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与管理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组织中的导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条基本规律,其含义是随着消费者连续地增加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他从该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得到增加的满足感是递减的。本文试图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入组织群体中,揭示组织成员的诸多行为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现象,据此提出对管理艺术的思考,即组织的管理者如何针对成员产生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启动管理艺术,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追求最大的管理效果。二、组织成员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笔者认为,组织成员的诸多活动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现象,现…  相似文献   

2.
边际效用     
经济学规律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规律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这规律不但很有意思,而且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什么叫边际效用递减?翻开教科书,正儿八经的解释是:边际效用递减,是指每增加一个消费单位,它所能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步递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有关边际原理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论述了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并不是边际原理的“发现者” ,而只是这一原理的复制者和应用者 ;论述了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是怎样率先把边际原理运用于经济学 ,运用于地租论和价值论的历史 ;论述了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运用边际原理的情况和特点 ;还论述了“边际效用论”的出现不仅不是“经济学的革命” ,而只是对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反动。  相似文献   

4.
公理化体系自洽性原则要求进入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每一个命题必须是科学可判的。效用可度量性假设决定了经济学命题满足科学可判性条件的难易程度,因此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系统性的影响。这正是效用可度量性假设引发经济学家广泛关注的原因。消费者理论分析框架从"边际效用递减"向"边际替代率递减"转变,是效用可度量性假设影响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例证。尽管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采用序数效用论是一种进步,但从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应用需要来看,彻底取消基数效用论假设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5.
张钦 《时代经贸》2009,(11):17-17,1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微观经济学中效用理论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限制,得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指的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总的趋势和走向,在严格的前提条件下是必然成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从马克思地租理论、土地稀缺理论、土地边际报酬递减理论、帕累托最优效用理论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经济学机理,相应地总结了这些理论的启示:珍惜并利用开发好每一寸土,合理确定土地集约度、度量用地规模、规范产业布局。以期对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刘宁 《经济师》2006,3(8):18-18,69
边际革命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重得大变革。这次变革使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所坚持的劳动—生产成本价值论,促成了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根本转变。文章通过对边际革命的分析,试图揭示这种转变是如何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全新视角看激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远庆 《经济师》2001,(12):65-66
在经济生活中 ,企业追求利润 ,员工追求效用。文章把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引入员工激励 ,建立了员工激励效用理论 ,讨论了激励效用递减律 ,分析了员工激励的实质在于给员工创造效用。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员工选择休闲 ,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工作 ,在什么情况下会跳槽流动 (选择其它企业工作 )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人     
<正>卡尔·门格尔(1840~1921),奥地利经济学家,是19世纪70年代开启新古典经济学序幕的"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者之一,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国民经济学原理》被视为奥地利学派的基石性理论著作,《关于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探讨》一书则引起了著名的奥地利学派与德国历史学派关于经济学方法的持续论战。不同于杰文斯和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看作某种数学概念,门格尔  相似文献   

10.
刘玉勋 《经济师》2001,(12):41-42
文章提出“支出的边际效用概念” ,证明了支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进而证明了微观经济学中边际效用理论的基本命题———“价格等于所购买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边际效用通常所指的是消费品的边际效用,文章提出"支出的边际效用"概念,进而指出消费者均衡条件中的拉格朗日乘数就是支出的边际效用,并证明了支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支出的边际效用为工具证明了命题"价格等于所购买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不成立,需求曲线与效用曲线不能重合,而是在效用曲线的下方。  相似文献   

12.
徐可 《经济师》2006,(1):18-18,21
文章沿着经济思想史的脉络,从边际生产力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矛盾出发,分析了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困境,梳理了边际生产力递减、规模报酬递增与人力资本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劳动是特殊的、能动的生产要素,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钟岩  胡立心 《经济师》2002,(9):263-263,265
人们为什么回避风险 ,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文章分析了边际效用递减条件下的效用。得出了在边际效用递减条件下 ,回避风险或承担风险有赖于人们的理性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要素组合规律分析及其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递减规律、规模报酬规律对我国农业生产投入要素配置效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确立农民土地承包永久租佃权、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增加农业资本供给、多元农业产业技术投入等措施,以增强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5.
张昆仑 《现代财经》2004,24(4):8-10
边际效用学派所揭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没有囊括所有增量消费效应现象,为此应将消费者的消费进行分类并引入时间概念进行全面而具体的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准确表述应为“边际效用趋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实际上是唯物辩证法质、量变化规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与正统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商品经济的“供求规律”、“优胜劣汰规律”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如同劳动、价值等概念一样,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也有两重性:它的社会属性是剩余价值不断增殖和资本化的社会条件,在形式上又表现为流量资本;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物质体现,表现为存量资本。两者在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随着生产与分配职能的衔接和转化得到辩证的统一。从中还可以看到:规模报酬递增是在资本积累和扩张的社会过程中作为历史规律呈现出来;而边际报酬递减则伴随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下降而产生,是相对静态的分配领域的特殊规律。这种解释克服了西方经济学关于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理论缺陷,为研究两者之间联系的提供了线索,并显示出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马歇尔的"报酬递减律"与新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酬递减趋势本身是有所区分的,以产量来衡量的个量报酬在不同报酬递减趋势中是相似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以价值来衡量的总量报酬却因产量递减而呈增势;报酬递减趋势在长期内会被报酬递增趋势所阻遏,且两种趋势的作用会不断地互相抵消和互为消长,结果便形成报酬不变律。这是马歇尔"报酬递减律"的基本观点。新经济在强劲的报酬递增倾向的另一面,却是报酬递减。因而,马歇尔的报酬递减学说在新经济发展中依然有其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18.
孟丽莎 《经济师》2002,(12):105-106
文章结合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原理以及新经济的运行规律 ,对网络企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分别从投入———产出规律、企业生命周期、投资特点及成本和价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网络企业的技术经济特点为边际报酬递增、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投资呈短周期阶段性、内部利润率可能存在多根性等 ,为网络企业的投资评价作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自边际效用革命始,经济学就把研究对象从公共领域转向了私人领域,局限于私人领域的经济学讨论消费者如何取得最大效用、厂商如何取得最大利润,从而将一门探究经济发展规律以及促进人类福利提高的学科转变成为一门个人发财致富的学科。  相似文献   

20.
国土资源是立国、治国的基本物质基出。本文通过援引有关的古代文化论思,引用大量的现实例证,旨在证实文中主要论点。我国令人堪忧的国土资源现状,利用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演化机理,以及为了加强国土资源的预警、预报工作,均要求国民必须具有国土资源的忧患理念。国土资源的稀缺性,国土资源自然禀赋特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边际生产力递减律及边际效用递减律的作用,国土资源利用的国情,均要求国民必须具有国土资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