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对部分省、直辖市3313家民营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调研后发现,政府尤其是一些基层政府信用状况不佳、法律法规不完善、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原因导致民营企业信用较差,形成了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瓶颈。建议,应通过强化政府诚信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协会及基层党组织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失信惩戒机制.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报告》2007,(123):1-14
2006年我们对全国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9345份),结果显示:民营企业面临着企业融资难的发展瓶颈,主要原因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门槛过高、证券市场融资困难、缺乏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政府职能不到位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经营风险大、管理不科学、信用保障缺失等民营企业自身内部的原因。建议: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使其真正实现商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民营企业担保体系;提高民营企业自身整体素质和信用形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为民营企业没有得到与之匹配的资源、融资渠道过于单一、资金供给机制脆弱、违约债券规模超高拉低信用.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国家、地方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民营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民营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民营企业存在较大规模风险.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是国家和地方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完善管理机制创新产品、利用金融科技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风险.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凤凉  黄鹏燕 《特区经济》2007,225(10):100-102
本文较深入地分析列举了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几大表现,在此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产生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重建民营企业信用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信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基本保障。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成长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信用缺失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的现实背景出发,介绍了企业信用的法律内容,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营企业信用的法律体制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根奇 《特区经济》2006,(9):103-105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融资问题可以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肋骨”问题。本文从民营企业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以及企业信用问题和社会担保体系等方面,对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进行分析,揭示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民营企业应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疏通间接融资渠道,完善社会信用及担保体系的建设,以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7.
庞莉 《开发研究》2005,(5):50-52
融资困难是制约陕西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造成陕西省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和外部环境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融资困难问题的对策:①继续推进陕西省民营企业的改革,提高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②进一步完善金融结构体系,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服务质量;③加快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论起,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政府政策法规制定、金融体制及机构完善、信用评定及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三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高效民营企业融资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营企业信用度偏低是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民营企业必须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度。  相似文献   

10.
企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企业信用缺失表现在企业的商业信用缺失、金融信用缺失、财务信用缺失和商业信誉缺失等方面,其产生原因主要有转型过程中信用契约机制缺损、产权制度不清晰造成的信用意识不到位、政府监管机制不到位及惩治不力、信用服务体系不完善及功能薄弱等。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从加强企业信用教育、完善法律体系、健全信用管理、强化信用监管、加强信息披露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敏 《改革与战略》2011,27(2):82-84
"三农"经济发展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作为民间金融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给我国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新的力量。但因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政策及自身原因,给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困扰。文章总结了小额贷款的国际起源和小额贷款的主要模式,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意义、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同时,认为应运用适当的企业文化及激励机制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军工企业资金筹集的渠道和融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由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拨款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融资转化。目前军工企业的发展资金除财政拨款外,多来源于银行贷款,部分来源于股权融资,而从优化融资结构理论及通货膨胀理论来看,债券融资是对企业较为有利的一种融资方式。本文将从军工企业发展需要及融资理论等方面论证军工企业债券融资的必要性,并通过总结近年来军工企业债券融资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本文从信号传递机制及共生理论视角,提出供应链上合作关系的稳定性以及核心企业信用扩散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绩效调节机理的构念模型及相关假设,并运用2011年-2017年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会随其经营性现金流正向变动,这表明企业面临着一定的融资约束;而在加入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变量后,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变动受经营性现金流的影响减弱,这表明融资难度有所降低。进一步地,本文引入供应链上合作关系的稳定性以及核心企业的信用扩散影响两个调节变量,分别在原有模型中加入交互项进行了总体回归和分组检验,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模式对于供应链上合作关系趋于稳定的企业以及受核心企业信用扩散影响的企业具有更显著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和中国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现实,建立离散动态出口模型,发现克服出口固定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可以促进企业出口参与。进而运用2004~2008年中国七十余万家制造业企业数据,从内源融资、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3个维度衡量融资约束,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结果发现,克服出口固定成本是企业参与出口的关键,商业信贷对企业出口参与贡献最大,银行信贷次之,内源融资贡献最小。细化样本后发现,克服出口固定成本仍然是出口的关键,但是,无内源融资企业较之有内源融资企业,内资企业较之外资企业,出口融资都更多依赖商业信贷和银行信贷;国有企业出口融资更多依赖银行信贷,而民营企业更多依赖商业信贷。变化融资约束衡量方法后,结果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5.
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利弊分析——以东莞民营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成晓  丁燕丽 《特区经济》2009,242(3):148-149
本文将在分析东莞市民营企业上市现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利弊,并对民营企业选择上市融资提出意见和建议。准备上市的东莞民营企业家应该在衡量利弊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是否上市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尹东明 《特区经济》2006,(12):102-104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既有外部因素,也有民营企业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需要政府在政策、法规上的支持,需要金融部门的机制创新,开拓更多的金融服务领域,更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加强管理,提高资信程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任视角探析内部控制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以及该作用效果受信誉型信任、个性特征型信任以及制度型信任三种类型信任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影响商业信用融资因素中, 内部控制质量的作用显著;三种信任维度与内部控制在商业信用融资中起到互补作用。补充检验发现:较之地方国企,中央国企在获取商业信用融资时处于有利地位,且其内部控制质量能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本文丰富了中国情景下内部控制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也为政策制定者进一步完善商业信用环境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形成了国有企业巨额的债务和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国有企业筹资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国有企业筹资中的问题,探讨优化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及优化资本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科技的创新投入实现技术突破。而资金支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推进社会资本投资,也要政府做好政策与资金的引导工作。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2015—2019年的数据来分析政府补贴、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都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的抑制程度强于股权融资;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具有抑制作用,而国有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并不会产生影响;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只会显著增强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而对国有企业不会产生调节作用。因此提出,政府在继续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补贴力度的同时,要建立客观高效的补贴对象筛选标准,极力避免筛选过程中的"产权歧视"问题;我国应当继续完善股权融资制度,强调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的环境;银行应提供可灵活调整信贷周期的金融产品,并改进抵押贷款模式,降低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贷款门槛;债券市场应多发行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