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于我国超大城市而言,正处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粗放发展向精明增长转型的时期,识别新发展背景下超大城市空间扩展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剧烈的地区,上海在空间扩展方面已经经历巨大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的历程。基于此,文章以上海超大城市为例,基于空间扩展强度指数、标准差椭圆及驱动力分析模型,对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的历程、阶段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①上海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呈现明显的"S"型结构,扩展强度在经历缓慢下降、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后转变为精明增长背景下的中低速增长。同时,上海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计划属性。②上海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呈现由蔓延式—跳跃式向填充式扩展模式演变的特征。微更新、微改造、替换将成为城市空间发展新常态。③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型,市场力逐渐取代行政力成为影响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国际环境的不景气及依靠投资带动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使得扩大内需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扩展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城市空间及城市空间扩展作以简要概述,着重探讨了城市空间扩展的理论划分、扩展的方式以及扩展的动力机制。按照城市研究对象的不同划分,将城市空间扩展理论分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理论和城市区域发展理论。城市空间扩展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扩展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单核同心扩展模式、轴向带状扩展模式、多极核生长扩展模式、大城市圈扩展模式四种,并从城市经济学等角度总结了几种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田浩之分析了东西欧14个国家的189个大城市圈,认为城市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即城市化阶段、郊区化阶段、逆(反)城市化阶段以及再城市化阶段。所谓逆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分散化。他认为,上述城市在五十年代约有半数处于城市化阶段,另一半  相似文献   

4.
邹晖  罗小龙  唐蜜  殷洁 《经济地理》2019,39(9):65-70
文章通过采集网络开放数据研究住房建设的空间拓展过程,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阶段及特征,总结住房建设对我国巨型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影响,以及巨型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巨型城市空间在改革开放后加速扩张,随着住房的建设人口向郊区集中,新的商业中心和就业中心在郊区形成,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经历城市单中心加密、城市中心扩展和卫星城镇萌芽、城市中心功能重构与新城发展、新城转型与多中心发展四个阶段。郊区次中心的形成是城市职能逐渐完备的渐进式发展的产物,郊区居住中心的产业培育和产业功能区的生活空间植入是我国巨型城市次中心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Urabanization)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逐步深入,城市化正以多元化的形式快速在地域空间内扩展。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的原动力就是资本的积累和循环,整个城市化过程既是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地域空间上的体现。①传统城市地域扩展主要是由于对外交通设施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提出我国城市化进程特点和城市化个阶段主要动力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并针对我国城市化动力的特点提出合理建议。有益于城市决策者把握城市发展关键,有益于我国城市化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半个多世纪以来朝鲜半岛一直是国际政治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朝鲜半岛形势变化,朝鲜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倍受关注。基于历史研究资料和2008年联合国协助下开展的朝鲜人口普查报告,初步研究了朝鲜城市化的发展过程、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朝鲜的城市化过程经历了雏形发展阶段、恢复发展阶段、集中发展阶段和迟滞发展阶段,正处于复兴发展阶段。朝鲜城市规模等级总体上属于中等首位分布,不同区域城市密度差别较大,城市化率的空间关联度弱。目前朝鲜初步形成了平壤、咸兴和清津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东部沿海和西部沿海两条城市发展轴和以平壤为核心的城市密集区。朝鲜的城市化发展和空间格局主要受到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和国家政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布局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朝鲜半岛形势积极转变和朝鲜扩大改革开放,朝鲜城市化发展将获得强大的新动力,形成有利于对外开放的城市化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运用LandsatTM/ETM影像和Arcgis软件研究行政区划调整影响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用地增长的数量变化、时空格局以及扩展模式等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使番禺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扩展迅速;1992年番禺"撤县设市"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总量持续增加,城市扩展模式以自组织特征为主,主要增长区域是中心城区和经济发达的中心镇;2000年"撤市设区"和2005年辖区范围调整后,广州市政府和新的城市规划成为促使番禺城市空间扩展从自组织向他组织转变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增长结构表现出以广州大学城为代表的城市"植入体"增长带动为主的特征。总体上,行政区划调整适应番禺城市发展和促进城市空间扩展,城市增长模式和管理制度仍需创新。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城市空间和谐,即推动城市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实现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从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城市功能演变大致经历了工业与商住混杂、工业外迁以及城市次中心形成等三个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蔓延式增长已成为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式,城市空间的无序扩张和蔓延造成诸如交通拥堵、耕地被占、绿地被蚕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从自然、市场、政府、技术及社会价值等方面探索我国城市蔓延形成的动力,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制度环境变化对城市蔓延的影响,使我国城市化发展更具科学理性,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5、2000、2005、2010、2015、2018年6个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分形理论、紧凑度指数、重心转移指数分析张家界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时间层面来看,1995—2018年张家界市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阶段性明显,经历了"低强低速、高强中速、中强中速、高强高速"4个发展阶段。(2)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向上来看,5个时期张家界市扩展方向差异性较大,城市重心以向北部转移为主,以北偏东、北偏西的方向发展,城市分散度不断变大,向外扩张趋势明显。(3)从城市空间扩展的具体形态来看,以星状和团状扩展为主,紧凑度指数以2005年为时间节点先增大后减小,城市空间形态以非紧凑化、外延式扩展为主。(4)旅游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城镇化建设是张家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机制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红萍  杨钢桥 《经济地理》2005,25(1):109-112,116
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的必然性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对矛盾,在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今天显得尤为尖锐,如何实现城市居民居住质量的提高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总结了我国当前城市住宅用地扩张的特点,从经济、制度、技术以及人为干预四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机制进行了解析,并对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长春城市蔓延时空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阶段,多数大城市存在建设用地无序蔓延,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问题。根据长春历年遥感影像资料,运用GIS和RS技术从紧凑度、破碎化度、轴带扩展度、几何重心等方面分析长春城市蔓延时空演变特征与规律,同时结合城市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城市蔓延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性问题。研究表明:长春城市蔓延主要是由于政府主导的大型项目建设、城市边缘区房地产开发、机动化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规划失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建成区扩张的空间格局及效率分析(1990—2009)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使用1990—2009年中国260个地级及地级以上的城市数据,采用位序—规模法则、K值、GIS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格局及演变特点,并引入K’衡量城市空间扩张的效率。主要结论有:①城市扩张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主因是国家城市化战略的调整。2000年后城市发展趋向不均衡,城市体系发生动荡变化。这种变化应该高度重视。②城市空间规模变大的趋势更加显著,城市类型向更高级别推进,城市区域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城市所在地区差异导致城市扩张进程分化,城市地位也随之变化。③各地区城市扩张速度有显著差异,省级中心城市的扩张前慢后快,城市扩张形成区域性集团。城市扩张与城市人口增长不协调,且有拉大趋势,整体上城市空间扩张应当放缓。④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城市扩张的效率有很大差异,扩张效率的高低提示各城市在城市扩张上应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上海市民消费方式的变化及其空间扩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昌霞  柴彦威 《经济地理》2005,25(4):528-531
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及其空间扩展形态从一个角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成熟度,也对城市商业物质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从宏观层面上总结了改革开放后上海市民消费水平、结构、方式和行为的特征及其空间拓展趋势。上海市民的消费水平已与中等发达国家十分接近,消费结构上升到较高层次,消费行为个性化、多样化特征十分突出,消费部门广泛但相对集中于超市、便利店,上海居民的消费空间不断扩展并极富张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精明增长"战略对北京郊区新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明增长战略是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后期城市过度蔓延所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概念,旨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向郊区的平面扩张。在北京郊区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存在配套服务设施滞后、交通拥堵、土地粗放利用等问题。深刻把握精明增长战略的内涵,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对北京郊区新城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以芜湖市为例,从城市的外延扩展以及城市内部结构重组两个方面对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了芜湖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并从城市经济、宏观政策、开发区建设、规划管理、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划调整等6个角度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雪  焦利民  董婷 《经济地理》2020,40(2):70-78,88
对比研究高密度城市和低密度城市的蔓延特征有助于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以人口超过100万的12个中国城市、9个美国城市为样本城市,采用圈层分析法和反S方程,对比分析1990、2000和2014年以中国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低密度城市的蔓延特征。结果表明:①同等人口规模下,中国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较小,但土地扩张速度快。中国和美国城市的土地扩张分别主要发生在郊区和城市内部。②中国城市相对更为紧凑。高密度松散的城市土地扩张趋于紧凑,低密度城市蔓延程度在降低。③高、低密度城市的总体人口密度都呈下降趋势。高密度的中国城市尽管空间形态更紧凑,人口密度下降得较快,有必要遏制中国的城市蔓延趋势。④空间紧凑的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得较慢;蔓延和紧凑的空间增长使高密度城市的人口密度下降变快和变慢,而对低密度城市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ew-Pudong (East Shanghai) and Old-Puxi (West Shanghai) in their respective ability to absorb rural migrants, the very essence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finds that, constrained by the current hukou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land tenure system, although New-Pudong 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most modernized urban areas in the world, it did so under an urbanization model that is government-dominant and characterized by high land-intensity and capital-intensity. This model represents a serious mismatch in terms of China's factor endowment that is characterized with a large but relatively poor rural population. In sharp contrast, guided by the market mechanism under private land ownership and free migration, Old-Puxi emerged as an urbanization model that was very adaptable to China's factor endowment and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as a model of endogenous urbanization, Old-Puxi is more efficient and inclusive, at the same time more sustainable econom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and for this reason more applicable to China at a time when China needs to urbanize most of its rural population urgently to avoid the further worsening of the rural/urban divide and income disparity.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本文构建了新的城市规模综合度量方法,界定了城市扩张,并建立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利用中国1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城市扩张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竞争行为;第二,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存在“竞争向上”现象,且规模小的城市会对空间释放更强的竞争信号;第三,城市群对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有一定抑制作用;第四,省会及以上城市间的空间竞争强度与其他普通城市间的竞争强度无显著差异。本文研究结果对完善城市扩张控制政策、改善城市扩张空间失衡格局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