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误区一:拣好场所查。以时间紧、任务重等为借口,把“全面性的普查”变通为“选择性的抽查”,而被抽查的场所大都是上下同心协力、经过精心“包装”过的“好”地方, 以至于尽管被查的单位安全工作漏洞百出,也可能是“安全生产优秀单位”,误导部分职工弄虚作假。误区二:拣好职工查。有的基层单位, 为了在安全检查中能够顺利“过关”、能够赢得上级的表彰、嘉奖,从职工中挑选部分文化程度高、操作能力强的职工组建“迎检队”,安全检查时,由“迎检队”成员顶岗,其他职工一律临时“下岗”,误导部分职工认  相似文献   

2.
胡德凤 《广西电业》2006,(12):58-59
一个企业的发展,没有一个坚强的组织保障,无异于沙上建楼。自广西电网公司开展“堡垒工程”主题活动以来,柳州供电局党委以此为契机,通过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无违纪、无邪气”、“签订党员责任区责任书”、“一个党员一面旗”等创建活动,始终围绕“一条主线”:即坚持为企业安全生产中心工作服务,激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堡垒工程”具体延伸和生动体现到各项工作中,从而带动全体职工。同时也体现出该局党建工作成效凸显:通过将整个活动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既筑牢了党组织这个“堡垒”,又激活了广大职工和全局工作的“细胞”,贴近实际、贴近职工。  相似文献   

3.
在山东滨州供电公司,有这样一群热心人,自发成立了一个既没有办公场所,又不发工资的组织,替职工家庭操办红白大事,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操心委员会”,不管公司里谁家有事,他们都伸出援助之手,把事情办得妥帖漂亮。  相似文献   

4.
巴陵石化环氧树脂事业部以推进“6S”管理为切入点,抓实“三基”管理。在工作中初尝“6S”管理甜头的职工们,不仅在上班时间逐渐养成良好习惯,进而——  相似文献   

5.
一是“说”和“听”的艺术。“说”就是讲道理。讲道理,第一要联系职工的工作、生活实际,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找出与职工群众的生活实际、切身利益相关的结合点,拉近与职工的距离。第二要以理服人,做到情理交融、以情感人。只有设身处地地为职工着想,情理相融,道理才能讲得入耳入心。第三是在做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的基础上,用扎扎实实的行动赢得职工的信服。“听”就是要善于倾听职工的倾诉,学会多“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呼声。职工对企业“品头论足”,说明职工在关心企业,表明他们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出力。我们要尊重…  相似文献   

6.
黄律己  程华 《中国石化》2005,(10):48-49
金陵石化公司加氢裂化车间在20年的“职工之家”建设实践中,结合国企面临的深化改革形势,从适应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发展人手,将提高职工素质,鼓励“岗位成才”作为建家的主要内容,使得车间涌现出包括全国劳模在内的一大批骨干人才,装置管理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该车间“职工之家”成为金陵石化首个“全国模范职工小家”。  相似文献   

7.
李庆鹏 《中国石化》2005,(10):54-55
原管道储运公司职工秦景智。3年前与企业协议解除了劳动合同(以下简称“协解”)。“协解”后。他没有留恋温馨的城市家庭生活。毅然回到了家乡。创办了“丰县景智木业加工厂”。开始走上新的创业之路。现在他的木材加工厂已在该县个体企业中小有名气。固定资产已有30多万元。每月缴税4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把"6S"管理带回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展 《中国石化》2007,(7):63-64
推行“5S”管理,是日本等西方国家企业的一个创举。巴陵石化环氧树脂事业部大胆“拿来”并创新,以推进“6S”管理为切入点,抓实“三基”管理。在工作中初尝“6S”管理的甜头的职工们,不仅在上班时间逐渐养成良好习惯,进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刚柔并济”是山东丰源赵坡煤矿治理“三违”采用的独特“药方”。该方法推行以来。“三违”行为明显下降,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10.
合山发电厂的职工在多年的实践中凝练了“以电兴业,强企报国”的企业精神,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他们战胜了夹皮沟“地无三尺平”的自然条件,建立了一个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果,冬有青的美丽家园,也正是用这种精神使合山发电厂实现了国家电力部“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夙愿。  相似文献   

11.
降本增效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永恒主题。然而,一些企业的职工总有这样的认识误区:“潜力挖得差不多,成本再降余地很小”、“成本见底、潜力挖尽”等等。基于这些,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管理“天花板”现象。如何破解管理“天花板”难题呢?近两年来,仪征化纤公司通过持续深化开展“三查找、三对比”活动,引导职工瞄准国际先进水  相似文献   

12.
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就业效应--兼论"民工荒"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运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分析了出现“民工荒”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职工年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效率的追求,导致其职工的年轻化。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成为当地主要产业的地区,这种“青年型”的职工年龄结构会导致很大一部分35-55岁的民工找不到工作,从而不得不回乡。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青年型”用工年龄结构以及民工对此采取的对策,是导致“民工荒”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职工的“内部退养”,是我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国有企业的特殊情况,对国有企业中的一些距离退休年龄不远、但又因身体原因而无法进行正常生产工作的部分职工所作出的一项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从1998年起,国家加快电力基本建设步伐,实施大规模的城乡电网建设,输变电工程大量增加,四川农民工开始大显身手,媒体称之为“川军”。实践使他们在电建、供电企业野外施工中,尤其在高空作业领域,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成本低,易管理,高空作业技能熟练,是“川军”占领电力安装市场的优势,特别是其吃苦耐劳的精神,比电力正式职工更为突出。目前电力企业减人增效,从事外线工作的正式职工得不到补充,职工子弟又不肯吃这份辛苦,这就把机会留给了“川军”。四川省岳池县的民工大多数集中在电力建筑行业打工,仅该县白庙区断桥乡就有1300多人以此为业,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两大间旧库房,四个大通铺,抽莫合烟,摆“龙门阵”,五天打一次牙祭,这是河北霸州一个电力线路工地民工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从巴山蜀水走来,挑着生活的重担,年复一年飘零异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形势下,许多电力企业也明确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这一目标并制订了实施方案。笔者结合实际,就供电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可行陛和工作思路,谈几点浅见。 一、深刻理解建设“学习型组识”的重要意义 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提高职工素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体现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一是保障职工利益。人的第一需要就是生存,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驱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物质报酬是衡量职工自我价值的尺度,是企业回报职工最直接的方式,这会让职工感到企业对他们的器重,从而形成职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职工的良性循环。二是尊重职工人格。每个职工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人,企业与职工之间不宜只是利益关系,要尊重职工的人格、价值,从而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利于每个人发挥创造性。同时要充分信任职工,尊重职工的意见、公平待人、引导…  相似文献   

17.
引言: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企业年金”这块巨大的蛋糕引得金融资本市场上的各类机构垂涎欲滴。企业年金是由企业退休金计划提供的养老金,通过设立个人账户和年金基金,采取政府监管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为参保员工提供养老待遇。它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基本养老保险,也不是商业养老保险,其实质是以延期支付方式存在的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或者是职工分享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是职工权益的一部分。企业年金计划在英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在美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这些早期退休金计划一般建立于铁路、银行和公用事业领域。马毅…  相似文献   

18.
广西河池化工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廖祖鲜对企业管理有其独特的体会和阐释:管理是篇大文章,包括“管”和“理”两大部分。“管”是规范企业和职工的行为,就是建立健全和实施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理”则是理解和沟通,包括通过协调和理顺企业内外方方面面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沟通、爱护和关怀,理顺企业职工的情绪,理顺人心,搭起通向职工心灵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说,“管”是硬件,“理”是软件;“管”是基础,“理”是关键。没有“管”,等于没有“方圆”,企业会出现混乱;没有“理”,对内则职工人心不顺,形不成合力,对外…  相似文献   

19.
张家口供电公司属国家特大型企业,肩负着向首都北京传输电量和为张家口4区13县及内蒙古部分旗(县)供电的任务。现有职工2500多人,其中青年职工1591人,在青年职工中,28岁以下的团员有538人。近年来,公司党委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积极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把团组织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以下简称推优),作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一条重要举措来抓,团员入党全部经过团组织推荐,“推优”率实现100%。青年新党员占发展总数的比例也上升到65.22%,使党员的年龄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些被“推优”入党的青年党员,兢兢业业,积…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0月下旬,“探路者”杯户外越野赛在天津举行。一位矫健的年轻女运动员代表来自全国的运动员向大会宣誓:“发扬奥运精神,勇于拼搏,做真正的探路者!”她就是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职工穆晓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