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编者注:长期以来,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的有效性一直是宏观调控争论的焦点.本文剖析了1998年以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的绩效和问题,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协调搭配的空间和条件做了分析,并大胆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潜力、合理调配政策,可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的论断,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沈江  王玮 《海南金融》2014,(3):38-41
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调控宏观经济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从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区别及模式选择入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历史回顾,指出了两大政策在协调配合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支柱。根据西方经济学的IS-LM模型,若能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合理的搭配使用,能使经济政策的效果事半功倍;若没有进行良好的协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当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两大政策搭配使用的成效,对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运行以及实施宏观调控奠定坚实基础。宏观经济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表明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明  刘瑶  张冲 《财政研究》2023,(10):31-43
为切实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在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笔者选择南方沿海省份X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第一,X省份在减税降费、提高专项债比重、践行“补改投”实践、深化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支持“稳就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效果;第二,X省份在总量型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扩张、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投入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货币政策效果。同时,笔者发现两大政策执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一是X省份财政政策执行面临着减税降费获益不平衡、资金流向不明确,一般债发行规模有限、专项债支撑作用不足,地区财力不平衡,“财政贴息”操作难度大等问题;二是X省份货币政策执行面临着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审批流程繁杂等障碍;三是两大政策协调搭配方面存在着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与专项债、银行贷款之间的替代效应不明晰,财政、产业和金融发展规划间缺乏有效协调的挑战。基于调研结果,笔者分别从优化财政政策执行、优化货币政策执行、促进两大政策协调搭配三个层面提出针对性方案。  相似文献   

6.
按照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在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应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松"搭配.从我国近年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来看,确实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两者在配合操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面对不稳定的国际环境,若要实现经济增长,我国须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松"组合,而且还需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7.
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研讨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关系,以及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内涵和量化细节是必要的。但是,也需要思考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关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机制和功能是有所区别的。但是,两者也有共同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是从总需求角度来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而影响社会生产、就业、价格稳定等。两者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预期的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相互搭配,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即一方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加剧,另一方面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的波动规律来看,我国当前的经济状态及其所需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能从对IS-L…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金融改革与财政改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内在联系和制约机制,应当而且必须予以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二者之间搭配效果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于金融改革与财政改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内在联系和制约机制,应当而且必须予以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二者之间搭配效果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颂根 《福建金融》2010,(10):30-32
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后危机时期的特征,分析了摘要: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后危机时期的特征,分析了如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问题。如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造成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因素很多,本文以广西为实证,从研究国库资金的运行规律出发,分析国库资金影响银行流动性的机制以及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最后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协调搭配以缓解我国流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问题进行了理论和现实分析.同时,还就今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作者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运用需要解决好公平和效率问题,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财政与银行之间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别性,从而决定了财政与银行之间既相互分工、又密切联系,进而决定了财政与银行作用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又相互配合协调。这在我国实际上已成为一条公认的经济学原理。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原理是否还适用呢?也就是说在全新的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协调的必要?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财政、货币等在内的许多宏观政策不但存在着相互协调的必要,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和基本要求还要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本文讨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主要涉及的几个方面,并结合当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新特色讨论了新趋势下政策协调联动的几个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16.
马勇  吕琳 《金融研究》2022,499(1):1-18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部门和多元宏观政策的DSGE模型,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反应规则及其协调组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货币政策可继续盯住通胀和产出的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可分别重点盯住产出稳定和债务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则可重点关注以信贷利差和信贷波动为代表的关键金融变量;(2)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组合使用,能比任何单一政策工具都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反之,政策之间的不协调将显著削弱彼此的调控效应,加大经济和金融波动,从而导致显著的社会福利损失;(3)从多种政策协调搭配产生“合力”的内在机制来看,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对产出、通胀、就业和债务等变量的稳定效应,对货币政策产生额外助力,而宏观审慎政策则主要通过稳定金融体系和降低金融风险对货币政策产生助力。上述结论表明,在多种经济金融政策并存的情况下,基于良好设定的政策规则,同时加强政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确保多元政策产生积极合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央银行在协调财政导致与货币政策中的作用:一是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效率;二是创新国库清算服务,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的协调发挥;三是国债发行与管理,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工具;四是开展国库信息交流,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提供服务;五是改进国库管理措施,确保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现;六是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全力推进政府采购制度落到实处;七是监督治理国库资金,保证国库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成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笔者首先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使用状况,然后结合当前形势指出我国目前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中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债政策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着紧密的关联,国债政策融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行当中,国债政策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重要的连接点,国债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调节总需求的两大宏观经济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利用在西方广泛流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特点不断发生变化。本文从政策的调控手段、调控力度、调控方向、搭配形式等方面将改革开放30年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特点加以分析和比较,力图找出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对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加以剖析,希望能够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