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定向增发折价、股价效应和业绩效应等对定向增发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监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控制理论、股东控制权理论和机会窗口理论。西方多数国家的定向增发股票均为折价发行,而且折价幅度通常高于公开增发和配股,而定向发行股票的短期公告效应通常为正。长期业绩表现则不甚理想,具体的表现和幅度依不同的投资者类别、不同的增发规模等而存在不同。本文认为,我国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短期股价效应及增发折价上,将来还应采用较大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真实动因、新政策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定向增发行为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定向增发折价、股价效应和业绩效应等对定向增发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监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控制理论、股东控制权理论和机会窗口理论。西方多数国家的定向增发股票均为折价发行,而且折价幅度通常高于公开增发和配股,而定向发行股票的短期公告效应通常为正,长期业绩表现则不甚理想,具体的表现和幅度依不同的投资者类别、不同的增发规模等而存在不同。本文认为,我国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短期股价效应及增发折价上,将来还应采用较大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真实动因、新政策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定向增发行为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希亚 《会计之友》2012,(33):91-93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和经典的融资优序理论结论相反,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我国的股权再融资中,又以定向增发方式最为上市公司青睐。文章通过整理国内外定向增发相关的研究文献,从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折价发行,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利益输送,定向增发前后的企业绩效,定向增发与上市公司价值及投资,定向增发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等方面对定向增发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7年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6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分析66家样本公司在定向增发新股前后的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在1 353家A股上市公司中的排名变化情况,研究探讨了大股东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效率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控股大股东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并没有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5.
定向增发可分为三种类型:融资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和并购型定向增发.市场上以资产注入型进行定向增发的方式最多,是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偏好的定向增发方式,而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所涉及的问题也更为复杂,更多的是质疑大股东资产注入增发是一种利益输送(Tunneling)行为.文章以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分析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各种相关变量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发现近几年大股东资产注入增发行为越来越倾向为一种支持(Propping)行为.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和定向增发项目融资后的成长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总体上看在定向增发两年后,定向增发项目融资的上市公司成长性要显著的高于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同时研究也表明,在定向增发后两年,控股股东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和项目融资其成长性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注入资产从控股股东的动机来看,不仅存在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的可能性,也可能是政府出于国有资产重组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7.
因大股东操纵而形成大股东的控制权私利,可能导致盈余质量下降。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对会计盈余质量产生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关注。定向增发政策的出台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契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前定向增发的公司通过盈余操纵使定向增发进行得更加顺畅;定向增发时大股东通过增发折价获得控制权私利;定向增发后的公司盈余质量弱于定向增发前,且仅向大股东的定向增发的公司盈余质量下降得更快。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完成定向增发的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定向增发的特征,并以北京银行定向增发案为例,剖析了定向增发中利益输送的具体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银行定向增发以现金资产为认购形式,以原股东为主要增发对象,且均为折价发行。利益输送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提高定向增发对象的授信额度,定向增发后的巨额分红和减持套现。  相似文献   

9.
相比公开增发、配股等再融资形式而言,定向增发具有程序简单、费用低廉、发行制度灵活等特点,近年来定向增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融资方式。人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定向增发折价问题上,文章从定向增发发行机制来揭示定向增发存在的玄机。  相似文献   

10.
定向增发中的大股东角色一直备受关注。文章以2012年在沪、深两市进行定向增发的119个公司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定向增发前后的获利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能够提升企业的获利能力,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大股东采用非货币性资产认购所产生的获利能力提升显著优于现金认购。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定向增发实施以来,定向增发的效果及其对公司价值和相关者利益的影响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文章以2010—2015年已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公司的政治关联对定向增发的募集资金数量和折价率的影响,以期为规范定向增发实践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公司政治关联与定向增发的募集资金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可能存在大股东利用关联方对企业进行"隧道挖掘"的行为;政治关联与定向增发折价率并不存在显著关系,但在进一步区分政治关联的代理变量即控制人类型后发现,国资委控制企业的政治关联与定向增发折价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式引入定向增发为可选择的再融资方式之后,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便更多地转向定向增发。为此,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信息不对称和上市公司控制权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并解释上市公司对于证监会引入定向增发作为可选再融资方式的各种反应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信息不对称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选择;但是股东控制权考虑对定向增发偏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原始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公告日及正式实施前后的短期股价效应,研究了其增发后12个月的长期股价表现。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在公告日前有显著的市场预期反映,投资者普遍看好定向增发这种融资方式并认为此事件为利好事件,定向增发实施后一个月内也产生了正的市场效应,但定向增发中长期却呈下滑趋势,说明定向增发在长期并没有创造财富价值且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大股东的减持时机可以分为三类:第Ⅰ类型为在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前减持;第Ⅱ类型为在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到增发公告日之间进行减持;第Ⅲ类型为增发公告日后到定向增发股份解禁前减持。本文研究发现:(1)第Ⅲ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率最低,第Ⅰ类和第Ⅱ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增发过程中存在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率相对较高;(2)第Ⅱ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增发预案公告后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第Ⅲ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完成后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3)第Ⅲ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具有最高的套利收益。本文的研究阐述了大股东在定向增发过程中高价减持低价增发的全新套利模式,为监管层加强大股东行为监督,提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2007至2009年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折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论显示:当企业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增发且支付方式采用现金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会增强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定向增发对定向增发折价的正效应。当定向增发仅面向第一大股东时,在定向增发过程中第一大股东增持比例越大时,会增强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定向增发对定向增发折价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6年至2010年第3季度定向增发事件作为样本,从市场择时角度分析了定向增发折价背后的动机及经济后果。结果表明:二级市场错误定价对定向增发折价影响明显,公司市场价值被高估的幅度越大,定向增发折价越大,定向增发折价是对公司价值偏离的补偿。但对公司价值偏离补偿并不能完全解释定向增发折价,因为整体市场行情越好时折价越大,并且多数公司倾向于在整体市场行情高涨时进行定向增发,表明定向增发中存在明显的市场行情择时行为,其结果是定向增发认购股东对其他股东利益侵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6年至2008年5月末期间进行过定向增发预案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公司规模和公司业绩是影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的主要因素,即:公司规模较小和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定向增发动机。  相似文献   

18.
苏琪 《会计之友》2012,(28):79-81
文章对Y公司定向增发的情况从发行价格、发行对象及发行目的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进而对案例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该公司定向增发的原因,从定向增发的短期股价表现、对公司财务状况及对股东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此次定向增发的财富效应,得出本次定向增发对各方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最后对Y公司定向增发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透过对Y公司定向增发的案例分析得到启示,并希望通过持续关注为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提供有效的数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是定向增发三年禁售期满后的第二年,伴随着大小非解禁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冲击,定向增发领域再次受到了各方的关注。文章希望通过探讨定向增发比例、公司业绩与市场反应三者间的关系,以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定性增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0年在沪深两市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09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分析不同增发对象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总体的成长性在定向增发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仅大股东参与认购的成长性在定向增发前不佳,而在增发后得到改善,但这种效果在短期内不会持续;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组的成长性在定向增发前表现良好,而在增发后下滑。说明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定向增发日渐规范,有效地抑制了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