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以2017年6月交通运输部在北京召开"收费公路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研讨会"为标志,E T C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迎来基于车牌识别的无感支付、信用支付、不停车移动支付等新支付手段同步发展的新阶段。移动支付因为车辆不需要安装O B U,用户注册使用方便,车道改造建设简单,可以解决货车快速通行问题,受到一部分社会公众和运营单位的欢迎,但总体注册用户和使用量并不大,可以作为现有收费手段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2.
要闻     
正2月9日至15日小客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出通知,2013年春节期间,全国收费公路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时间为2月9日零点起,至2月15日24点结束,在收费道口不发卡抬杆,免费放行。1月11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介绍,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免费车辆的范围为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以及允许在普通收费公路行  相似文献   

3.
4月2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自2020年5月6日零时起,经依法批准的收费公路恢复收费(含收费桥梁和隧道)。其中,开放式收费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封闭高速公路以车辆通过出口车道的时间为准。也就是说,从2月17日零时起施行的全国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政策就此画下句号。  相似文献   

4.
正7月25日,黑龙江省正式开通高速公路通行费移动支付。目前,黑龙江建设完成的146个收费站600余条车道全部开通,并提前实现了2019年底人工收费车道移动支付全覆盖的国家政策要求。移动支付的全覆盖,将降低收费人员劳动强度、减少现金交易环节、防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高速公路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收费站无人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或许有一天,司乘通过收费站时再也见不到收费人员,但这并不是因为没人坚守,只是他们的工作已经转入幕后。1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19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其中,"移动支付全覆盖"赫然在列。行业普遍认为,移动支付将会对现金支付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新一代移动支付技术可自动完成车型识别、费用计算及收费放行等过程,这也意味着,在ETC和移动支付的夹击下,人工收费方式所占比例将逐渐减少,高速  相似文献   

6.
正结合此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未来高速公路的收费图景正徐徐展开:ETC将成为高速公路主要收费方式,人工收费车道将大量减少,移动支付实现人工收费车道全覆盖。为创新ETC发展模式,强化ETC应用与服务,提升ETC使用率,加快推进多种电子收费方式融合协同发展,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人工收费车道的低效率收费方式成为了高速公路快速通行的“瓶颈”。运用“RFID技术与小额支付工具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人工收费车道(MTC车道)的非现金收费功能,在兼容多种支付方式的前提条件下普遍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收费公路在我国已发展多年,截至2017年底,全国收费公路里程16.37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3.4%,全年通行费收入达5130.2亿元。近年来,我国收费公路政策不断完善。2010年交通运输部提出完善收费、免费2个公路系统,并取消了大量普通公路收费站;2012年全国开始实行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2018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扩大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转发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制定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收费公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将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明确,免费通行的时间范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4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免费时段从节假日第一天的00:00开始,节假日最后一天的24:00结束,其中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免费通行的车辆范围为行驶收费公路的7座以下(含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共减少收费公路10495公里,缩短、降低了200多个项目的收费期限、收费标准。今后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收费公路管理制度,加快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收费公路通行费标准形成机制,科学确定经营性公路合理回报率,制定收费公路信息公开办法,加强收费公路服务质量监管。——近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收费公路制度将更加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7月,交通领域舆情进入多发期。交通运输部21日公布《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提出,政府收费公路中的高速公路不再规定具体的收费期限。据统计发现,"29省份2014年收费公路数据发布仅4省份未亏损""新收费公路条例征求意见高速公路或长期收费"等,成为网络热度最高的话题。据统计,网上反对高速公路收费的声音值得重视。各地网民也是反应不一,有人认为"长期收费有合理性,可以有  相似文献   

12.
透明的力量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对于其中涉及公路收费延期的条款,公众和舆论质疑颇多。在众多声音当中,要求将收费公路相关信息公开透明的观点,较为理性。长期以来对收费公路的质疑声中,指责的焦点一贯指向收费公路超期收费、行业暴利的,而追本溯源,除了一些收费公路的确存在超期收费问题之外,其他往往都与公路收费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讲,长期以来的信息不对称,致使舆论矛头纷纷指向收费公路,形  相似文献   

13.
正9月中句以来,全国除西藏和海南外,有收费公路的29个省(区、市),陆续公布2015年收费公路统计数据;其后,交通运输部于9月20日发布了《2015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公报》不仅公布了2015年全国收费公路详细数据——《2015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汇总表》,对各种等级、各种性质的收费公路,公布了建设资金来源、收费金额、收费使用、债务余额、债务风险等各方面,230个统计指标的详尽的数  相似文献   

14.
<正>政府收费公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终结了。财政部、交通运输部7月12日联合印发《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从2017年开始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这将是今后政府修建收费公路解决举债融资问题的唯一渠道。  相似文献   

15.
亮点     
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 从交通运输部日前召开的联网收费技术要求宣贯会议上获悉,今后,我国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所有封闭式收费公路必须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网运营、统一清算”的原则实行联网收费.同时交通运输部将在全国大力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的应用。 交通建设“十二公开”  相似文献   

16.
李佳 《交通财会》2021,(8):71-74
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和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ETC收费模式应成为高速公路主要收费模式.目前,河南省ETC、移动支付和现金三种收费模式并存,因移动支付收费模式使用方便,且不增加用户财务负担,发展较快以及现金收费模式仍然占据一定比例等原因,导致ETC收费模式的发展不及预期.本文在对各种收费模式的运行情况和优、缺点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幅提升ETC收费占比、适度控制移动支付发展和尽快减少现金收费占比的建议,以更好地保障通行费资金安全,降低通行费资金存放、解缴成本,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7.
高速与生活     
正2月11日0时至17日24时全国收费公路对小客车免费通行根据国务院有关通知,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收费公路将继续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具体免费时段为2月11日0时至17日24时。普通收费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免费通行的车辆范围为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收费公路发展起源于1984年出台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2017年7月,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从2017年开始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降低乃至取消过路过桥费用,是人心所向,发展所需,更是高速公路转型升级的必然,"消费"代替"收费"将成为高速公路转型升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正6月20日,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就《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有关情况,回答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时,对收费公路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以不收费的公路体系为主,从长远来看,收费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大概是3%左右。换句话说,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以普通公路为代表、约97%的公路将不收费,并将有一条非收费公路与收费公路并行,人们出行选择更多、更方便。  相似文献   

20.
《交通企业管理》2014,(1):76-76
正2013年12月31日,在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5省市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正式联网运行。冯正霖副部长在视频开通仪式上表示,本次联网范围的扩大,是实施全国ETC联网迈出的第一步,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国联网。目前,5省市累计建成1 595条ETC专用车道、10667条人工刷卡车道,电子收费用户总量达到180万。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