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鸿阶 《开放潮》2001,(2):18-19
澳门的顺利回归,为发展闽澳经贸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如何抓住有利契机,全面拓展闽澳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对保持澳门的持续繁荣稳定,加快福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闽澳经贸合作的基本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闽澳经贸合作不断拓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双边贸易额小,起伏性较大。据统计,1979—1999年间,闽澳双边贸易总额为2.96亿美元,其中福建省对澳出口 1.788亿美元、进口 1.17亿美元,分别占同期福建省进出口总额的 0.24%和 0.26%。闽澳双边贸易并非直线上升,而是呈波…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8日至5月15日,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与福建省亚洲问题研究所联合课题组的一行六人应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之邀,赴澳门参加《闽澳台关系:2003论坛》系列学术活动。此次论坛系列活动包括《闽澳台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调研报告初稿论证会、“闽澳台关系与两岸关系发展”座谈会等学术交流活动。论坛主题围绕着“进一步发展闽澳台经贸合作”进行。论坛活动除了就福建课题组研究人员完成的《闽澳台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展望》调研报告初稿进行专题论证外,还就闽澳台三地历史文化渊源、经贸合作现状及未来关系拓展等方…  相似文献   

3.
闽澳关系历史悠久,至少可上溯到500多年前。大陆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闽澳双边经济关系发展迅速,目前已由旅游、劳务合作扩展到相互投资、金融贸易等领域,进入了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阶段。 一、闽澳双边经济关系的基本态势 八十年代,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闽澳双边经济关系呈较快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4.
林颐 《开放潮》2000,(11):28-29
福建与澳门两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阶段性差异,经贸交流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和互补性,特别是贸易、投资、旅游、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闽澳合作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把握澳门回归的历史时机,进一步加强福建省与澳门的经贸合作,既有利于澳门的长期稳定与发展,也对福建经济的加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闽澳经济技术合作已进入新的队段,需要采取相应的步骤,探讨新合作方式和途径,以取得更大的合作效益。本着重分析了闽澳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评估了合作效益,提出了加强双边合作的机制和发展的方向设想。  相似文献   

6.
福建与澳门的贸易关系分析詹其柽(福建社科院经济所,福州350001)一、闽澳双边贸易关系的回顾大陆改革开放之前,福建与澳门之间的贸易微不足道,双方的贸易往来基本上是在1978年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以来,闽澳贸易关系具有以下一些特点。澳门对福建...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将给福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外经贸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WTO为我们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利于福建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拓宽外商投资领域、特别是有利于闽、港、澳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和闽台经贸合作实现新的突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随着福建省产业和产品与国际市场的关联程度不断提高,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更大;国际资本流动增加,监管难度会增大。第二,福建省内体制将面临较大冲击。目前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完善,  相似文献   

8.
《开放潮》2001,(2)
新世纪的春天悄然而至。 街树正萌发新绿。榕城因为福建省“两会”洋溢着的跨世纪的喜庆与豪情,深深地沉浸其中。正是这个时候.2月6日,闽港闽澳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2001年会经过充分酝酿,在外贸中心酒店召开。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即将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闽港闽澳经济合作如何开拓创新,取得更大实效,进一步推动福建开放型经济的更快发展成为此间人们关注的共同话题,因而本次年会更加令人瞩目。 福建省对新世纪充分发挥闽港闽澳经济合作促进会作用,推进福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来德福希望促进会进一…  相似文献   

9.
金秋十月,重庆迎来了又一个丰收的季节。10月16日至22日,由重庆市市长王鸿举率领的重庆市经贸代表团出访香港、澳门。仅短短一周,就举办4场专题介绍会,签约46个项目,总投资额近350亿元!规模空前的港澳之行,进一步拓展了重庆与港澳经贸合作的范围和深度,推动了渝港、渝澳在CEPA框架下的全面合作,并为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重庆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了香港、澳门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重庆“旋风”,席卷港澳。  相似文献   

10.
王荆 《开放潮》2002,(6):24-25
初夏时节,鲜花盛开,一年一度的闽港、闽澳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在福州西湖大酒店隆重召开。一百多位闽港澳各界人士聚集一堂,研究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共同探讨闽港澳三地密切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教产业化的发展,以各个大学为载体的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各地纷纷通过开发和建设大学城,来集聚各类教育资源,以此构建区域产业基础,并希望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高等教育兼有公益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再加上各类大学城  相似文献   

12.
生态与科技相契的困境与破解的逻辑厘定,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回到协同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初衷。厘清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生态危机的表征,分析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科技理与生态理性关联缺失的缘由,论述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人与自然共进本质的破解之道。这为回应生态与科技共同发展是"悖论"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切入点,也给人类摆脱兼顾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诸多困境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4、2009、2014和2019年的30个省份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产业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水平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上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随年份增加不断加强,并具有较小的区域性差异,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倾向于失调且随年份增加稍有加剧的趋势,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在地理空间上大致呈现“自东向西,梯形递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开放"是体现高等院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开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有利于维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但也存在监管问题。开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关键是规划好实验室开放的目标和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利用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处理城市污水污泥的目的和要求,从污泥的减容化、无害化、稳定化及资源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常规处理方法及发展新方向.并介绍了从污泥的产生过程中控制减少污泥产生量的方法,即污泥减量化.  相似文献   

16.
赵爽  刘文亮 《科技和产业》2023,23(2):128-136
发挥城市现代化作用,高质量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问题。以河北省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进行分析与测度;利用ArcGIS10.8对测度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基于Robust模型探究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整体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增-降-增”式趋势,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到优质耦合协调;(2)各地市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协调特征变化较大,至2019年仅有6个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同步型发展;(3)城市化水平要素、经济发展要素、城市文明要素、环境治理要素、人口就业要素会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产业结构要素,社会发展要素会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7.
《首都经济》2006,(7):93-95
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不断增强。一季度.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势良好,增速分别为l5.2%.13.1%、l8.5%和l3.1%,均高于第三产业11.9%的平均增长水平。这些行业占GDP的比重为28.8%.比2004年提高2.7个百分点.是带动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的重要行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历史特征与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企业并购重组始于 1984年 ,经历了五个阶段 ,从 1997年至今的第五个阶段达到了企业并购活动的真正高潮。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主要特征是 :公有 (尤其是国有 )产权居主导地位 ;政企不分 ;企业效益低下 ,亏损普遍 ,社会负担沉重 ;规模不经济与产业结构失衡 ;有关并购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 ,同时法律制度执行差。并购重组中的主要问题是 :产权边界模糊 ,并购主体不规范 ;政企不分 ,行政干预过多 ;资产评估不规范 ,造成资产流失 ;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 ,并购方资金短缺 ;被并购方企业人员经济效益不高等。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是 :产权制度必须改革 ;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必须改革 ;界定政府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角色或作用 ;加强和充分发挥并购重组中专业中介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内涵、外延辨析与新城市群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贡生 《山东经济》2008,24(4):36-41
从归类的角度来讲,城市群内涵有八种界定方法,如城市空间论、体系论、经济区域论等等。同时,对都市连绵区、城镇密集区、城市圈、城镇体系、城市集群等概念加以区分,以有助于深化研究。对中国即将形成的23个城市群范围给予了界定,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打破行政边界,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开放型的城市经济系统,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