱"。结合产业链空间演化特征,单一产业链纵向延伸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创新产业链而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其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因此,西部地区未来应更多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不同产业链区段的"接通",即线性链接状态下的区域产业横向拓展;积极培育产业网络,通过对产业氛围的专门营造,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以科技服务资源敏捷流转于产业集群为目标,构建了面向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管理模型,该管理模型不仅可促进相应资源的交互共享,而且可推动行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技术培训、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式,可实现专业技术人员、产业集群辐射体系的自我生长,以及科技能力服务区域的拓展。以陕西区域集聚产业链、长三角区域中小企业集群科技服务管理为例,进行该管理模式的推广,结果表明:随着服务管理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运营机制的建立,最终形成了一种跨区域、跨产业的"大产业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给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西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链优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为西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西部地区产业链是个复合系统链,通过优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确定产业链的优化标准,找出西部产业链的实现途径,更好地把西部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8,(2):42-50
文章基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建立资源型产业生态化的宏观及微观经济绩效模型,选取资源较为富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各资源型产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及微观企业利润提升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资源效率的微观绩效显著,宏观绩效不显著;环境效率的宏观绩效显著,微观绩效不显著。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以资源型产业生态化为导向,深入推进资源型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科技研发体系、政策法规以及行政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有色金属产业是河池的支柱产业,但也存在生产装备水平落后,产能分散、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文章提出通过产业聚集促进技改,提高工艺装备水平;通过组建矿冶联合企业集团,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通过产品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综合利用难处理资源,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从四方面推动河池有色金属产业进步,促进河池有色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地承接产业转移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迫切要求。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自然资源优势、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科研优势及市场优势等。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包括: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科学规划;优化产业转移的引资环境;加强园区载体建设、重点实施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郭莉 《企业研究》2013,(8):152-153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和煤化工为引领的青海化工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在分析了青海省化工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尚未完善、产业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和煤化工为引领,走产业集群化道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思路,对青海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0年随着市场需求回稳,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明朗。然而在经济复苏同时,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用工荒"问题。在中国政府产业升级政策驱动的背景下,借鉴新加坡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分析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企业应该不断地通过业务流程再造,突破瓶颈问题,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获得利润增长,从而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低碳、环保、绿色产业,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已成为陶瓷产业地区极力推崇和大力发展的产业。而产业园区对于资源整合利用、管理,是实现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集聚作用和可持续发展必要条件。然而园区能否持续发展,其形成方式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更应该取决于它的竞争优势。因此,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设想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为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核心、以城市为核心、以产业链为核心四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文章以产业链整合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产业链的空间分布类型,并研究了产业链、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认识到产业链整合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链转移的三种模式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乡镇企业》2010,(5):43-45
<正>调整经济结构,关键是要推进技术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产业竞争力。徐水县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为抓手,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支持鼓励企业做大规模的同时,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着力实现科技创新,依靠自主创业促使县域内三家民营骨干企业水平做高、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产业集群具有地缘接近、产业要素共享、产业链互补、产业内知识创新速度快等特点.产业集群利于获得外部经济效应,节约企业成本;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资源;利于专业化分工协作,推动集群产业升级等.因此,产业集群发展对于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和构建"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其自身赢得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契机,同时也对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意图在全面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构建"两型社会"的要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瀛  王颖 《英才》2011,(4):51
产业趋势调查之医药若要在市场中胜出,除了用科技研发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外,还要做大产业链。高端访谈:贵州神奇集团主席张芝庭、羚锐制药董事长熊维政从"十一五"过渡到"十二五",借助政策支持,医药行业成了"香饽饽"。借助政策的顺风车,贵州神奇集团主席张芝庭虽然一方面承认政策近年对中医药行业的利好,另一方  相似文献   

15.
一、电子废弃物绿色产业 所谓电子废弃物绿色产业,即:电子废弃物有效处理产业、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电子废弃物资源再利用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建立与发展.电子废弃物是增长最快、最难以处置的固体废弃物种类之一,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社会财富和资源,解决其资源循环利用问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产一消费一报废"产业链上的核心科技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经济技术竞争日益激烈,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核心企业而形成的关联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型核心企业带动配套型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聚集,而产业聚集产生的群体效率、低交易成本是打造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反过来,在实施地域品牌战略的过程中,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推动大型核心企业的形成,并担当创造企业品牌乃至地域产业品牌的重任,以提升集群声誉和知名度。由于大企业网络创新能力强,创新者的利益能更好地实现,而且创新力更持久、更具有集成优势,所以由大企业网络带动的现代产业集群比传统的产业集群更具有不可动摇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广西桑蚕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主副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业运行模式不合理、桑蚕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循环政策引导乏力等瓶颈问题。因此,必须立足产业共生链的运作机理,从重塑多元共生组织、创建链网共生模式、营造智力共生平台、优化共生外部环境等方面探讨桑蚕产业共生循环经济的构建途径,以促进广西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由"桑蚕大省"向"桑蚕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数目众多,较多企业同时面临资源枯竭和体制转换双重困境。这类企业要实现产业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此,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摆脱困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由于存在着体制、资金、市场、人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产业转型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体制政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困难,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能否成功地进行产业转型,取决于多种关键因素,例如合理的产业定位,适当的转型时机,有力的地方政府支持,市场化的企业经营机制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产业作为国家政策和财政大力支持的一大产业,在提升农民收入,保障国民健康,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中药"农业—工业—商业"这一完整的产业链,但在可持续发展和市场扩展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与全球市场,要实现产业升级与发展,必须直面事实,针对现实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与收益.  相似文献   

20.
李娅 《经济界》2010,(4):74-77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东部地区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并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集聚在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双向需求”,一方面通过向西部转移产业,东部地区可以不断向国际分工体系高端环节攀升,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可以将国际产业链转移模式运用到我国的区际产业转移战略中,延伸在国内的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在区域间的传递和转移,拉动中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以产业转移来协调产业升级、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