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束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养杭 《基建优化》2005,26(1):104-107,118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强度,改善其延性,扩大其应用范围,提出采用约束构件包围砌体,构成钢筋混凝土一砌体组合墙共同承重的结构新体系。经研究和分析,约束砌体的抗震强度有明显的提高,延性有显著的改善,它是一种既经济,抗震性能又好的结构形式。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拟建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对现役砌体的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适用于其它各类砌体建筑。  相似文献   

2.
房建工程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行房建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从科学布局、砌体房屋总层数及总高度、刚度及整体性、纵横墙、墙体面积、砂浆强度等方面对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有效提高工程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准则法及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底部为一层,二层,三层,四层时房屋的合理层数,并提出底部框架-抗震砖房底部的合理层数宜控制在三层以下,当底部框架-抗震墙的层数大于等于二层时,房屋的层数过少对抗震反而不利。  相似文献   

4.
杨基武 《民营科技》2011,(5):305-305
现从抗震设计原则谈起,给出了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如:注重概念设计、控制侧移刚度比、使结构体系合理等。合理设计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具有较大的抗震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准则法及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底部为一层、二层、三层、四层时房屋的合理层数,并提出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底部的合理层数宜控制在三层以下,当底部框架-抗震墙的层数大于等于二层时,房屋的层数过少对抗震反而不利。  相似文献   

6.
包桃花 《民营科技》2010,(4):240-240
在多层砖房中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其显著的效果是加强房屋的整体性,增大墙体的延性。为了提高砌体结构延性、延缓限制墙体裂缝、增强砌体抗震能力,规范提出了钢筋砼构造柱在工程中不同部位如何设置构造柱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特点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特点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夏凡 《企业导报》2012,(11):285-286
根据框架—抗震墙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常遇到的重点问题,采用量化指标合理确定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同时根据实际经验详细叙述了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的布置原则。  相似文献   

10.
底部框剪多层砌体房屋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其抗震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对提高底部框剪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此类房屋结构体系受力特点及抗震中的薄弱环节。然后,着重分析了此类房屋结构在概念设计、计算分析等抗震设计方法的若干关键问题,文中提出的抗震设计的关键措施可为工程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山锁  杨勇 《基建优化》2000,21(4):24-26
通过底部两层框架-砼抗震墙、上部五层砖房1/6比例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台试验,考察了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并分析了不同试验阶段模型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地震反应分布规律、薄弱层部位及抗震能力。最后初步提出了这种结构的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砖混结构的震害,论述了其抗震设计原则,从保证结构刚度均匀、圈梁和构造柱设置、增强墙体面积和砂浆强度、合理设置纵横墙、墙体内设置水平钢筋以及加强施工质量等角度论述了改善砖混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聂洪惠  傅志燕 《民营科技》2010,(12):306-306
砌体本身属于脆性材料,强度等级低,吸水率高,收缩变形大,对于砌体的胀缩,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当填充砌体与混凝土墙柱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小且墙体材料的抗拉强度较大时,变形出现在界面处,容易产生界面缝,所以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的抗震设计已成为工程施工的关键。为此,在总结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的震情调查和震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概念设计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填充墙砌体工程一般采用空心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材料进行砌筑。框架一填充墙结构是指填充墙砌体在框架结构中起围护、分隔作用,不承担荷载,属于非结构构件。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填充墙的材料、种类、位置、数量等的不同布置方法对框架结构的刚度影响很大,因此,地震剪力对填充墙框架结构与纯框架结构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填充墙框架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必须考虑到填充墙的布置对框架结构的刚度影响。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抗震影响,得出填充墙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总结规律,提出填充墙合理布置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慧  杜永峰 《基建优化》2000,21(2):30-32
根据在开展基础隔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幢多层住宅楼工程的基础隔震试算分析,介绍了抗震策略的选择思想,并对同一工程选择隔震框架,约束砌体,组合砌体和普通砖砌体等不同结构体系时的概念设计控制指标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砖-砼混合结构体系在南光大厦中的应用,在建筑的适当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来解决砖墙的抗震能力不足问题,将底部楼层的承重横墙改为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墙来解决底部楼层采用240mm厚度砖墙的竖向承栽力不足的问题,并根据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进行验算,结果证明本文所采取的措施能够保证该建筑的安全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对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现从结构的简单性、规则性、刚度和延性、整体性来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以做好抗震设计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弱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砖混结构的震害,论述了其抗震设计原则,从保证结构刚度均匀、圈梁和构造柱设置、增强墙体面积和砂浆强度、合理设置纵横墙、墙体内设置水平钢筋以及加强施工质量等角度论述了改善砖混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征 《民营科技》2014,(8):160-160
地震过程中,地震波产生水平、垂直、扭转等方向的分力,使多层砌体结构的破坏形态十分复杂,主要发生在受力复杂、约束减弱、附属结构等部位。在工程中,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如通过合理的布局规划,科学选址,限制房屋的高度及层数,提高整体性和刚度等抗震设计。对地震造成的房屋损害和以上提到的抗震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董建设 《民营科技》2010,(4):228-228
砖柱厂房是以砖柱(墙)做为承重和抗侧力构件,由于材料的脆性性质,其抗震性能比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差;由于砖往厂房内部空旷、横墙间距大,地震时的抗倒塌能力不如砌体结构的民用建筑。因此根据砖柱厂房的震害特点,找出杭震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抗震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是必要的。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编制的原则,通过对单层砖柱厂房震害分析,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