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云港港     
任汉诗 《大陆桥视野》2010,(5):F0002-F0002,1
连云港港位处江苏沿海最北端,南联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随着2008年亿吨大港和300万集装箱运量目标的实现,连云港港迈上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道路。连云港港作为国家所希望的连接东西南北的战略纽带、江苏所要求的沿海综合开发的引领龙头、  相似文献   

2.
连云港港是江苏规模最大的海港,随着2008年亿吨大港和300万集装箱运量目标的实现,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苏沿海龙头港。连云港港作为国家所希望的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战略纽带、江苏所要求的沿海地区发展的龙头、沿海港口群的核心,服务江苏“两个率先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交通枢纽连云港港,  相似文献   

3.
《大陆桥视野》2011,(21):18-18
连云港港是江苏省最大的海港,是苏北经济振兴和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在国家领导、有关部委、港航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鼎力支持下,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国际知名度日益提升,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连云港港在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亚欧经济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把连云港港的建设摆在事关沿海开发、事关苏北振兴、事关伞省大局的高度予以支持,落实国家对连云港港的发展要求,将连云港港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和核心来规划和建设。“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将在沿海开发、苏北振兴、沿东陇海经济带开发三大战略推进计划中,资金优先向连云港集聚,项目优先向连云港布局.政策优先向连云港倾斜,人才优先向连云港引进,全力打造国家综合运输枢纽、区域性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港     
《大陆桥视野》2010,(8):4-5
连云港港位处江苏沿海最北端,南联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随着2008年亿吨大港和300万集装箱运量目标的实现,连云港港迈上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道路。连云港港作为国家所希望的连接东西南北的战略纽带、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东区,亦即连云港东部城区,包括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区、和连云港港。连云港东区是江苏沿海唯一具备以国际性海港城市带动区域开发和发展的经济区域,是江苏乃至全国东部沿海未来10年令人强烈期待的兴奋点和增长极。旗帜鲜明地叫响连云港东区,加快连云港东区发展,是连云港实现跨越发展、崛起振兴的必由之路,江苏实施沿海经济战略的现实选择,中国海洋发展战略和构筑东北亚环黄海经济圈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港     
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中西部地区最便捷出海口江苏沿海地区核心强港连云港港位处江苏沿海最北端,南联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随着2008年亿吨大港和300万集装箱运量目标的实现,连云港港迈上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道路。连云港港作为国家所希望的连接东西南北的战略纽带、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两周年。两年来,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连云港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连云港港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建设成绩瞩目,连云港港服务大陆桥沿线成效显著。在连云港港发展的关键期,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港口管理局局长丁军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访谈。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两周年。两年来,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连云港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连云港港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建设成绩瞩目,连云港港服务大陆桥沿线成效显著。在连云港港发展的关键期,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港口管理局局长丁军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访谈。  相似文献   

9.
《大陆桥视野》2012,(12):72
连云港港25万吨级航道自2012年12月9日零时起正式开通使用,该航道的开通使用是连云港港港口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标志着连云港港正式跻身于我国沿海10大深水航道港口之列,彻底解决了连云港港建成多年的30万吨级码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该航道的投入使用标志着连云港港成功迈入国际深水大港行列,这对提升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功能,推动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  相似文献   

10.
《大陆桥视野》2009,(8):18-18
2009年7月1日,连云港沿海开发合作说明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之后,连云港港的一次全新路演。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位于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湾经济圈、陆桥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新亚欧大陆桥由此向西横贯亚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云港港是国家主枢纽港、集装箱干线港、江苏唯一大型海港和中西部最便捷出海港,已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000个港口开展了贸易往来。公路是全国规划建设的45个主枢纽之一,  相似文献   

12.
赵赟 《大陆桥视野》2007,(10):30-31
近日,《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草案)已经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将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颁布实施,江苏构建沿海三大港口群的目标正变得越来越清晰。《规划》明确,江苏沿海将建设三大港口群,在近千里长的海岸线上,自北向南建设以连云港港为龙头.包括灌河口海港组和中山港的北部港口群,以大丰港为龙头,包括射阳的中部港口群,以南通港为龙头,包括吕四港和洋口港的南部港口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港     
《大陆桥视野》2013,(15):I0001-I0002
1933年开港的连云港港,是伴随着中西部地区建设陇海铁路寻找最便捷的出海口而诞生,并依托陆桥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而成长。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我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12个区域性主枢纽港和长三角港口群三大主体港之一,连云港港是中西部地区乃至中亚最便捷经济的进出海口岸,江苏沿海港口群的核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港     
正1 933年开港的连云港港,是伴随着中西部地区建设咙海铁路寻找最便捷的出海口而诞生,并依托陆桥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而成长。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我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12个区域性主枢纽港和长三角港口群三大主体港之一,连云港港是中西部地区乃至中亚最便捷经济的进出海口岸,江苏沿海港口群的核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讴纽。连云港港口功能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2日.由连云港港口集团兴办的连云港航海职业技术学校.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专家组对船员培训资质的现场核验以及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初次审核。这标志着苏北地区首家航海职业技术学校落户连云港港口。连云港航海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是依托港口优势来培养航海专业人才,能够有效促进地方就业,服务江苏沿海发展,为连云港港构筑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连云港港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部与江苏省主要领导同时汇聚连云港,共同举行了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的开工仪式,并专题研讨连云港的发展问题,部省协同,鼎力支持连云港港口更好更快发展,这,不仅标志着把连云港建设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是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区域规划的重大举措。对于连云港港来说,无疑是港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连云港港迎来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饥遇。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部与江苏省主要领导同时汇聚连云港,共同举行了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的开工仪式,并专题研讨连云港的发展问题,部省协同,鼎力支持连云港港口更好更快发展,这,不仅标志着把连云港建设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迈  相似文献   

18.
一、连云港发展邮轮经济的优势分析 国务院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连云港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及区域性中心港口,江苏沿海港口群的核心,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一战略定位,现对连云港发展邮轮经济的优势进行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陆桥视野》2012,(23):72-72
连云港港25万吨级航道自2012年12月9日零时起正式开通使用,该航道的开通使用是连云港港港口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标志着连云港港正式跻身于我国沿海10大深水航道港口之列,彻底解决了连云港港建成多年的30万吨级码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     
《大陆桥视野》2013,(1):4-5
1933年开港的连云港港,是伴随着中西部地区建设陇海铁路寻找最便捷的出海口而诞生,并依托陆桥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而成长。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我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12个区域性主枢纽港和长三角港口群三大主体港之一,连云港港是中西部地区乃至中亚最便捷经济的进出海口岸,江苏沿海港口群的核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连云港港口功能完善齐备,拥有包括美西、地中海、欧洲、东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