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关于健全统筹城乡就业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就业的关键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统筹城乡就业的主体是政府,但政府不能包办城乡就业,而是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调整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城乡就业协调发展和结构升级,促进城乡劳动力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政府应抓好就业规划与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就业管理与服务、统筹政府在城乡就业方面的职能和责任等几个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在对山西与全国及部分地区的劳动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山西劳动就业存在劳动力总体素质低、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有偏差等问题。在新时期,山西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从单一产业就业向三产并举就业转变,努力扩大就业容量;积极创优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就业促进工作的五个转变,推动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优化就业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结构大致包括就业的城乡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技术结构等。优化的就业结构能够发挥结构效应,产生结构效益,客观上使就业总量达于最大。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可表述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城乡价值链结构推动着产业链结构的形成与优化,就业的产业结构又要求一定的连接城乡的技术链结构与之适应,技术链决定就业链,进而决定着就业结构的水平及其优化的程度,并使这种就业结构在城乡不同所有制结构经济体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西部民族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农村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提高.但总体来说,就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入手,分析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探索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优势,建立适合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的途径,并结合各地先进经验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非协调性。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选取1978-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江苏省总体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并根据分析的结论,从制度设计、产业结构优化和统筹城乡就业等方面提出促进江苏省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三次产业与中国就业:增长趋势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蒲艳萍  蒲勇健 《生产力研究》2005,3(6):184-186,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弹性、产业偏离度、不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达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非一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7.
构建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有助于扩大就业和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过度安全到过度灵活的变革过程,但由此引发了侵害劳动者权益、劳动力市场保护不平等、结构性排斥就业等问题。为平衡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政府在政策安排、制度设计上应着力解决劳动力市场的边缘化、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劳动者的就业能力等问题,真正建立一个城乡统筹、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8.
就业状态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提高及其波折,与经济大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改善就业环境,目前的焦点是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就业培养机制,提高劳动力素质,强化就业能力;优化就业结构;加强就业保障制度,营造农民就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产业梯度转移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方向的总体状况,在国民经济全局运行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发现中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相符,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并不是完全一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由此从经济水平、投资结构、技术水平、对外贸易等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与城乡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增长影响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蒲艳萍 《现代财经》2005,25(2):64-6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迭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不相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8)
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对该省劳动力市场影响明显,就业数量基本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但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却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仍有富余劳动力,第二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相对偏少。因此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稳住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浙江省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均衡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实施城乡统筹就业的制度障碍及变迁路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解决全国的就业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但现行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社会制度、土地承包制度、教育制度等存在着一系列不利于城乡统筹就业的障碍。本文通过对实施城乡统筹就业制度障碍的分析,提出相关制度变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方发龙 《时代经贸》2010,(14):223-22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需要直面的重要问题,论文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特点与现状、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制度障碍与利益冲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机制等三个方面对国内有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需要直面的重要问题,论文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特点与现状、农村劳动力踌区域流动的制度障碍与利益冲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机制等三个方面对国内有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已成为城乡统筹的一个难题.本文在明确劳动力实现合理的转移就业是农民工融入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的基础上,从农民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民工提出的提高就业能力以更好融入城市、提高创业本领以更好反哺农村的要求,进而提出了要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创业本领,以期更好地实现他们在行为上融入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就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客观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就业结构调整优化所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有增无减,乡村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减弱,劳动力转移面临一系列制度障碍等。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优化农村就业结构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必经之路。苏南作为中国发达地区之一,其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以就地就近、集中于二三产业、亦工亦农和城乡统筹为主,但要实现进一步转移,仍受传统观念和生产方式、低下的文化技能、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制约。这就需要从统筹城乡区域就业体制、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业等方面,推动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偏差明显:在劳动力就业的总量构成中,农业就业结构转换滞后。在GDP产业构成中,2002年统计的第一产业为14.5%,第二产业为51.7%,第三产业为33.7%,非农产业构成之和已达85.5%。但是,以就业构成表现的结构问题却非常突出。2001年从事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