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里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却远离父母,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管,或寄宿在亲友家中.这些不足14周岁的孩子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在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只能用不成熟的心智去承担所有问题,很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问题,也容易沾染不良习气而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儿童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对他们的关怀和教育已迫在眉睫.从情绪情感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寻留守儿童不良情绪情感的应对方法,比如加强家庭教育、加强监护人的责任感、改善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呼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爱等,对解决这一社会性问题有积极意义.而开展关于留守儿童情绪障碍问题的调查,也能为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在城市打工而被外出父母留在家乡的未成年儿童和少年。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复杂的,也是持久的。从留守儿童自己的角度看,虽然他们能够用非常客观和辨证的观点评价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的影响,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人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的影响是弊远远大于利的。我们的调查除了关注农村流动人口打工对其留在家乡的孩子生活、性格、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外,我们更加关注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面临诸多生活挑战。以往的研究,人们比较多的关注到留守儿童在行…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中国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也衍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是其中一个新鲜而刺眼的名词。近期,接二连三的事件对准了留守的孩子,校园虐童、孩子杀亲等事件一再刷新人们的视线。留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建设军,是希望和寄托所在,他们的生存和安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季大凤 《活力》2014,(14):32-32
近些年,随着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人数呈现上升趋势.笔者所在学校“留守儿童”人数就达到了全校学生的13%.“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和亲人到城市打工,由于诸多原因,他们的未成年的孩子绝大部分被留在了家里,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与其他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日.大竹县审计局积极响应县妇联号召.关爱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该局的“爱心妈妈”们到定点联系帮扶村——尖山村.给那里的留守儿童送去了学习用品和衣物。她们通过电话、写信等形式与孩子们保持联系。有时节假日还把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辅导他们学习.改善他们的生活,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他们温暖,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让他们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就业》2011,(5):57-57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再次提醒我们,关爱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引起的社会问题已刻不容缓。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山西考察期间指出:党和政府要关心留守儿童,体贴他们的困难、照顾他们的生活;这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得到特殊的关爱和照顾。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这是由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直接引起的。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此相伴随的各种社会问题随之而生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留守儿童的社会现状和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这是由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直接引起的.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此相伴随的各种社会问题随之而生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留守儿童的社会现状和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的学生。留守学生群体包括城市的留守学生与农村的留守学生。本文研究的对象主  相似文献   

11.
伴随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广大农村劳动力群体外出务工、经商,其子女被迫“留守”家乡,形成监管缺失的“留守儿童”群体.针对该群体的特殊性,学校教育理应确立因材施教的理念,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坚持做好家访工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驻马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已成为社会问题,但不同地区、不同留守类型的孩子,其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通过对驻马店地区留守儿童的调查统计,找出当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为当地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即农村家庭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留在家中成长而产生的社会群体.本文采用自己设计的的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对河南省郏县白庙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学习成绩大多数中等下、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等.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会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利,对家庭发展、对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笔者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来提出对策和建议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边远农村的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家人的引导和关怀,很容易造成一些心理障碍。为了给留守儿童多提供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计生办、计生协会、卫生院目前联合开展了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活动,组织这些有很多“成长烦恼”的孩子开展活动,鼓励他们向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倾诉苦闷,引导他们在校园涂鸦墙上随意涂画,为心理减压,还带领孩子们在专家精心设计的沙盘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建造自己的“理想王国”。  相似文献   

15.
张翀 《科技与企业》2014,(21):148-148
正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口迁移,特别是农村人口流动空前频繁。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进城后,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农民工父母与子女两地分隔的局面,即"留守儿童"现象。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未来若干年留守儿童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在现实情况下,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必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一、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农村的留守儿童一方面自我要求严格,具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对父母外出务工持理解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存在教育贫乏、亲情缺失、安全无保障、心理个性变异等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从其实质上看是我国城乡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不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表征。本文主要选取了典型地区——临湘市进行了调查研究,阐述了当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突出问题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强 《乡镇论坛》2010,(35):42-42
<正>如今,说起农村的留守群体,人们通常关心的是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或者留守老人。然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留守群体却往往被忽视了,他们就是——"留守男"。所谓"留守男",一般是指因妻子中长期(半年以上)离家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留守家庭.肩负起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的农村男性劳动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政府优惠农民工新  相似文献   

18.
孙浩 《东方企业文化》2013,(11):134-135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为了生计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对于留守儿童的关心,除了对身体健康、安全、心理疏导等重点问题进行关注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自身的文化及教育的信息需求问题。本文从文化教育等信息需求角度,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政府机构交流询问、档案馆资料查询等方式在山东、河南和重庆进行调研,所得的研究数据和结果,将找寻研究留守儿童的一个新角度。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力流向了城市,受制于现实条件,他们只得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父母或亲戚,从而产生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包括性格上的缺陷、心理上的障碍、认知行为上的偏差、人际交往上的偏移等。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即通过农村专业社工人才队伍的组建,通过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沟通、依托中心学校强化教育监护体系建设、动员农村社区现有的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社会支持资源探索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帮助留守儿童走出情感空白地带,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或由爷爷奶奶照顾,或由亲戚照顾,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乏,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文章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就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