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智能手机普及使用,移动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更多的人倾向于携程、途牛等周边的旅游网站。度假型酒店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旅游产品,其自媒体营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其自媒体营销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一些运营建议,为度假型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乡村旅游线上线下融合,开启智慧旅游新模式,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精准营销的方式。本文首先分析忻城县乡村旅游现状,之后提出如何将互联网融入乡村旅游,提升乡村旅游形象,最后乡村旅游互联网精准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梳理"互联网+旅游"的相关背景,分析"互联网+"对乡村旅游尤其是海南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和重大意义,结合海南乡村旅游互联网营销的现状,提出对"互联网+"时代海南乡村旅游营销持续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的应用和拓展,既使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产品营销渠道与消费路径,也给旅游地的社会治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由政府监管为主的单向旅游治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旅游业发展对智能化治理模式的要求。旅游地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双向互动、线上线下融合、以社会协同治理补充和丰富政府监管的新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移动APP潜在商业价值巨大,相关企业为推广APP应用投入巨大.然而,旅游移动APP的用户是否会受到“强推”式营销策略的影响从而产生持续吸引力并构建顾客忠诚度呢?文章在已有成熟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使用经验、传染性、自我效能3个变量,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检验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旅游移动APP用户的感知优势对使用行为的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均显著,表明其只是部分通过中介变量作用于使用行为;传染性因素正向影响旅游移动APP用户的感知优势与使用行为,虽分享价值已被利用,但离充分发挥移动客户端营销爆炸性传播力量仍有距离;使用经验对态度与使用意向之间关系以及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自我效能对旅游移动APP用户态度与使用意向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而对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旅游移动APP的内容与形式亟待完善.现有补贴、返利、首单立减等营销手段,可短时间引爆市场却尚不能够真正“俘获”用户,如何激发并培育用户的忠诚度仍需探索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潮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旅游需求的增长,而空间距离和信息质量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需求的满足,由此给“互联网+旅游”提供了巨大发展机会.在智能手机、4G网络和安全移动支付的共同推动下,无线移动应用也逐渐成为旅游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旅行社怎样开发产品,怎样吸引客户,都必须明确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旅游移动终端互联营销的重要性。我国旅行社的发展,离不开线上经营模式,具体的移动终端互联更应该积极地应用到旅行社的内部管理式中。旅行社发展革新的过程中必然遇到一些问题,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应积极给出对应措施,从而促进旅行社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新媒体在餐饮营销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餐饮企业营销活动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旅游者在消费前会对所购买的旅游产品表现出旅游消费预期,即绩效信念,消费过后旅游者也会就服务及产品的绩效与购买前信念的评估进行比较,通常用满意度加以衡量。通过分析旅游消费预期与满意度的关系,探讨在旅游营销中怎样把握消费预期的,进而为旅游企业赢得市场与旅游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对旅游的影响——从营销到供应链和贫困人口受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 《旅游学刊》2007,22(6):9-10
当前,我国对网络和旅游之间关系的研究和实践,集中在如何通过网络进行高效的旅游产品(或目的地)营销上.网络旅游营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流转形式:网络直销和网络中介交易.前者是指需求方和供应方直接利用网络所开展的交易活动,例如潜在出行者通过登录航空公司、接待设施等相关网站购买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种服务.后者是指需求方和供应方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的交易活动,例如通过旅行社网站,以及其他专门的旅游网站购买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高速发展,旅游成为了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和生活方式,成为解决就业,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新一代技术的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游客获取信息、获得服务、出行游览、消费交易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智慧旅游建设更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本文对众多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完善,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对智慧旅游建设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是高度信息依托型产业.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使旅游部门实时掌控业态发展大数据成为可能,使游客及时获取服务资讯、增强旅游体验的途径变得丰富多样,使旅游企业能够直面需求和市场波动,从容精准运营并能多元开拓经营渠道,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业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游客通常会利用智能手机APP方便快捷地进行旅游信息查询、网络预订与支付、旅游导航以及旅游评价等全程自主性旅游活动.这些APP在极大地改善与丰富游客旅游体验的同时,也产生了海量的旅游数据,这些多类型数据有望成为未来旅游大数据的重要来源.通常把这种通过移动端由游客产生的海量数据称为移动大数据.根据公众贡献数据的主动性,可以把移动大数据分为主动式大数据与被动式大数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展示了其强大的作用,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出现的微博平台已经成长为数量庞大的网络社交软件。用户群体的数量以及社交网络体量之大,利用微博展开营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种基于微博的营销理论在不断丰富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酒店旅游中,发挥现在微博营销的作用,能够提高旅游酒店的经济效益,也能够更好的指导旅游酒店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现代微博营销在旅游酒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寻求与互联网对接的方式方法,以求企业能有更好的发展。对于成都一个旅游城市,酒店的发展尤其重要,打造标志性的本土酒店对于旅游文化来说是一个亮点,成都酒店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发展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通过对成都大部分酒店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旅游营销行为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池雄标 《旅游学刊》2003,18(3):58-61
政府旅游营销的意义在于塑造旅游地形象和解决旅游中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其实质是一种生产公共产品的行为。由于旅游地形象是一种新型的公共产品,政府进行公益性旅游营销符合市场失灵条件下公共产品的特殊生产规律,而公共产品生产是当代政府和当代公共财政的主要任务,因此,对旅游营销进行财政投入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的高带动性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一带一路的提出促进了我国对外经济交流合作,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点的数量在成倍增长的同时很多规模较大的农家乐却连年亏损。对乡村旅游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乡村旅游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特色;定位不准,营销不够,缺乏先进经营理念等问题。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打造特色IP,创新发展模式,重视旅游市场宣传,进行创新营销等方式进行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新媒体的运用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契机,“互联网+乡村旅游”成为了新的乡村旅游营销方式,可以优化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文章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针对其乡村旅游新媒体营销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策略,希望对济南市南部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所帮助,以加快乡村振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浙中生态廊道"建设的大环境下,探索金华乡村运动休闲旅游发展的策略。政府应加强对各乡村运动休闲旅游发展的统筹配置,市场兼顾;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乡村运动休闲旅游设施的建设;各乡村应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错位开发具有个性化的运动休闲产品;运用"互联网+"的模式,树立乡村运动休闲旅游新形象的同时,加强营销力度,完善乡村运动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包装。  相似文献   

20.
李玲 《西部旅游》2023,(1):91-93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数字科技以及旅游营销创新理论的出现,湖南省张家界市迫切需要改变旅游营销思路,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拓展旅游目标群体,进一步提升“国际旅游都市”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文章首先阐述了传统旅游营销模式和“CPCR”旅游营销创新模式,然后围绕张家界市在传统旅游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探索“CPCR”旅游营销创新模式应用于张家界旅游营销中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