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莉 《价值工程》2012,31(26):185-186
"柠檬"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卖方以次充好,而买方对市场上产品质量产生普遍怀疑,最终使得优质产品退出市场。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中"柠檬"问题普遍存在,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信用机制的重构、电子商务立法、第三方支付平台和提高消费者购买智慧等方面入手,有效解决"柠檬"问题,从而提高网络市场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通讯产品有着广泛的需求。目前,我国通讯产品生产企业众多,生产条件差异很大,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为了加强对通讯产品质量的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广西区技术监督局,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杂志社、南宁市工商局、南宁市消费者协会联合...  相似文献   

3.
品牌承诺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信息不对称”,指交易的一方清楚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卖的人知道产品质量如何,而买的人不知道。在信息普遍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是无法直接判断产品质量的,此时值得信赖的选择只能是品牌。  相似文献   

4.
为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的后处理工作,遏制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最近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举措,在全省推出“质监警示进商场”制度。今后,商场将对无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认证)、质监部门通知的问题产品实行下架处理;在商场醒目位置将设立质监部门产品安全消费警示牌(栏)。通过警示消费,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质量监督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信息不对称”,指交易的一方清楚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卖的人知道产品质量如何,而买的人不知道。在信息普遍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是无法直接判断产品质量的,此时消费者可信赖的只有品牌。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信息不对称”,指交易的一方清楚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卖的人知道产品质量如何,而买的人不知道。在信息普遍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是无法直接判断产品质量的,此时消费者可信赖的只有品牌。  相似文献   

7.
产品质量是供需双方共同的事情献给第25届世界标准日吴新勤编译物美价廉不仅包含着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为生产厂商带来更多的利润。消费者已经习惯用便宜的价格购买优质的商品,并希望一如既往的拥有这个利益并进一步得到利益的完善。而生产厂商改进产品质量,在质量上...  相似文献   

8.
对任何一家公司而言,产品质量都是公司的生命之源。只有生产出好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在手机行业,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也是厂家一直努力不断改善的方向。 中国手机行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产品质量也正处在一个上升的时期。国内厂商的产品质量问题虽然不十分明显,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质量问题,其次在售后服务上面,由于  相似文献   

9.
正国内接连不断的产品安全事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以及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对产品安全性这类消费者自身难以辨别、不易选择、危险隐蔽和影响面大的产品质量问题,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有可能会出现失灵,造成产品伤害事件的发生。克服上述问题,政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政府行政部门把产品安全问题作为重点加强监管,并在制度上给予保证;而产品质量的适用性和符合性中,有关产品功能要求主要应通过市场  相似文献   

10.
认证的由来与发展 质量认证起源于市场,是伴随着商品的交换和流通产生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蒸汽机和电的发明,引起了一场工业革命。新兴工业化国家生产力不断发展,工业产品大量涌向市场。但由于产品质量水平不高,锅炉爆炸,电器失火等质量事故不断发生,使消费者不再信任由生产厂商自我证明和广告宣传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柠檬问题与网络消费者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柠檬问题是逆向选择问题在商品市场的表现,它降低了交易的效率.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事实的分析发现:与传统市场相比,网络市场上的柠檬问题更加严重;网络柠檬问题主要产生于企业向消费者传递信息、消费者处理信息以及消费者评估诸多备选方案三个过程中.应对网络柠檬问题,要充分认识网络柠檬的影响,还需要企业、消费者和第三方(政府组织、消费者保护组织以及网络中介等)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润灵环球企业社会责任数据,对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缓解与消费者之间的产品(服务)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可能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企业存在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提高声誉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动机;生产耐用体验型产品的公司比生产搜寻型产品的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可能性更高;提供体验型服务的公司比生产搜寻型产品的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可能性更高;生产非耐用体验型产品的公司与生产搜寻型产品的公司相比,两者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别;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受到股权结构等公司特征因素的影响,但不受股权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兴的信息产品市场大多是双边市场,其中企业进行竞争时如何利用信息产品特性和市场双边特性,对产品质量和双边定价进行决策,运用纵向差异化策略达到最优收益,是双边平台型信息产品企业面对的重要问题。结合双边市场理论与版本划分理论,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双边信息产品市场内平台型企业竞争的最优双边定价和产品版本划分的具体质量。结果显示:企业产品定价受产品组合质量差异的影响,对卖家定价由市场情况决定;企业提高付费产品质量可以提高收益,此时免费产品质量应根据市场双边特性强度进行调整;市场双边特性显著时企业免费产品质量应降低以提高收益,反之亦然;企业产品质量决策保证了双边规模和上游收益,下游收益则受市场双边特性强弱影响,市场双边特性显著时,平台付费产品价格和付费消费者规模提高,下游收益和总收益提高。  相似文献   

14.
经过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市场显现出更多成熟的特点。除某些由政府控制的产业外 ,更多的竞争性行业市场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生产厂商的数量不断增加 ,大中小型企业并存 ;二是竞争程度日趋激烈 ,生产者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强 ,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市场 ,同时一些在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出现问题的厂商被淘汰出局 ;三是生产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 ,成为企业制胜的重要手段 ;四是商品价格逐渐趋向于其自身价值。由于现有厂商的竞争及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厂商不得不放弃更多的超额利润 ,而使价格逐渐降低以至于接近其真正价值 ,取代超…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产销链体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破坏市场调节机制、降低政府监管能力、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文中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各种表现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其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产品供给者信息传递的单位成本;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立法强制农产品信息优势主体向信息劣势主体提供信息,并对所有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加强惩治力度,缓解农产品从生产环节到市场销售环节过程中质量安全的信息不对称;构建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号传递机制,消除或削弱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6.
9月初,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对本市生产和销售的皮鞋产品质量进行的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本次抽查了39批次产品,经检验合格的30批次,抽样合格率76.9%。其中男式皮鞋抽样合格率100%;女式皮鞋抽样合格率57.7%,消费者在购买时需注意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产品质量法》明文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应当“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又规定“销售者应当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许多生产企业都给自己的产品挂上了“合格证”,以示产品合格。销售企业常向顾客展示“合格证”,以表明所售产品是合格的。消费者购货时首先要查有无“合格证”,见到一张小纸片上有“合格证”三字也就相信产品是合格的。总之,产品合格证已成为公认的产品质量合格标志。  相似文献   

18.
围绕企业的生产、流通、服务等经营,企业经营创新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努力发现新的需要、新的用户、新的机会,主动开拓新市场 市场经济,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产品质量、式样、花色、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行为更加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特点。企业经营活动只有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和市场供求关系的新特点,采用市场细分化的营销新策略,按照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努力发现新需要、新机会,主动开拓市场,从而保证企业市场经营的成功。例如,美国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三级价格歧视的原理,厂商对拥有更高价格需求弹性的年轻人与热爱折扣产品的团购群体索取远低于垄断条件下单一定价的团购价格,以吸引目标客户之外的消费者,为攫取长期利益打下“客户基础”.文章利用博弈论模型与效用函数证明了网络团购为生产者与消费者带来的福利改善与社会总福利的增加,并建议网络外部性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方面发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于国际贸易产品,注重国际贸易产品质量是提高产品水平的关键,但是,国际贸易高质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导致资本市场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本文对资本市场支持、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质量进行分析,为解决外部融资难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