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研究》2011,(12):97-100
通过对6000多名农民工的调查表明,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改善社会保险、提供保降胜住房、改善医疗条件、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权益保障、改善子女教育条件、提高职业技能等8个方面。今后应结合农民工的需求,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改善徒民工就业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燕传林 《经济咨询》2007,(4):38-40,37
本文通过问卷、访谈、资料收集等方法对农民工的劳动就业、生存和社会保障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要提高农民工国民待遇、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农民工的角度出发,考察其工作的满意度。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影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抽样调查所获得相关数据,引用二元Probit模型,从数量上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满意度的作用方向及其程度。基于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农民工的工作状况与条件、收入水平、各种权益的保障程度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其工作满意度。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如何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钱影响、住房改善、工作生活便利性、获取过程、小区环境是影响农民工公租房需求意愿的主要因素。因此,满足农民工公租房需求意愿,需合理确定公租房租金,科学布局公租项目规划,均衡交通、教育和生活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徙和日益明显的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业余生活对社会和个人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对业余生活丰富与否的态度受生活、学习环境的稳定性,父母的关心程度,以及业余时间的活动内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论生活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如何,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面,对进一步改善农民工随迁子女业余生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异军突起,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一亿左右,占农民工总数的60%.然而,他们的闲暇生活却迟迟未得到关注和改善,由此引发了诸多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本文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进行调查研究,并从制度、企业、自身多角度给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的建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健康、热情工作与生活.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生活方式影响我国城市化水平,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就需要提高农民工生活方武.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从生活方式的五个方面,即消费、家庭、劳动、交往、闲暇方面,对在京农民工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农民工生活方式有待提高.影响农民工生活方式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即政治、经济、文化、个人特征方面.农民工生活方式的提高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肖琳 《时代经贸》2010,(6):11-12
农民工生活方式影响我国城市化水平,目前我目的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就需要提高农民工生活方式。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从生活方式的五个方面,即消费、家庭、劳动、交往、闲暇方面,对在京农民工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农民工生活方式有待提高。影响农民工生活方式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即政治、经济、文化、个人特征方面。农民工生活方式的提高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一个经济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工工资增长越来越快,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长还受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等种种因素的制约.解决农民工收入问题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福利,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民工收入现状的分析,并且通过实证分析各种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因素,从而提出提高农民工收入、改善农民工生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是促进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的需要.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市民化是他们最大的利益诉求.河北省应从进一步降低和细化落户条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入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代际更替的完成,农民工城市流迁模式出现新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行业选择性增强,劳动力回流返城再就业比重上升,安居乐业正在成为"家庭迁徙型"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写照。尽管还有部分农民工仍往返于城乡与地区之间,但这种"候鸟型"流迁模式已在明显弱化。因此,以北京5区县为样本取集聚地,针对不同流迁模式下的农民工收入状况及幸福感知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入边际效用影响力在下降,农民工积极感知呈上升趋势,表明作为"城市边缘人"的农民工社会待遇不公、幸福感低下境遇正在改善,这与社会关注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群体主导有关。在收入水平短期内难以获得大幅提升的现阶段,政府应致力于教育、职业发展以及社会保障权利等国民待遇平等环境创造,尽可能激发农民工群体正向心理潜能,以其积极品质提升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广州农民工生存状况比较研究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但是,要破解农民工这个世纪性难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和进行政策创新:文章基于对广州农民工近况的调查分析和与其他典型城市农民工状况的比较研究,对广州继续推进农民工权益建设工作进行了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不同的成长环境使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对生活和工作的预期上都表现出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巨大代际差异,进而影响其融入城市的程度。本文在重庆的统计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特征,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快重庆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下的农民工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  刘辉 《经济管理》2006,(5):68-70
在企业社会责任视野下农民工现状是严峻的。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必须坚持非歧视、诚信和倾斜保护原则,并采取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善农民工的用工环境和用工机制.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倡导企业家精神.建立多层次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凤还巢"工程的实施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融资难;二是用地问题凸显;三是创业环境仍待进一步改善;四是缺少管理人才;五是政府缺乏对创业的有效组织和指导。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一是创新融资模式;二是切实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问题;三是着力打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四是发展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五是加强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组织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亓昕 《经济学(季刊)》2012,(6):55-60,54
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关系到这个群体城市融入的问题。依据对建筑业农民工群体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探讨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如何建构了农民工群体的归属感问题。对社会认同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宏观制度结构因素对群体的身份地位的作用和影响,还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制度设置是如何建构成员对群体的依附、归属并建构出群体边界的问题。只有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这个群体才有可能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7.
陈伟东  熊光祥 《经济地理》2007,27(6):900-903
当前可供农民工利用社区文化服务设施供给总量偏低、分布不均衡且种类较少.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以及社区文化设施总体供给短缺的条件下,农民工基本上被排除在分享社区文化设施之外.但是农民工作为城市的“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社区文化生活的权利和机会,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社区农民工文化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民工社区文化服务设施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要将农民工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文化建设体制之内、提高社区农民工文化服务设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论农民工就业权益受损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就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有效保障农民工的就业权益,需要采取制度创新、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增加公共服务、平衡劳资关系、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建筑领域农民工具有从业人数多、整体水平低、流动性大、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较高等特点,这一群体生存现状的研究对于整体了解农民工心理有标本意义.建筑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等权益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为提高建筑农民工的生活条件,应从完善立法、职业培训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向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转轨的过程中,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对于改革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地方政府的角色错位和不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GDP取向等问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参与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根除,阻碍着农民工权益的实现和保障,农民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还处于劣势地位,社会组织还没有覆盖农民工群体等。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就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改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制度环境;必须开放现有社会组织和培育新兴社会组织,吸纳农民工加入各类相关社会组织,构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组织环境;必须发挥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培育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社会舆论环境;必须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工的维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