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城乡居民“同命不同价”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权的平等对待是对平等的最基本要求,死亡赔偿这一对生命权受侵犯的赔偿,正是我们需要宣扬平等精神的首要舞台。但我国目前的死亡赔偿标准却对城乡居民进行区别对待,从而造成"同命不同价"的现象。该标准存在包括违背法理精神、违背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对死亡赔偿金性质定义不合理等缺陷。我国立法应以一种全新的带层次性的标准对死亡赔偿标准进行统一,通过层次性来同时体现对生命的同等对待以及对作为人的不同价值的区别对待,充分体现平等精神。  相似文献   

2.
袁连红 《商场现代化》2006,(27):261-262
权利人的损失和侵权人的非法获利额这两种计算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在实践中常常由于无法确定损害赔偿额,出现虽判决权利人胜诉但其未获得任何赔偿的现象,甚至判决原告承担对于损害赔偿额举证不能的责任而败诉。可以说,定额赔偿制度是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开辟出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3.
张金诏  郭逢兵 《商》2013,(12):197-19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身权立法的不断完善,作为保障人身权方式之一的精神损害赔偿则显得尤为重要。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法律中已被承认和确立,但其适用主体存在诸多争议。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能成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胎儿可附条件的成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4.
陈恪玮 《消费导刊》2014,(6):215-215
尽管我国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有了相应的规定,却仍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将就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方法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赖伟 《商》2013,(9Z):211-211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问题是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对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进行评价,从而提出对于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6.
张科 《商场现代化》2008,(14):275-276
产品责任作为一个出现于工业时代的法律问题,已经在各国法律体系中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法律领域。通过对美国、欧洲及亚洲国家和地区产品责任法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考察,可以发现,发达国家普遍采取较倾向于产品责任受害人及其亲属的,相对完备的损害赔偿制度设计,普遍认可缺陷产品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和不同程度的惩罚性赔偿,就我国而言,现行产品质量管理法律和司法解释对于产品责任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保护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应尽快制定专门的《产品责任法》,采取限幅数额的办法,明确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大体数额,以切实保护产品责任受害人的人身、财产及精神权利。  相似文献   

7.
李慧 《商业研究》2012,(5):200-205
从比较视域本文考察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尽管立法有宽严,但判例突破已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强大趋势。英美法以不断出现的司法判例为动因,以"合同性质"、"合同目的"、"可预见性"及"明显后果"等为限制条件,把握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尺度,再到逐步扩大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使之类型化,从而明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大陆法主要是通过扩大法条解释、变通救济理念予以救济,或通过增设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满足现实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需求,这些均可作为我国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戴静娇 《现代商业》2008,19(8):278-280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笔者通过研读大量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相关资料,提出应在归责原则、适用范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等三方面对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商》2015,(30)
目前,在我国立法上,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侵权领域,但在违约责任中是否适用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做法也不尽相同。本文将阐述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深度剖析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思路来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张文振 《商》2014,(21):206-206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对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分析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和存在意义,讨论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确定惩罚性赔偿的幅度、协调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使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发挥最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产品责任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规范生产者、销售者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个重要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产品责任损害赔偿范围的不足,论证了我国产品责任中确立该项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就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数额提出可操作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外出旅游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和享受生活,随之而来的旅游合同纠纷也日趋增多,并出现违约导致旅游者精神受到损害时责任如何承担的问题。传统的民法理论和基于二元救济体系的《合同法》,对于旅游合同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保护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构建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体系,突出强调完全赔偿原则,以保障旅游者在旅行社未完全履行合同或未履行合同时所受到的精神损害,由旅行社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13.
李璐 《消费导刊》2011,(7):122-122
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由于实行全部赔偿原则,主要表现为计算和确定专利权人实际遭受损害的方法。在我国对《专利法》的第三次修订中,不仅把对合理开支的赔偿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将合理开支纳入损害赔偿数额中,还在损害赔偿计算方法的适用问题上一改以往的做法,明确地规定了适用顺序。但是,由于我国的法定赔偿制度确立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所以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状况法律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以至于法院在适用该规定时不能准确适用。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英美法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我国的相关法律制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现行规定在适用范围、适用条件、赔偿基数、赔偿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与功能为立足点,提出对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旭静 《商》2014,(29):195-195
随着社会体制的日益成熟,普法知识的广泛宣传,精神损害赔偿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虽然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制度不那么的完善,但其制度也在一点点的进步,大家对精神损害制度由第一个成功造法“卡式炉”案到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首次用独立的条文形式把精神损害赔偿确立了下来。由此,更加反映了对它的重视度。但是.由于立法的限制,在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适用范围及认定、赔偿数额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中"十赔九不足"的情况,本文以各国对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的立法例为基础,分析了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中的补偿性赔偿原则和惩罚性赔偿原则的内容及经济合理性和必要性,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进而提出完善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四条中"将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分析,通过探寻立法原意来理解法律用语,从而明确侵权赔偿项目,细化侵权赔偿金额,统一侵权赔偿标准,避免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同命不同价、同案不同判、同罪不同罚"现象,最大限度节省司法资源,享受公平正义,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王堃 《现代商业》2007,(7Z):195-195,194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惩戒不法经营者,我国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引入了有限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却面临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制度建立的目的出发,在消费者范围的界定、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客观要求、赔偿数额的确定、客体范围的限定和扩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种非财产损害赔偿,“是指侵害人致他人精神损害,应当承担一定的物质赔偿责任,以弥补、减轻或消除受害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痛苦”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害。”该条虽没有明确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但司法与学者均认为此条是推定中国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依据。1993年10月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样没有明确有关消费者…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惩戒不法经营者,我国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引入了有限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却面临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制度建立的目的出发,在消费者范围的界定、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客观要求、赔偿数额的确定、客体范围的限定和扩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