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2年2月,《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中明确提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等精神。中国现代农业创新产业联盟,本着农业产业创新,以"资源整合、优势发展"为原则,推动农业生产与经济市场的相互转换,创造企业与政府互动、企业与资本互动、产品与市场互动、国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各项方案的部署和不断落实下,甘肃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农民人均收入、粮食产量、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增幅均高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农牧业持续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多,金融扶持渠道拓宽,融资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甘肃省农村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农民人群素质较低、农业产品过于单一、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科技水平应用有限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着甘肃省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应在加快优化农业产业和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人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动性因素,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关键在于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数量与素质。因此,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对于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要加快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农业。综观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过程。21世纪中国农业必将走向农业信息化。我国需要大力推进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强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信息技术革命,促进农业信息化是迈入21世纪以“知识经济”为时代特征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主要困境是农村人才及青壮劳动力的流失,大国小农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针对以上困境,文章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积极引入市场要素,农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对接,户籍制度改进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等视角努力摸索走出发展困境的道路。期望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用人才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规定,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是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应充分认识农村人才资源管理面临的难题,强化农村人才资源管理,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区域性合作开发,促进农村人才合理流动。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的区域性合作,努力实现农村人才资源区域性一体化开发。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九五”以来,吕梁地区把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作为全区农业工作的重点,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相继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加快全区脱贫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高鸣  种聪 《改革》2023,(1):118-127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基本遵循,是我国“三农”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经验,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现实需要。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农村改革的现实基础,对标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和愿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农业科技的主要思路是统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充分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步推动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关键任务是推进种源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构建更高水平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在改革中保障和增进农民利益,关键任务是深化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信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实施农业信息化,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农村小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虽然发展势头很好,有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农业和农村部门已开始发挥作用,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矛盾需要解决。本文就此展开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袁玉鸣 《科学决策》2008,(11):21-22
农业科技发展是当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本文拟从重要性、现实差距和在“科教兴农”战略性认识、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作探讨,以促进农村经济叉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当前,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供给不足”“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等现实问题,应从健全乡村人才队伍引进机制、完善乡村人才队伍培育机制、调整乡村人才队伍使用机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赵婉君 《中国经贸》2011,(12):13-13
当前,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是协同发展的。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因此,坚持科技先行,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率,并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和转化应用,加速农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增强农业科技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力量。  相似文献   

16.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和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也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老区建设》2014,(3):6-6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今年农村经济工作七大重点: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和调控机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8.
聊城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农业增加值为山东省的10.8%.粮食总产约为山东省的1/8、全国的1%。抓好农业农村发展,不仅事关聊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且关系到全国、全省农产品供给保障。近年来,我们在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2009年。通过对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趋向的分析,学习借鉴发展工业的理念,我们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在农村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以及农村工作的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对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兴农富民,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人才素质的提高。滦南始终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明确思路,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知识就是催化剂,人才就是反应堆”。的确如此,有了知识,有了人才,有了用知识用科技武装起来的人才队伍、产业大军,农村经济的腾飞发展指日可待!滦南的经验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其体制机制创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照新  赵海 《改革》2013,(2):78-87
随着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我国将形成以承包农户、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为支撑,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共同协作、相互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具体来说,要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新型经营主体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