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银行体系遭受重创,信贷活动萎缩,市场利率上升,实体经济难以得到资金支持,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修复银行体系,美联储密集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本文对2007年以来美联储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加以梳理,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国际经济变化与央行从紧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采取了各种措施增加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这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调控经济流动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储蓄率偏高等因素,经济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此,如何大力回收过剩流动性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中国采取"从紧货币政策"来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使得金融市场功能逐步恢复,经济复苏迹象显现,如果美联储不能有效地控制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及时收回流动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卷土重来,本文旨在通过对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加以分析,建议决策当局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出前瞻性的调整,从而减少美联储政策变动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丽君 《经济视角》2013,(11):32-36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失业率急速上升,经济持续衰退。美联储在一般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只有采取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简称QEMP)。自2008年11月开始,美国已连续实施了四轮QE,巨大的流动性在经济中泛滥。本文旨在介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同时对我国一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如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产出和利率的溢出效应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代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为应对迅速恶化的经济和金融状况,纷纷开始实行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向金融市场的私人部门和金融机构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同时,大量流动性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非传统货币政策是否应该退出、如何退出,就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美联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周铮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31):F0003-F0003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的注资降息、美元贬值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无疑会降低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次货危机势必会对我国经济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我国进出口,加大就业压力,大量热钱涌入而使得我国通胀压力增加、国家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以及金融市场风险提高,而且次贷危机还降多我国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时期,鉴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无效性,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预期效应出发,结合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系统深入分析了它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的金融系统,为防止流动性紧缺向实体经济蔓延,美联储被迫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但起初效果并不明显,资产价值缩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的惜贷行为明显,实体经济压力很大。为解决实体经济流动性问题,美联储不得不代替金融部门承担了融资功能,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扩展货币政策的空间,拓展了中央银行调控经济危机的能力和方法,在极端市场条件下,扮演了"最终贷款人"的同时,承担了"第一贷款人和唯一贷款人"的角色。总之,美联储先后采取了几轮非常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9.
1.聚焦次贷危机 自2007年8月以来,一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金融风暴悄然来临。随着美联储从2004年6月起连续17次的提高利率,导致许多贷款人由于还款利息过高而违约,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账增加,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在2001年美国经济萧条时,格林斯潘采取了反周期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在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然而,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的局势下,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所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我国国内流动性上升,从而严重影响我国控制流动性的效果,从紧的货币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的利率都几乎降为零点附近,常规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使一些市场失灵,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纷纷采取了非常规货币政策.本文以美国为例,对其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进行归纳研究,以期为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的退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今全球经济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持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一般说来,流动性的增长开始于经济衰退时期,政府由于担心经济放缓而增加货币供应量;一旦经济复苏,流动性通常会随着经济活动加强以及政府收紧货币政策而迅速缩小.但是,次贷危机前美国的经济增长已持续了七年有余,美联储实行紧缩型财政政策,两年半的时间内17次提高基准利率达4.25个百分点,可流动性并未见有丝毫的缩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次贷危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美国自2007年底开始大幅下调利率,并从2009年以来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增加流动性。与此同时,2008年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存文献大多将此归因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虽然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确实提高了200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率,却不能解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的事实。因此,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扩大了原有的通货膨胀,而高通胀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各国国内的高货币供给。  相似文献   

14.
薛苗 《时代经贸》2012,(16):158-159
近些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一波接一波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美联储两次量化货币政策收效甚微:欧洲债务危机升级,使得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刺激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美国经济,美联储在2001年至2004年间连续降息,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46年的最低点l%。大量流动性资产涌入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导致两市场的极度繁荣。2004年至2006年美联储17次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问题初现。2007年3月,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宣告次贷危机的爆发。众多国际性知名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相继爆出巨额亏损,甚至面临破产。在这期间,我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6家上市银行购买了美国次级按揭债券,但由于数量较少,并没有影响这些银行的流动性。然而,次贷危机给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次贷危机及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德栋 《经济师》2008,(10):10-12
美国货币政策由宽松到紧缩的变化,次贷消费者还款压力增大,造成了次贷违约率急剧上升,使得在宽松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充足条件下形成的收益、风险转移和资金供给链条断开,维持高杠杆比率的机构出现流动性风险,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从危机的形成与扩散来看,根源在于一是贷款人放松了审慎经营原则,扩大了次级信贷市场的信用风险;二是投资者过度追求收益,背离了风险管理原则;三是监管者夸大了市场调节功能,放松和忽视了对次贷市场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7.
陈丰 《经济论坛》2009,(21):15-17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试图跳出流动性陷阱,由于流动性陷阱的条件已经改变,但如今的货币政策还是无法完全摆脱流动性陷阱,而中国由于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殊性导致其有效地规避了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是由于美联储历次降息,银行放款次贷条件加之楼市高涨等多重原因促成的,危机之后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分别实行了三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历次QE政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扩大资产购买,增加货币投放。本文将立足于历次QE政策的影响分析资产购买与股市波动的因果关系,并根据中国通胀现状探讨美国资产购买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美元危机与世界货币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经济杠杆化直接导致了次贷危机,认为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背离是次贷危机、美元危机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深层次根源;阐述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与美元危机的区别;最后从目前次贷危机的救助措施、境外投机者力量以及"滥币陷阱"等方面分析了美元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当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在降息没有空间后,纷纷采用了量化宽松这一非传统货币政策。尽管日本央行是量化宽松的始作俑者,且实施量化宽松的时间已经超过10年。但截至安倍首相上台之前,10年量宽导致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膨胀规模尚未超过1倍。这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膨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