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胡瑞梁同志是我所敬重的老经济学家。近年来《经济研究》先后发表了他的三篇有关劳动力商品问题的力作:《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载1987年第12期,以下简称《一论》)、《论劳动力价值、按劳分配和劳动力商品化的历史意义》(载1988年第1期,以下简称《二论》)、《关于劳动、所有制和等价物交换的一些理论问题》(载1989年第1期,以下简称《三论》)。再三研读以上“三论”,我感到作者在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讨论中独树一帜,既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又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  相似文献   

2.
这部《三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卓炯论商品经济的第三本论文集,包括1984年至1987年3月期间他所发表的经济论文,共计45篇。这些文章均已在各种报刊发表过,发表于报纸上的文章多数是短篇,写得有针对性、生动活泼。卓老写作这些文章时,已是八旬老人,但从文章中可见他的思想十分敏捷、活泼,处处闪出思想火花,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技术经济》1997,16(4)
【燕兴德DgL()年11月18【】出生,湖南省桃源县A,1972年修业于湖南财经学院财会专业。曾任经济师.现任高级经济师。专著有由本人任主编6!](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管理卜书计ZO万字,由湖南出版社1992年出版向全国发行。王要发表的论文有:题为《论信贷资金沉淀的症结及盘活对策》荣获湖南城市金融学会1992年优秀论文奖;h白人情内涵的变迁》在《经济日报n988年8月Ig因发表;《论我国企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获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1以周年论文大赛鼓励奖;《对深化金融改革与加强法制建设的思考》在《青海城镇金融》1989年第20期发表;…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刊登了日本学者滨岛敦俊先生的《明清江南城隍考——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农民信仰》一文(以下简称滨文)。滨文对清代市镇城隍庙的发展详加考察,以揭示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的兴起与农民信仰变迁间的关系。这是十分有意义的笔者阅读了滨文后得益甚多,然尚有一些疑问,特撰此文,以作补证。一、关于镇城隍庙产生的根源滨文认为“本来只有县级以上才有的城隍庙,发展到下层的聚落,其根源是这一地区的商业化和在这基础上的市镇——小城市的发展。”“城隍庙的产生,可以理解为江南农村在宗教上对这…  相似文献   

5.
一、从《顾准文集》说起 最近,我读过了《顾准文集》,这本书内容广泛,涉及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等。这里只讲经济学方面的内容.看看顾准在几十年前是怎样用经济学理论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1956年.顾准写了一篇近4万字的长篇论文——《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这篇文章发表于1957年《经济研究》第2期。孙冶方在1956年第6期《经济研究》上发表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形成的基础問題展开了討論。楊坚白同志在1963年第12期《经济研究》上发表了《国民经济平衡和生产价格問題》一文;何建章和张玲两同志在1964年第5期《经济研究》上发表了《試論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价格》一文。他們都主张把生产价格(部門平均成本加上按平均  相似文献   

7.
<正> 《经济研究》1985年第7期和1986年第5、8期先后发表的《国民经济新成长阶段与农村发展》及其续篇《论国民经济结构变革》和《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发展研究所(其前身为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一批年青研究人员对当前我国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实践潜心研究并进行理论概括的优秀成果。这一组经济研究报告从较大的历史跨度上考察了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变革,指出我国经济正在走向一个以结构变革为中心内容的新成长阶段。“这种结构变动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业化’,而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产业结构高度化。”作者主张“不失时机地发动国民经济的结构改革,并为此进一步推动原有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研究报告着眼于我国国情,参照国际经验,分析了我国经济新成长阶段的特点,并向读者展示  相似文献   

8.
《略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空想性》一文(发表于《山西大学学报》1989年第一期,下称《空想性》)认为,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践中是难以实行的。它基本上属于,前人固于历史条件仍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具有空想的性质,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按劳动力价格分配个人消  相似文献   

9.
真没想到,我发表在《生态经济》杂志2002年第5期上的一篇短文《谈谈生态旅游》会引起北京、辽宁、四川等地的特别关注。我的一篇短文虽然不足挂齿,但却从侧面反映出新版《生态经济》杂志,自2001年改版后,已引起全国许多地方媒体、机构和读者的关注。说真的,我跟许多媒体、读者一样,也是十分喜爱《生态经济》的。《生态经济》杂志的七大栏目:《绿界名流》、《热点透视》、《开发西部》、《前沿论坛》、《绿色经济》、《天地文化》、《信息平台》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各有品位。这七大栏目既分工又合作,共同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这个办…  相似文献   

10.
<正>许檀教授是一个有明确研究计划和细致推进目标的学者。自1986年发表第一篇华北商业城镇的论文《明清时期的临清商业》~((1))以来,她已经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1988年,许檀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山东农业、渔业、手工业、矿业等各类商品流通状况进行细致考察,描绘出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社会经济史力作。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南加利福尼亚马绍尔商学院拉里·E·格雷诺尔教授撰写的这篇论文,最早发表在1972年《哈佛商评》第7-8月期。作为一篇经典文章,1998年被再次发表在《哈佛商评》第5-6月期。再次发表时,作者对文中的一些内容做了修改。该文揭示了企业组织及管理模式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演进变化规律,把一些管理方法、手段、原则按照一定的逻辑有机地组织在了一起。相信会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刍议按劳分配中的“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按劳分配既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主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讨按劳分配中的“劳”的基本内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我读了何伟同志发表在《经济研究》1991年第10期上的《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的两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何文》),受益非浅。然而,《何文》认为,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抽象劳动,这种抽象劳动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实质上是社会必要劳动。对此观点我持不同看法,在此略陈管见并向何伟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2009,(3):1650-1650
本刊第8卷第2期(2009年1月)发表了陈立中的文章《收入增长和分配对农村减贫的影响——方法、特征与证据》,经查和陈立中发表在《南方经济》2008年第6期上的《转型期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减少的影响——方法、特征与证据》是同一篇文章。陈立中一稿多投,并在明知《南方经济》已经发表他的文章的情况下不通知本刊,致使本刊重复刊登他的同一篇文章,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学术违规。本着维护学术道德的精神,本刊决定撤销陈立中的发表,并停止接受陈立中投稿五年,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农村改革已在深化,人们已经认识到商品生产是社会发展不可越逾的阶段。广大山区农民把脱贫致富与开发资源,发展商品经济紧紧的拴在一起。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以后,农村的方针政策趋于稳定,山区农民发展商品经济的内涵进发了极大的力量。他们以市场为圆心,资源为依托致力于开发商品生产,所以农村增收致富活动后人均收入连年  相似文献   

15.
蒋立东 《经济研究导刊》2010,(2):F0003-F0003
刘阳同志的《论企业技术创新》一文,发表于《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6期,该篇文章选题具有时代性,文章观点具有创新性 文章论述深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是一篇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在六十年代就讨论过。但是开始引起我对这问题的讨论发生兴趣的,是1980年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肖灼基同志的《应该把教育看作生产部门》这篇文章。同年5月19日《文汇报》发表了孙凯飞同志的《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生产》。同年第12期《经济研究》发表了湖北财经学院张寄涛,夏兴园二同志的《论社会主义下生产劳  相似文献   

17.
读了宋养琰同志在《经济研究》1978年第11期发表的《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总劳动分配和生产中的调节作用》一文之后,很受启发。但同时也觉得有一个问题很值得商榷。宋养琰同志在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说: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总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研究经济成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经济研究》今年第7期发表的《国民经济新成长阶段和农村发展》的经济研究报告,是一篇发人深思的好文章,它提出了探讨经济成长问题的新思路和一些值得重视的新观点。近几年,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业务部门的许多同志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取得了较大  相似文献   

19.
积极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帮助人们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时代内涵,探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因应对策,《光明日报》2003年刊发了一篇题为《第六次产业革命是否已曙光初现》的专题访谈,著名经济学家张其佐博士*从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及世界经济周期变动这一特定视角,就新世纪前20年可能带来的战略机遇进行了宏观论证。该文见报后立即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不少学者认为,张其佐博士提出的这一具有战略性、超前性的重大问题,理论上具有开拓性和原创性,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学术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推出了《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第六次产业革命和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专栏,各界人士在相关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争鸣。《新华文摘》曾一次集中转载了该专题讨论中的四篇探讨文章。这里仅就《光明日报》目前已发表的部分文章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肖海晶同志的《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取向》一文,发表于《学术交流》2010年第10期。该篇文章选题具有时代性,观点具有创新性,论述深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是一篇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