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园林建设和海绵城市具有直接联系,在园林景观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势,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文章在概述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分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城市园林设计思路,包括水景设计、绿地设计、道路设计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园林绿化能够有效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而如果想要做好城市园林绿化施工工作,就必须要在施工中贯彻精细化理念。本文结合了目前园林绿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将精细化理念贯彻到城市的园林绿化施工当中。  相似文献   

3.
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低影响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控制雨洪方面,促进景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老图书馆南侧绿地为研究对象,设计雨水花园.将雨水花园的功能、雨处理过程、雨水花园结构、雨水花园面积确定、雨水花园的植物选择、雨水花园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等做了相关研究,为之后雨水花园景观设计提供实践指导性意义,更加深入发展可持续景观理念.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华北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使得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低碳理念融入到生活的每个环节之中。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有害气体的重要吸收载体,因此强化园林景观的低碳理念是改善城市环境空间生态功能、绿化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快,在生态理论下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是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也是美化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主要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必然的产物,它终究在城市体系中要被其他空间所代替,但城中村这个空间是可以为城市所用.城市的扩张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它需要在扩张的同时补给扩张中消失的绿化与农田,提高自给自足的能力.利用城中村这个空间把城市景观与农业结合,运用生态建筑的模式建立生态圈,建筑不再是不可回收的,而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模块化形式.将城市中城中村空间联系起来建立系统,保障景观的贯穿性,保障建筑的可交流行,保障农副产品运输销售的可行性.在农业与景观的结合加上生态建筑的理念,进而提出农业景观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并从城中村作为设计思路的原点,从城市农业发展趋势、城市建筑发展形态、农业景观三方面,结合空间构成、变现形态、生产模式等来进行分析城中村在未来合理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景观承担着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重任,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景观可以给城市带来清新的空气,改善城市热岛效应,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资源节约型、低成本型的城市景观设计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在城市绿地景观的建设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因规划设计时,考虑不够完善而导致的资浪费现象.本文分析了节约设计的内涵和方法,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前期规划设计,打造出低成本的节约型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生态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一般认为,节约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能创造怡人的景观:二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调节小气候,维护生态平衡: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造结构,能与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这三方面的内涵宗旨在于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从而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生态形势日益严峻,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为了确保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质量,需要对考虑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予以严格控制,从而增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有效性.如何将生态的内涵斌予到植物造景中,如何构建绿地生态效益的生态园林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者不断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谢梦婕 《中外企业家》2009,(4X):134-135
从古至今,水景都在人的居住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景能满足人们亲水愿望,改善小区微气候。一个优质、美丽的水景会为人的居住空间增色不少。结合实例总结、分析中国古代的活水水景特征以及现代水景观的不足之处,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原则,讨论水景的可持续设计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0.
0.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丰富人民生活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组织城市景观、防灾减灾等多种功能。本文在分析咸阳城市绿地建设现状、效益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今后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20):181-184
城市湿地斑块具有自我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城市景观修复中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基于对海绵城市、弹性修复等理论的探讨,以滇池沿岸斗南片区湿地斑块修复为例。分析湿地作为城市弹性景观斑块的重要性,阐述了城市弹性景观斑块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景观斑块重组、水网修复等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为湿地景观修复、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找到切入点,以期为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生态问题,提供更多途径的解决办法,从而恢复城市景观的弹性与韧性。  相似文献   

13.
齐涛 《大众标准化》2023,(23):85-8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道路绿化设计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探讨了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在构建可持续城市水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和市政道路绿化带的功能需求,研究了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优化市政道路绿化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以实现绿化带的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14.
谭龙 《价值工程》2011,30(9):250-250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园林体制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不断提高,但是,综合全国一些城市分析,我国的一些城市园林绿化还未达到一些理想的效果,在城市规划中,亟待对园林绿化工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各种建筑设计理念和建筑类型应运而生。在常规建筑设计中,建筑用地、建材及其他建筑资源的过量消耗与浪费影响了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将建筑周围的环境及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利用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设计出节能、环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绿色建筑,为建筑用户提供更为健康、舒适、优良的居住环境,是未来建筑领域发展的新方向。文章概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建造中的应用原则,并从建筑建造整体规划设计、建筑用材设计、建筑设施建造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五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浅议城市园林道路景观带的规划设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勇 《价值工程》2011,30(1):89-89
城市园林景观风光带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的综合反应,在城市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道路景观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设计立意和主题、设计范围、设计手法等方面介绍了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外延,阐述了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内涵,并对其绿化设计及设计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杨秉建 《民营科技》2009,(1):100-100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要统一,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这到预期的景观放果。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植物配置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兰宇 《科技与企业》2014,(12):172-172
城市化在推进的过程中,相关的规划建设人员已经越来越重视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在进行城市内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植物造景设计就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园林的植物造景建设,有利于改善园林的景观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丁峰 《民营科技》2013,(12):209-209
在城市园林中草坪类植物无处不在,无论面积大小,其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营造,以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为了促使其在城市园林中发挥更佳作用,深入探讨草坪植物的配置及养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