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与评价是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教育、办好教育,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国民素质的决策依据与基本判断尺度。故有必要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作比较完整的阐释,据此提出指标设计原则并对安徽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设计相关分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有效的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
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弘 《嘉兴学院学报》2007,19(2):136-139
根据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探讨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和定位,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地方高校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综合区域创新要素投入能力、成果产出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三方面因素,构建贵州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贵州九个市(州、地)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要素投入是当前贵州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贡献因素,人力资源的作用相对有限;创新成果产出主要集中于专利方面,新产品增加值比例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低;尚未形成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配置经济和社会资源的社会观念、制度以及人文环境条件;区域间创新综合能力差距大,贵阳市居于绝对领先地位。当前,地方政府应从增加投入、提升效率、优化环境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贵州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地方工科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方工科高校应抓准当前我国科技发展跃升期的宝贵机遇,明确自身科技发展的定位和思路,整合利用地方、企业的各种优势资源,增强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技金融时代金融市场及其技术工具快速演进对金融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系统梳理科技金融时代金融市场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金融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需求调查,深刻剖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金融类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并从实施智慧课堂教学、探索融合式教学方法创新、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创新力量是推动地方经济的动力,文章通过对广西高校科技创新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通过改革广西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协调各平台主体,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中心,多层次的广西高校科技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通过营造和改善创新环境与技术需求结构相匹配,进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利用空间向量夹角构建科技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科技人力资本配置存量及其配置结构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高级化指数对科技创新能力均具有正向影响,且人力资本高级化指数的影响效应大于科技人力资本存量对科技创新能力影响效应;科技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仍是影响各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内各科技创新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在遵循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及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包含四个方面共22项指标的评价体系为中部六省构建区域自主创新系统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为创新型国家,美国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以《美国竞争法》为框架,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技术创新的战略规划,而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则是对创新驱动发展进程的有效反馈形式。重视定量分析是美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鲜明特征,评价机构的非营利性质则尽可能地保证了评价报告的客观性。通过分析美国现行的四类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要建立创新驱动导向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评价指标标准从严把关,同时也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国际比较与国内区域间比较。要关注STEM教育,丰富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形成本土化的数据信息库与和国际接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改善创新环境、提升创新竞争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西高校科技与地方互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在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培养相关人才、营造良好合作氛围等方面出台有利政策,形成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高校和地方双方科技合作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教育、文化、个人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认为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因素有创新教育缺失、创新团队培育不足、导师指导乏力、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并认为应从创新教育机制构建、管理模式构建、创新主体培育、政策环境营造等方面来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质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已成为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试图从课堂课程创新教学改革、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和构建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的一些认识和实践,对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集聚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是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中国大部分制造业在地理上高度集中,省际差异、行业差异明显;环境效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环境效率较高,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较低;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效率呈显著N型关系,制造业集聚的不同演化阶段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不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环保意识、政府规制、城镇化、对外开放水平等是影响环境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环境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加快推动制造业集聚升级、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外资准入环境门槛等。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政策体系的构建,是基于工艺创新对制造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完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必要性提出的,通过从国家宏观、地方中观、制造业企业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旨在提高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和改善工艺创新环境的政策体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郴州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区域科技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基石。本文对郴州市科技创新的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郴州市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改善科技创新投融资环境、推进人才智力资本积累、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激发和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和中心任务。通过改革“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制度;重视综合实践训练,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本文从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支撑能力3个维度入手,选取22个指标构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2013—2018年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8年,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支撑能力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性最强,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偏弱。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投入、产出和支撑等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下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和要求及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来确定区域创新体系的具体框架和建设重点,围绕着创新、经济、科技三要素拓展开来.本文以三明区域为例,采用SPSS软件分析区域创新体系的评价指标,借此在三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产学研用新思维紧密结合的提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必须与之相契合,从而形成稳定的教育体制。高校类型的不同导致对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侧重点不同,所造成的科技创新模式也会有差异。所以,要把科技创新计划落到实处,关键在于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基础的同时,固守全方面协同创新;在高校创新能力上,以人才、学科、科研的创新为主要对象,以创新水平和提升为向导,深化科技评价体制改革,以人才为核心要素,激发释放协同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