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海上平台成本高,为了能够充分利用井槽资源,所钻的井多为大斜度井及水平井,因此在海上完井的过程中,射孔后管柱遇卡是极易出现的技术难题,而大斜度井超长射孔段射孔作业卡钻风险倍增。结合渤海油田地质特点及开采要求,以及管柱遇卡的原因,从井筒清洁、射孔液优选、射孔器材及射孔管柱优化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进行了射孔弹射孔后弹屑分析试验,并对射孔后套管剩余强度进行了模拟分析,可有效防止套管变形。在满足油藏要求的前提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渤海油田超长层射孔段的管柱防卡技术,可有效规避射孔后造成压差卡钻、砂卡、管柱断裂等复杂情况。该技术已在渤海油田多口超长层大斜度井进行了应用,均取得较好的应用结果,其中海34井效果最好,实际产量超过配产的33.98%,为大斜度井超长射孔层段射孔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我厂1988年从长春电炉厂购进的一台HX-3t电弧炼钢炉,安装时我们将电极直径由原设计的φ250mm改为φ300mm,并对电极夹持机构作了以下3项改进。 1.电极夹紧缸气路的改进该电炉使用的是弹簧-气动式电极夹持器,即利用气缸内弹簧的张力顶住电极,需要松动电极时,则用压缩空气(p≥0.5MPa)将弹簧向  相似文献   

3.
钢丝试井是一种重要的常规试井方法,具有施工周期短、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如何保证静压测试过程中,下井仪器的安全和施工效率,克服软卡,是今后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港*井静压测试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地区试气井具有"三高"特点,即高压、高产、高含硫化氢,超深井试气施工比普通井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如何克服这些难点,提高施工成功率,本文提出了超深井试气施工遇到的难点及几项具体应对措施,希望对超深井试气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吉达-3井是中油国际丝路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所钻的第一口深探井,设计井深5 900m。2008年10月16日用密度为1.68g/cm3的泥浆钻进至井深5 792m。地质循环发现气测异常,并有溢流。压井过程中,发生卡钻,大大增加了压井作业的难度。随后的压井及解卡过程中,由于钻头水眼被堵,被迫倒扣解卡。经过多方努力,于12月1日第二次打水泥塞获得成功。简要分析了吉达-3井在处理事故中的一些做法及从中获得的启示,对日后深井井下复杂处理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卡钻事故作为典型的钻井事故,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时间。N23H井作为渤海一批老油田综合调整井的代表水平井,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了压差卡钻事故。在对N23H井卡钻过程、定向井轨迹情况、井身结构等做简单说明的基础上,介绍了事故的处理过程,同时对渤海油田测卡点技术现状简要说明,然后对本井大斜度长稳斜段测卡及爆炸松扣的难点做了分析,阐述了旁通短节和钻杆考克配合使用、爆炸松扣点上提下放悬重、扭矩的模拟方法以及正、反扭矩传递的有效措施与技术,成功完成本井测卡点和精确爆炸松扣作业。  相似文献   

7.
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经过构造及岩溶作用之后大尺度溶洞、裂缝发育比较成熟、尺度差别不大的情况,建立了溶洞及裂缝发育的双孔模型。利用裂缝及溶洞中流体的流动方程,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系数及表皮系数影响的封闭边界油藏双孔单渗试井分析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法和Stehfest数值反演法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实空间下无因次井底压力的解析解;绘制并分析了试井典型曲线,并对试井典型曲线特征及不同参数对试井压力响应曲线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建立的试井分析模型能够反映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实际储层特征和流体的流动机理。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模型、丰富试井解释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抽油杆解卡作业是一种常见的井下作业形式,主要由于抽油杆管柱出现砂卡后进行的井下作业。尤其是出砂量大的稠油井该现象更为严重,经常造成油井砂卡现象。针对作业现场的这一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砂卡作业的操作流程和作业工序,提出了研制抽油杆解卡保护接头的方案。并应用FMEA方法对抽油杆解卡保护接头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确定了合理、可靠的改进方案。经过可靠性试验筛选,成功研制了抽油杆解卡保护接头,实现了解卡作业时对抽油杆本体的保护,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专利台     
新型包本机C N2678910Y新型包本机包括机架、导轨、书夹、铣背机构、上胶机构及包本机构。包本机构包括上封托板以及位于其上的一对做同步相对滑移的前夹板和后夹板,传动轴上安装的盘形凸轮和双构槽凸轮驱动控制包本机构,盘形凸轮通过对心移动从动件上封主轴带动位于其正上方的  相似文献   

10.
虎XX井是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的一口定向预探井。该井在钻井过程中发生了严重井漏,通过对井漏发生和处理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并从该井的构造、地层、岩性、测井特征以及钻井队井漏处理技术等方面对井漏事件进行了分析。为避免类似井漏事件的发生,从录井队制定卡山计划、卡潜山过程和钻井队处理类似事件两方面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渤中A3井钻井作业情况复杂,发生2次严重井漏、5次卡钻、2次钻具落井事故。为保证后续钻探作业顺利进行,对A3井钻井事故的分析与认识势在必行。采用邻井对比手段,结合层位变化,从地质因素、理化因素、工艺因素、钻具因素等方面分析了A3井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资料匮乏导致对地层异常压力认识不清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种高难度井,对后续钻探中使用的测井手段、录井项目、泥浆体系、钻井程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北轻工学院工程技术人员经反复试验,多次改进,终于研制成功多功能高精度凸轮微机分度系统,并通过了部级鉴定。该系统主要由圆柱凸轮分度仪、平行凸轮分度仪及滚子齿轮、凸轮变调分度装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适合于F油田目前密井网生产条件的试井解释方法,统计分析了F油田的历年试井资料,总结试井曲线规律,根据试井资料曲线特征最终确定垂直裂缝井椭圆流模型适合该油田开发现状,并且给出了考虑注采比的密井网条件地层压力计算方法。以F油田A井为例,对该井关井162h进行分析,实测曲线反映出了双线性流阶段,解释出的参数和计算出的地层压力与油井符合度较高。研究结果对F油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为F油田制定下一步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砾石充填完井过程中由于冲管吊卡设计不合理、井内有沉砂段、敞口漏斗加砂效率低、对接信号不明显而导致完井时间延长的问题,通过质量攻关缩短砾石充填完井施工时间。组建了质量攻关小组,对影响砾石充填完井施工时间的8条末端因素进行逐项分析,确定了其中4条重要因素,并对4条重要因素制定了改进措施。措施实施结果表明,通过质量攻关活动成功将砾石充填完井施工时间由原来的108 h降低到72 h以内,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月9日—7月30日,海勃湾矿务局第一工程处利用沉井法成功地穿过东胜煤田马家塔斜井明槽9米厚流沙.完成了该井3个井筒的表土段施工.从而将沉井技术由立井引入到斜井,填补了斜井建井技术上的一项空白.东胜煤田是我国少有的几个大煤田之一,储量一千多亿吨,仅精煤区面积就有二千八百八十平方公里,储量三百五十二亿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川东北地区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以前在大套管内进行射孔测试两联作和射孔酸压测试三联作经常出现管柱或测试工具刺漏造成测试一次成功率低、解封困难甚至卡钻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此类井的测试工艺技术进行了认真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了发生问题的原因,对测试工艺技术进行改进,优化施工方案,大大提高了此类井的测试成功率,解决了此类井解封困难的问题。为同类气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修设备对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技术,对最初的悬挂筛管完井方式进行改进,用较简单、经济的方法实现完井管柱对钻遇泥岩段的有效封堵,解决泥岩水化产物造成的斜后泥岩层、坍塌和后续生产频繁卡泵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海洋油气田普遍采用海洋平台丛式井开发,这种方式前期开发阶段效率高,但是后期调整阶段面临预留井槽不足、防碰风险高、地层压力紊乱等诸多难题,极大地影响了调整井钻井效率,甚至影响整个调整方案.渤海油田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形成了井槽再利用、深浅层综合绕障、压力紊乱地层压力控制等系列综合调整钻井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有效保证了调整井...  相似文献   

19.
油井的结盐结蜡现象是我厂在采油管理中遇到的一个新问题,在我厂管理的H96井区该问题尤其突出,由于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油井结盐结蜡严重,经常造成油井盐卡,自喷井接蜡,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为了挖掘结盐井结蜡井的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提出了对结盐结蜡井进行治理的方案,并在H96-4、H96-3等井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和水井分层测试数量的增加,注水井问题的处理是测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测试问题井中测试遇阻井出现的情况最多,是工作中分析的重点。文章将从注入水质、注水管柱、精准注入等方面剖析和总结,通过对管柱及测试遇阻掉卡预防的具体分析,降低重配井数,控制成本,提高分层注水合格时率,进而提升注水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