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产业兴旺”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基础,因此乡村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衔接点。本文将乡村产业划分为农业产业与非农产业,构建了财政支农借助乡村产业带动乡村减贫的理论框架,并运用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中介模型,实证检验乡村产业发展在财政支农减贫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农村贫困程度、农业产业与非农产业发展均呈现正空间相关性。(2)就全国而言,财政支农减贫效应显著,但系数绝对值较小,财政支农减贫效率仍有待改进;农业产业在财政支农减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非农产业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目前财政支农在产业扶贫方面仍主要依赖农业产业的发展。(3)财政支农减贫效应与农业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性。(4)分区域来看,财政支农减贫与乡村产业的中介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生态脆弱区域普遍与深度贫困区高度重合,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减贫-发展"这两大目标之间的兼容互促,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核心命题。本文从四川平武县关坝村生态资源禀赋与保护困境出发,系统总结关坝村在实现生态保护与"减贫-发展"双重目标兼容中的内在机制,提炼关坝村在生计转型、产业选择、合作组织、村庄治理方面的经验,该模式的核心是构建"政府-村庄共同体-公益组织"三位一体格局,从而在达成生态保护和"减贫-发展"双重目标过程中实现外生力量与内生力量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产业扶贫是当前我国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减贫、脱贫的主要方式。通过对云南省X县产业扶贫的案例研究,分析深度贫困地区进行产业扶贫的实践逻辑与作用效果。产业扶贫首先通过基层党支部带动、产业奖补政策和宣传媒介,可以有效调动广大贫困户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随后,通过项目制的形式将产业扶贫项目落地实施。主要包括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乡村精英为主体和以农村合作社为主体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和局限性。最后,针对扶贫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通过村民会议、监督考核和村规民约的方式进行有效化解。产业扶贫实现了脱贫意识提高、乡村产业发展、人均收入增加和基础设施改善长久脱贫的良性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及内蒙古肉牛种业和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提出坚持国家主导、企业协同建立长久稳定的肉牛种业制度和体系;加大培育自主产权品种或品系,降低国外品种的引进,确保品种多样性;针对新品种建立育种技术体系和协会;加大肉牛种业基地建设以及草原的保护,使肉牛产业与环境相辅相成健康发展等措施,以期在弥补我国肉牛产业不足的同时,促进内蒙古肉牛种业和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打赢种业翻身仗.  相似文献   

5.
产业扶贫是实现持续减贫和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1949—2020年,我国产业扶贫政策主要经历了生产自救式产业扶贫、基础设施与种养加产业扶贫、农业产业化扶贫、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和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五个阶段。在这过程中,扶贫受益对象、重点扶持产业、产业扶贫手段、扶贫资金使用、产业运作机制等方面均呈现出日益精准化的演进特征。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升政策包容性和精准性,适度扩大受益群体,增强要素赋能效应,优化产业链主体能力和产业带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肉牛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在有效的政策指导下,日本肉牛产业一直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日本为发展肉牛产业实施的促进生产、改良品种、稳定价格、保障安全的相关政策的背景和原理。日本肉牛产业的发展不是单纯依赖于政府的补贴,而是国家、地方、相关机构以及生产者共同协作的结果。日本的经验和做法对中国制定相关的肉牛产业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食物结构的变化,肉牛产业在我国农业和食品消费中的地位将发生变化,分析和预测这种变化,对肉牛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近年来,肉牛业收益整体向好。但不可忽略的是,我国是牛肉产出大国,可肉牛业的饲养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产业化发展要求不断显现。如何才能抓住当前肉牛业的发展机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肉牛产业化发展是当前养牛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绿色扶贫计划支持下的新疆和田地区红柳大芸种植项目,具有开辟沙漠新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农户减贫、储备和保护耕地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探索了一条"以绿养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项目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如农户、企业、村级组织、农民专业协会与政府,在红柳大芸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形成了不同的开发模式和利益机制。荒漠化地区绿色扶贫项目,潜存着土地问题,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制约,也受新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考验,应通过产业模式调整和政策创新,提升绿色扶贫项目效益。  相似文献   

9.
彭城瑞  赵玲 《特区经济》2023,(3):122-125
2020年底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生态补偿脱贫作为实施脱贫“五个一批”工程之一,在精准脱贫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基于三江源地区的实地调研,通过FGT指数对受访地草原生态补偿以及岗位补偿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态补偿政策有明显的减贫效果,草原生态补偿更有助于减少相对贫困的广度,而岗位补偿有助于减少贫困的深度和强度,且两种政策对不同地区的补偿能力不同。政府应扩大对受偿区的生态补偿的资金投入,针对特定人群采取不同的补偿政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多元化的减贫方式,进一步发挥生态补偿减贫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个赫哲族社区S村农户生计方式变迁的考察,发现传统生计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分析导致当地社区传统生计不得不被替代的原因后,作者对赫哲族未来生计方式的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农村劳动力流动、区域发展差异与中国农村减贫联系起来,构造出一个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减贫的简单分析框架,随着我国减贫过程中贫困状况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减贫方式应以创造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为主,重点提升贫困家庭的人力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民族学的角度出发,以青海藏区定居牧民的生计模式适应性为主题,并以一个社区个案为切入点,探讨了当前牧民定居之后的生计发展与适应状况,认为定居牧民的生计方式正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较为单一的生计方式开始逐步向多元化的生计方式转变。但是,由于定居牧民受传统生计方式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其面临着对新的社会生产环境的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吕小锋  朱政  王田富 《南方经济》2020,39(2):108-127
征地后农业收入及土地权益的减少会阻碍农户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征地补偿的存在可以扩大农户生产经营的可选集,为持续提高农户家庭经济水平,促进农村减贫提供了必要前提。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中2013年的农村住户数据,文章设立了以家庭财富为基础的农户经济水平的衡量指标,并建立三元联合分布计量模型,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征地和征地补偿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征地过程中减贫效应起主要作用,征地能够显著增加农户财富,促进农村减贫。征地的减贫效应存在异质性:征用宅基地形式下的减贫效应最为显著,征用耕地时效果则会下降;不同补偿方式下的减贫效应存在差异,资金补偿和非资金补偿组合下的征地减贫效应最强,而单独资金补偿的减贫效应最弱;征地减贫效应在东部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及高财富农户中更加明显。处理效应结果表明资金补偿和非资金补偿的组合能够为农户带来最多的财富收益,具体为233578.8元。最后文章还检验了征地的影响机制,发现征地补偿是征地减贫效应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补偿在征地的减贫效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效应所占比重约为59.5%。文章结论表明政府征地不仅有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还具有促进农户减贫,推动农村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索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的协调发展,对实现海洋强国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舟山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旨在为舟山市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2011—2020年舟山市两区两县两系统耦合协调度都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其中,2011—2016年,海岛旅游产业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水平呈显著增长状态,2017—2020年,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缓慢增长,但最终舟山两区两县均达到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特色扶贫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林毅夫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国际减贫事业中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长期实践中,中国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开发扶贫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  相似文献   

16.
老挝是我国西南邻国,也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助力老挝减贫既是承担国际责任,也是促进中老两国政治沟通、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介绍老挝贫困现状;然后从自然环境、民族、宗教、产业等角度分析导致老挝贫困的原因;其次对老挝减贫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发现老挝公务员等管理者能力素质低、贫困率发展不平衡、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老挝减贫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中国助力老挝减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重庆丰都县的肉牛养殖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助推丰都县打造中国肉牛之乡,使肉牛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发展邮轮经济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邮轮经济(Economicof Cruise Line)是指以邮轮港口为依托,集聚邮轮产业并拉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发展邮轮经济符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导向,充分契合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科学内涵。邮轮产业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节点型经济不仅具有集聚经济的特点,而且具有交叉集合产业的特点,可很好地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邮轮经济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效应,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可以1:10-14的高比例带动多种产业共同发展,可以带动港口城市以及周边城市的消费,拉动就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合理评估“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对非援助的减贫效应对回应外界质疑和优化资源配置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时空估计策略回归分析中国援助项目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多维贫困的影响,发现中国援助总体有效降低了附近居民贫困程度。机制分析表明,中国援助不仅能够通过调整居民就业结构,带动当地工业发展和提升经济表现增加居民收入,还能通过提高公共资源可获得性改善居民福利水平。进一步地,当地受援强度、项目类型、受援国政府治理和自生能力差异均使援助减贫效应产生异质性。本研究推进了对中国援助有效性的认识,为进一步优化中非国际发展合作机制以提高援助减贫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分析工具,分别从影响内蒙古肉牛产业竞争力的六个方面对目前内蒙古肉牛产业集群竞争概况做出描述评价。内蒙古要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肉牛产业集群,应推动建设养殖小区,注重产学结合;规范屠宰加工行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规范销售市场,加大对冷链物流等相关支柱产业的扶持;提高疫病预防措施,完善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