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转轨研究形成了四种主要经济学范式,即新制度经济学的转轨成本-转轨收益范式、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化经济改革范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范式、市场化生产方式-市场型社会主义制度范式。认真分析这些转轨经济学范式,对于我们科学地总结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与转轨的实践经验,科学地推进转轨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正确而有效地指导我国未来经济转轨实践,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转轨背景下制度分析的理论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转轨背景下,通过对制度理论史的考察指出:既有的制度分析范式必须实现一种理论转向。新古典及新制度经济学所采取的均衡制度观,本质上是对制度的一种误解;而旧制度经济学和奥地利学派尽管强调了制度型构的自发演化并否定了群体理性创设制度的可能性,但他们将人类理性排除在制度演化过程之外的观念,同样难以令人信服。转轨现实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立足于制度现象的制度理论。这需要在制度研究的范式上,从新古典经济学的机械主义均衡的制度观走向一种制度演化分析的范式。而这种制度范式转向的实现需要两个阶段性转换:(1)从新古典的均衡制度观向演化制度观的转换;(2)从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无意识演化”向“有意识演化”转换。  相似文献   

3.
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是制度演化分析的两种范式,本文对分别对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在制度演化方面的现有研究做出概要性的述评的基础上,对两者做了详细的比较,在制度研究方面,尽管两种范式从前提假设,研究方法,分析框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制度演化,本文提出发展一个包括两者在内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转换经历了多次更迭与交替。与居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强调技术关系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范式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竞争的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马克思和凯恩斯强调了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本质,并表明了有效需求问题的根源。相反,建立在生产函数基础上的新古典理论完全脱离了资本主义竞争的分析框架,其异质品模型的加总悖论直至20世纪50-60年代的“剑桥资本争论”公布于众。从范式意义上讲,马克思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都是对主流理论的一次思维范式的革命,它们各自确立的经济学体系都通过对新古典理论的扬弃建立了一种新的经济学范式基础、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这正是其经济学革命之共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江虹  卓俏青 《生产力研究》2005,(10):103-104
本文通过对“均衡”和“演化”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范式的演进进行美学剖析,从中折射出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思想对经济学的指引,以及演化经济学对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分析模式的超越,并尝试以“中和美”中“度”的思想来弥补西方“和谐美”二元对立指导的经济研究范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演化经济学”(又可译为“进化经济学”),是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以来在西方经济学界逐步形成的一股思潮,它不满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范式和过度的数学形式主义,试图为整个理论经济学的发展重新定向。到目前为止,“演化经济学”并没有产生出一致公认的代表性理论,但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纲领,对于经济学在21世纪的发展有着不可轻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主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流行,原创性的凯恩斯经济学实际上已经“夭折”了,但它的革命思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阐发与传播。凯恩斯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需要方法论上的重新定向,即以不确定性和货币非中性思想为核心,建立货币经济学的宏观分析框架,并探索一种制度的、历史的和演化的经济学范式,从而为凯恩斯经济学研究奠定现实主义的微观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转轨经济研究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经济的研究开始逐步走出既有理论框架,其研究的个性特征日趋明显,原有理论和认识开始出现以转轨经济为对象进行整合、集成和创新的发展态势,可以说,转轨经济学的研究框架正在形成。本文拟作些综合归纳与分析。一、何谓“转轨经济学”转轨经济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过渡而出现的一门旨在研究这些国家的制度变迁特征、过渡路径选择以及经济过渡绩效的经济学分支,是将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以及比较经济制度学等经济学科的成果加以综合而应用到转轨问题研究的一种尝…  相似文献   

9.
沈建明 《现代财经》2007,27(11):3-7
关于经济学分析范式的纯理论争论,不外乎是两种分析方法的对立。一种是古典传统剩余理论的“社会关系”分析,另一种是新古典传统供求理论的“技术关系”分析。马克思经济学坚持的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竞争及其博弈规则的理论,是以货币量值计量的,与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的技术关系分析无关,并从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联系中讨论经济稳定增长状态及其波动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学研究目前出现在抛弃“苏联范式”的同时,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倾向。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与我国经济实际存在重大差异,实践也没有证明其是最好的研究范式、对研究我国的经济现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不能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应该有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范式”并剖析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范式”构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学长期发展的演革中,一直存在着两种研究范式的争论:一种是以"经济人"逻辑演绎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另一种是以"演进理性"的历史主义-制度主义-演进主义为基础的非主流经济学.这两种经济学研究范式争论和碰撞了上百年.其实,我们应该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二者.主流经济学的演绎逻辑分析框架适合于分析诸如经济活动的短期优化、市场关系和企业静态结构之类的可自我实施性问题;而后者的演化分析框架则适合于分析动态的宏观经济社会问题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演进问题等.  相似文献   

12.
规制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发展进程中“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两大对立经济思潮的兴衰交替,西方国家的规制实践也进行着动态调整:从政府规制到放松规制,从放松规制到激励性规制。政府规制的实践促进了规制理论的发展,规制理论的发展又推动了规制经济学研究范式的逻辑演化:“公共利益”研究范式——“部门利益”研究范式——“激励性”研究范式。规制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进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分异”与“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文提出了经济学范式革命在方法论上的一种模式和假说 ,认为经济学范式革命是在哲学本体论的启蒙、引导下 ,经济学家认识到旧范式的不足和局限 ,选择出新的有意义的战略方向和课题 ;从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意义标准出发 ,选择、建构出与自己的战略方向相关的具有认识论意义的经验事实和理论问题 ;选择和创建出与自己所研究经济事实和经济过程相一致的、相和谐的数学工具 ,作为认知结构和创新手段 ;觉识、构想、设定一个在逻辑上自洽的、在经验上具有丰富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的范式 (研究纲领 )的“硬核”(基本假设 ) ,从而引起经济学范式革命和转换。对新的基本假设的反驳、批评和检验 ,推进着新的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哲学立场将引致不同的经济学基本问题,由此将发现不同的经济机制,形成不同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以个体经济行为的欲望与资源的矛盾作为经济学基本问题,发现了市场的边际利益均衡机制,诞生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再生产流程问题为经济学基本问题,发现了社会再生产流程的货币流量机制,诞生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力量的根源和本质作为经济学基本问题,导致了对资本的历史运动规律的发现,诞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三种理论范式构成了当代经济学思想谱系,它们应当相互补充,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层面。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制度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本质上是制度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在其价值观、分析框架和基本方法等"硬核"方面同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从研究对象和历史分析方法等具体分析方法方面看,新制度经济学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相通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硬核"的基础上,借鉴与吸收新制度经济学的某些分析方法与研究成果并进行科学综合,构建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部以转轨国家实践尤其是中国实践为背景,探讨经济转轨研究方法论的专著。本书立意,是在更一般意义上探讨经济转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即从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这样一种努力。具体地说,定位在两个侧面展开的线索上:一条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统理解和理论创新,针对中国式转轨的源流分析;另一条是,基于与中国经济转轨同时的全球经济转轨的总体实践材料,从西方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主流范式出发构建理解框架。关于本书以“契合”与“悖谬”的思辨方式,引出论题与论题展开,也是在进行这种思辨时,作者的整个思维世界处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学范式思考:两个层次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富强 《财经研究》2008,34(5):4-15
自改革开放始,实践问题逐渐促发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并出现了占主流地位的“修补”改革观;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实意识开始上升到了理论意识层面,主张全面采用现代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替代”改革观逐渐占了主流,但进入21世纪后,这一观点又开始受到质疑。文章认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范式需要面l临两个层次的契合:一是把探究事物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实证事物现状的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契合起来,这主要涉及到探究当前经济学界两大分支的互补性和差异性问题;二是把西方学术界的经济理论与中国人的行为机理、社会文化契舍起来,这涉及到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的本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试论凯恩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国旺 《现代财经》2006,26(12):9-14
随着主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流行,原创性的凯恩斯经济学实际上已经“夭折”了,它的革命思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阐发与传播。从范式角度比较和分析原创性凯恩斯经济学和三个凯恩斯经济学流派之间的本质关系后发现,后凯恩斯经济学对原创性凯恩斯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但是后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局限性说明,必须探索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一种制度的演化的经济学范式,从而推动凯恩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的实验方法与演化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实验是一种应用于经济学研究的实验形式。大量的演化经济模型借助经济学实验的方法和技术工具,在计算机上模拟微观个体的行为并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基础之间建立了有效的桥梁。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传统宏观经济模型在许多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面前无能为力,运用演化模拟实验深入分析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权力概念对于企业(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超出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结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明确考虑市场上经济权力对企业内权威关系的决定性影响,才可以内洽性地处理经济权力与企业本质这两个理论问题。为此,本文从经济权利和企业本质出发,对经济学中的经济权利和企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