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自主开发型”的韩国模式,是中国汽车业内共同的愿望,“以市场换技术”、“以合资套技术”……一系列的构想足以体现中国汽车业对自主品牌的痴心不悔;然而,中国汽车真能在追逐韩国模式的路上。不会陷入被人诟病的“外资主导型”的巴西模式吗?  相似文献   

2.
《新财经》2011,(5):6-6
4月,人潮涌动的上海车展,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热度。上海车展已经俨然成了全球汽车厂商各展绝技的舞台,因为这里——是全球汽车业现在也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大国,汽车厂商们在中国市场里的博弈,已经成为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而在庞大本土市场的滋养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参与者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到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角力中。其中,合资自主品牌的不断涌现,就是中国本土大型汽车制造商希望争取更多产业话语权的行动之一。继广本理念、东风日产启辰等之后,南北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等主流合资公司,也都宣布计划推出自己的合资自主品牌,这些品牌将逐渐在低端市场对现有外资品牌进行替代和补充。在刚刚闭幕的上海车展上,新登场的合资自主品牌们成为车展上不可忽视的一支经济型汽车主力军团。  相似文献   

3.
2001年,我国进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时,国人对外强我弱的汽车工业无不担心:一旦放开闸门让外资品牌进来,中国汽车工业或将面临灭顶之灾。最终,我国选择了合资引进外资品牌的战略,希望通过以“市场换技术”获取自主品牌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2001年,我国进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时,国人对外强我弱的汽车工业无不担心:一旦放开闸门让外资品牌进来,中国汽车工业或将面临灭顶之灾。最终,我国选择了合资引进外资品牌的战略,希望通过以"市场换技术"获取自主品牌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过去的12年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存活下来,中国老百姓也享用到了品牌多样、价格适中的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外资的大举进入和民族资本的积极涌进拉动了汽车产业的进步,尤其是跨国汽车巨头的进入,或增资扩建,或重组兼并,或合资建新厂,纷纷扩大在华的生产规模,抢占中国市场.继1984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成立北京吉普汽车合资公司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历经近30年的合资战略正在发生着变化: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开始进入追赶合资品牌的时代,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时代正悄然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6.
被外资掌控的中国汽车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梁 《新财经》2008,(7):94-95
2008年2月,世贸组织裁定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政策违反贸易规则,引起了人们对我国汽车产业安全问题的再度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关于外资引进和产业安全问题的大讨论,几乎每隔几年都要在我国发生一次。 1980年争论焦点:是否应该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是否有必要? 1988年讨论反思:外资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是否被外资利用了? 1995年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有人惊呼“民族工业危急”。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全力抢滩中国。 2005年底,汽车产业五年缓冲期结束前,龙永图与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之间,爆发了是否要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何龙之辩”。全面引进外资对我国产业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真的到了威胁或影响国家产业安全的程度?《新财经》就此话题,专访了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乔梁博士,通过剖析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合资后的现状,对产业安全问题进行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7.
政府采购是什么?对供应商来说,就是一块极其诱人、巨大的蛋糕。而今,随着中国加入GPA进程加快,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大势所趋,外国企业随之进入,分食中国政府采购蛋糕。本土企业准备好了吗?在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外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将如何对决?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外资合资二十七年,建立了完备的零部件体系,也培育了中国汽车产业庞大的人力资源。但是,中国如约给了市场,而技术却没有换来,战略上的一相情愿和战术上的各自为政,中国用全球产销第一的汽车大国,换来的是外资的竞技场。来看两个有趣的故事,最新的故事发生在广汽本田——这家十年来最成功的合资企业之一。理念S1从2007年7月份宣布到最终面世,在等待了接近四年之后,历经坎坷。合资自主——一种拗口但是鲜活的品牌类别诞生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合资自主是一种创新,它为中国汽车合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不久前这样解释合资自主,"不走合资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还陶醉在北京国际车展上明星和豪车的光环中时,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已经开始全面抢占中国市场;当人们还在2014中国汽车论坛上为中国汽车“世界产销第一”的数据洋洋自得时,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招标》2008,(4):59-59
随着2008年的来临,已确定将在新的一年内实施的政策法规,正日益接近汽车市场。其中,采购"自主品牌的小排量车"作为政府用车,颠覆了多年来德系、美系、日系品牌车一统政府用车领域的局面,这对自主品牌的小排量汽车来说是一个福音。  相似文献   

11.
《新财经》2011,(5):32-34
在合资企业"技术换市场"战略几乎可以宣告失败,本土自主品牌频频遭遇天花板的201 1年,这些由实力雄厚的合资公司推出的自主品牌,能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打通未来成长空间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2.
张志勇 《新财经》2011,(5):30-31
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到底在哪里?日 本大地震让人真正震撼的,不仅仅是对于整个日本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世界环境的影响,其中,对于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发展的触动更加让人欷献不已:日本掌控着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世界大部分电子技术的核心。中国那些所谓的完全自主研发的承诺,顿时显得苍白起来。三十而立。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到底在哪里?从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品牌的萌动,再到合资自主品牌的破壳而出,中国汽车产业沿着壮大自主品牌这条路走了三十多年。  相似文献   

13.
刘立新  张晶 《新财经》2007,(1):106-107
据记者调查,大部分消费者表示,如果买车只会考虑合资或外资品牌。自主品牌发展时间短,在质量、售后、安全等方面都还不能让消费者放心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的“两会”上,招投标与政府采购领域无疑是众多委员和代表关注的热点。大家纷纷带着自己的提案、建议,就这两个领域中制度与机制的完善问题,以及广受业界和公众关注的药品招标、汽车自主品牌发展问题,开始了影响中国招投标与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群英论道”——  相似文献   

15.
<正>"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产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会为企业进行自主研发、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而在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此消彼长的博弈中,如何在未来5年中使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质的突破,将是各大车企闯关"十二五"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毫无疑问,海马汽车在众多自主品牌里是个异类。在日系轿车备受青睐的时代,它用15年的时间与马自达展开品牌和技术合作,然后在合资大热的时候,海马突然宣布脱离外资实现自主。历经六年光阴,重塑品牌的过程中,这家企业不但经历了遭遇市场趋冷的尴尬,  相似文献   

17.
正当人们还陶醉在北京国际车展上明星和豪车的光环中时,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已经开始全面抢占中国市场;当人们还在2014中国汽车论坛上为中国汽车"世界产销第一"的数据洋洋自得时,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自主品牌的未来在哪里?在北京国际车展开幕前夕,吉利汽车的重磅新闻发布会让人多少看到了自主品牌突破重围的希望。4月18日,吉利汽车以"聚合·未来"为主题的发布活动在北京朝阳体育中心举行,在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记者、经销商伙伴及行业人士的共同见证下,吉利汽车宣布了"新吉利"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咨询业市场的格局来看,本土咨询企业已经基本与洋咨询平分秋色了。在未来的中国市场上,我想肯定还是我们本土咨询企业会略占上风,而在全球市场上,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人家外资咨询公司的天下。”  相似文献   

19.
"整车特征"政策9月取消,柏林墙推倒后,中国汽车零部件正走在新的十字路口。比起"堵"的办法,支持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更好的做法是,大力扶持自主品牌汽车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从而带动本土零部件企业提高研发制造水平,并进入合资公司的采购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慧:政府采购不能包治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中国政府采购事业经历了13年的成长后,有人说“政府采购市场是最规范的市场”,也有人说政府采购“没有履行好保护国货的作用”。中国政府采购走过了怎样的历程?为什么会时而出现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