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本刊讯据新华社消息:日前在太原市召开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查处商标侵权案件经验交流会认为, 工商部门要利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介组织既包括为农民服务的各类经济组织,也包括农民的互助组织,主要有农产品购售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乡村社区经济组织、“公司+农户”、农民经纪人等。农村中介组织是连接农民和市场的纽带。促进、引导和规范农村中介组织健康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3.
张哲  张蕾 《南方农村》2005,(3):42-44
1.使现代促销手段和策略在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方面有了用武之地。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广告、商标、品牌等现代促销手段和策略对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但是,在目前国内农户普遍分散经营的情况下,现代促销手段和策略的实施,不但交易费用比较大,而且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现代促销手段和策略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平台。如浙江省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拥有注册商标70多个,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营销有没有模式可循,在理论界还没有深入探讨的时候,济南市在“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下,已经对农产品的营销模式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农民增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主要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保护价收购基地农产品,带动农民结构调整,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方面有力地带动农民增收。本文通过对扬州市龙头企业和江苏省一些典型龙头企业的分析,提出龙头企业如何加强资源整合,突出创新意识,调整营销思路,加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加快标准化进程等措施,从而壮大企业规模,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交易费用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出发,综合应用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交易费用”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成本效益”理论,从农户作为农副产品供给者和农业投入品需求者两个角度建立相关耦合模型,对比分析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博弈问题,结果表明,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降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交易费用,而且能够使农户获得更多的交易收益,与“公司+农户”模式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收的一种较好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7.
“绿祥”牌韭菜作为济南市最早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之一,近几年来,由于成功的市场运作,品牌效益日显突出,产品远销北京、天津等地区,去年,批发价格达到1.60元,公斤,在全国同期、同类产品中价格最高,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于2004年初顺利通过了农业部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实践中他们成功地走出了“协会+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户生产在不同政策环境下行为研究:农户系统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运用农户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中国张家港和兴化两地农民在不同政策环境下的生产行为以及农户行为对国家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政府对农产品生产的限制不利于农民增加收入,也不符合比较利益原则。因而,取消限制会使农户生产发生很大变化,农户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但同时只是减少某些农产品的供给。而这种变化在经济不发达区要较发达区为大。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从比较优势原则看,国家若单纯利用提高价格来鼓励农民生产并不是唯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小农户加入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是促使农户顺利进入市场的有效管模式,而我国农户小规模且分散的特性使其难以顺利加入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及我国小农户在加入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时面临的困难,认为垮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促进小农户顺利加入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实证分析了1999年启动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效应。结果表明,近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市场化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的货币化程度;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农产品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始终保持增长;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为了实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通过推进农村相关制度创新,改善交易条件,促进农产品市场交易持续、稳定扩大。  相似文献   

11.
《农村工作通讯》2005,(12):F0004-F0004
公司按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战略规划,继续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建立绿色食品优质稻谷生产基地多个,带动一大批种田农户和专业户,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几年来,集团与广东省农科院合作,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绿色、高效农产品种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打造地区农产品品牌,带动地区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江苏东台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东台农商行)积极支持区域内各类果蔬、禽畜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信贷资金的催化、裂变作用,发挥出了"1+1>2"的效用。目前,东台市已有蔬菜、瓜果、禽蛋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000多个,连接了东台90%以上的农户、85%以上的农产品生产,涌现出了130多个叫响全国的农产品品牌,其中,东台西瓜、东台蚕茧还注册了中国地理商标。2010年,东台农民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完全开放,我们必须调整农业结构,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要实现农业创名牌,除了在农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外,强化商标意识,加强商标权的应用及管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自己销售的商品在市场上同其他商品生产者区别开来而使用的一种标志,有人形象地把它喻为“商品的脸”。优秀的商标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并能促进商品的销售,开拓市场,提高商品的竞争能力。一 1992年,江苏常山的农民发现了一种品质优良的水果,就开始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广东省雷州农村大地,活跃着一支农民经纪人队伍,一到播种、收获季节,他们便走农户、跑市场,购销产品,传递信息,架起千家万户连接市场的桥梁,不但缓解了农产品“卖难”困局,深得农户赞誉,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化协作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它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协作关系主要有专业协会、“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黑龙江省桦南县“鸿源米业”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其他模式存在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分割的问题,同时还克服了现有企业存在的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倾向。更重要的是,该模式在促进民营农业科技发展、培养新型农民、实现以工补农,以及扶助农村弱势群体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对169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相关因素对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影响,并利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各相关因素对我国农户参与意愿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程度、户主文化程度、户主年龄、家庭主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主要农产品销售半径对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影响显著;家庭人口规模、户主性别、农产品类型、主导农产品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家庭耕地面积、农产品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程度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诸多因素中,一些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机理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7.
生鲜农产品安全供给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农户为生产经营主体的小规模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模式,存在着经营方式分散,技术支持缺乏,测控制度难以实施,难以提供安全品质保证和形成追溯制度等问题。通过生鲜农产品安全产供销一体化制度的建设,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以生产基地为载体组织生产,实现生产经营组织化,生产形式基地化,技术支持持续化,上市准入制度化,是解决生鲜农产品安全供给困境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创办基地,浙江义乌留城走出了“市场+基地+农户”的特色路子,形成了“立足市场办基地,依托基地兴市场”的良性循环,有效带动了义乌及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并且使全市的各类农产品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不但产生了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推进了义乌优势农产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还大大促进了全市无公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增强了义乌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农贸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产业文撑。  相似文献   

19.
引导农户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市场化水平是《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研究》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本文从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益提高产生的显著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该书初步构建了农产品市场发展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影响的研究框架,对完善市场制度、促进"三农"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分工合作理论为基础,对农业分工和专业化能否引致农户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西部地区5省20县355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建立Logit模型,验证了农户参与农业分工和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对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分工和专业化能够引致农户的合作行为,即农户参与农业分工和从事专业化生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而户主、家庭特征、主要农产品类型、参与订单农业情况、市场和政策环境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影响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