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影子银行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缺口进行了有效弥补,使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得到很大满足,所以影子银行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推动银行体系稳定与和谐发展也极为有利。本研究主要探讨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如何预防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以2007—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我国银行业结构竞争视角,着重探究并检验银行竞争加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文章发现,整体上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显著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且该效应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强化银行作为“大债权人”的外部监督机制的双重路径实现的。进一步地,文章从微观产权性质、中观外部制度环境以及宏观货币政策三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银行竞争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而货币政策未能与银行竞争达成协同效应抑制金融化。文章的研究对于深化银行业改革以构建健康、有序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经济占比大,研究其对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现实含义。影子银行通过其对货币政策、物价等机制影响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选取2007年-2017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从计量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与影子银行规模、CPI指数以及货币供应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正相关,对短期CPI将产生消极作用;建议监管部门做好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路玉琼 《商》2014,(45):152-152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飞速发展,影子银行亦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这不仅对金融系统的稳定具有很大的影响,也使货币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目标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是金融发展和创新的产物,给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产品和融资通道,对我国金融产业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影子银行内在的的复杂性、隐蔽性以及脆弱性等特点,也容易成为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导火索。因此影子银行只有在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下才能真正地趋利避害,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尽管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弥补正轨金融体系不足,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丰富居民投资理财途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应,但其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小视。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下,影子银行体系潜在风险更容易爆发。研究新形势下影子银行的风险及防范,对于实体经济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会使资金需求产生新的变化,监管部门应制定措施引导影子银行为经济结构转型服务,逐步释放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规范性和协调性,从而使影子银行在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风险自担,降低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发展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效果以及货币政策目标都产生了影响。因此,本文就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三大法宝",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中介目标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产生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减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某种层面上不利于经济增长。因而,文章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应加快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与创新,建立包含多个中介目标的综合体系,加快影子银行体系的法规建设,逐步建立影子银行监测体系,对其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8.
张旭阳 《中国市场》2014,(41):53-59
在辨析影子银行本质及中国影子银行特点的基础上,建议按照市场化、透明化的政策路径从银行与影子银行两个体系同时入手,引导影子银行体系对接实体经济,有序运转,控制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9.
韩珣  易祯 《财贸经济》2023,(1):116-133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理论影响机制,提出了对应的研究假说,并利用2007—2019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起到正向影响,影响机制是通过影子信贷利率和金融资本配置效率两个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放贷行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正向影响,在分析师乐观偏差程度较高、对外担保事件较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投资者情绪高涨、企业家信心提高及P2P问题平台数量的增加会放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之间的正向关系。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央行沟通中稳定市场预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词频的提高会减弱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正向影响。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促进企业影子放贷行为而提高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中介初次信贷配置失衡的问题。本研究对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类似"影子银行"的机构、业务、职能、活动等一系列机制已经形成。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厘清影子的定义,基于对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运行模式、作用、风险和监管等情况的分析,提出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货币政策框架;建立直接全面的监管机构等监管对策以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有效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是由金融创新、监管套利、信贷需求、货币政策频繁波动共同推动的,给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不可否认的正面、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风险的积聚。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错配、期限错配、信用错配以及高杠杆风险尚在可控范围。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金融体制,导致影子银行风险与传统商业银行风险、地方政府风险紧紧挂钩,三者之间存在风险相互传导的可能性。对影子银行风险的防控应秉持“疏堵并举”的原则:建立影子银行风险监控体系,加强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的风险隔离;谨防地方政府利用影子银行过度融资、投资的冲动;在继续微观监管的同时,建立适应于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积极推动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9)
银行同业业务为近年来逐渐兴起并获得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兴银行业务。国外在金融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种影子银行运作模式。我国借鉴国外发展形势亦创建了影子银行。但是,我国的影子银行与国外在类型与运作模式上均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逐渐开始发展同业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在对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分别研究了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影子银行2006年-2017年的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包含影子银行规模,经济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以及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率的VAR模型来研究影子银行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一方面,影子银行的发展会促进GDP的增长,也能降低失业率,但是却不利于物价稳定;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会促进影子银行的规模扩张,而失业率和物价水平的波动对影子银行规模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影子银行以表外业务和证券化为核心,具有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和相对独立的信用创造功能,游离于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之外,存在较大的潜在金融风险。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分析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派生存款机制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发现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利率和市场价格等都存在较大影响。我国应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一系列危机后介入和管理金融市场并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新范式,从宏观审慎的角度保证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金融脱媒的环境下,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与环境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资金"游离"于银行表内业务之外,通过影子银行体系进入社会实体经济,影子银行是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运行的非银行信用中介。灵活、创新的影子银行作为银行信贷关系补充,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的一种重要的金融学概念,该种方式的核心是改变传统金融银行的信贷关系,并逐渐转变成为新型的信贷关系,其类似传统银行,但是行使了普通银行的业务,类似于影子而存在。本文详细介绍了影子银行的定义与特征,并根据道格拉斯函数建立影子银行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模型,最终分析了新常态下影子银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2)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脱离了传统的宏观政策调控范围,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相关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情况及其信贷创造的特点,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影子银行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MSVAR模型并选取我国1978年至2012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且相互之间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区制依赖性.在“高速增长”区制中,影子银行发展较快,GDP增长率较高,两者间有较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而在“适速增长”区制中,影子银行规模增长速度和GDP增长速度均较低,两者间的促进作用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目前主要工具仍然是以M2代表的货币供应量的数量调控手段,然而随着影子银行规模急剧扩张,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调控工具的货币政策是否还能继续发挥有效的调控作用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运用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调控效果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并深入探讨近年来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就完善和改进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引发了全球对影子银行的关注,中国也不例外。同时,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需加强金融监管。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规范分析出发,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规模、特征与价值分析,提出了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