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是影响自然保护成效的重要因素,其性质是特殊保护目标下的人文生态综合体。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规划包含了比一般“村庄规划”更广义的构架,包括涉及社区的自然保护地规划、空间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3类。三者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乡村社区,但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和联系,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为各类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规划提供衔接的可能。未来应通过融入乡村社区生态系统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各规划之间的衔接、细化乡村社区规划管控和引导内容,以及优化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规划管理体制,实现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多元规划协同。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等多 项改革均进入关键时期,全国各地正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 核验和划定工作。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互关系成为 红线划定的难点,相关研究亟须开展。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的 文本分析,研究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演变、发展特点,以及自 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互关系,提出自然保护地与生态 保护红线相互关系的2种模式,即包含模式和交错模式,并认 为交错模式更能充分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2种体制 在保护最重要和最美丽国土空间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针对 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提出2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入 手,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 成部分,体现了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的系统制度设计,强调 全域全要素的统筹协调和管控。在介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 设的基本状况后指出,国土空间规划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之 下,规划工作中应有进一步的价值排序。首先应把生态系统的 安全性摆在首位,其次是生态功能优化,在此基础上,对自然 资源、人文资源、景观资源进行挖掘和梳理,做整体规划设 计。通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测评估预警系统,更 好地管理包括景观资源在内的各类国土空间资源。在新的发展 阶段,需要多学科融合,在适应国家建设新要求的同时,推动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同时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 大发展理念”提升到了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继而,《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也延续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明确要求“保护 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在此背景下,与以上 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及时在国土空间规划 体系下进行重新审视,自身地位和作用是否发生了变化?并 以此为出发点,思考绿地系统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如何支撑 国土空间规划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如何通过绿地 布局以实现游憩、生态等产品有效供给,如何协同其他专项 规划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从解读2019年颁布的 《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的角度,就 管控思维、体系地位和编制创新3个方面对全新规划体系下的 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侯松 《经济师》2022,(6):13-15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期空间治理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加强了国家层面对地方层面的国土空间开发和规划编制工作的引导。文章认为,面对国土资源开发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和规划引导面临的现状问题,及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是今后推进国土开发与协调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构建“多规合一”的规划法规政策体系迫在眉睫。但是,从“大拼盘”到“大融合”的过程中面临多种体制机制束缚。文章在回顾国土空间规划现状问题与制度缺陷,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背景、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属性和需求层次,并就“多规融合”的实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树立底线思维、集约高效开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旅游空间结构作为旅游专项规划的重要成果之一,呈现出重概念、轻落位,重发展、轻管控的特征,在空间用途管制、资源约束利用等诸多方面都难以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文章以普洱市为例,提出“底线确定—本底分析—结构识别”的旅游空间结构识别路径,结合“三区三线”成果,完成旅游“底线—约束性”评价;结合旅游开发潜力及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完成旅游“本底—适宜性”评价;再通过判断矩阵综合划定普洱市旅游主体功能区。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力指标、GIS空间分析法及定性分析法,实现旅游空间节点确定、旅游发展轴线组织及旅游功能区划分;最后,构建普洱市“三核、八心、六轴、四片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一套旅游空间结构识别的集成技术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旅游空间结构规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陆海统筹是海岸带规划的核心理念。文章梳理了海岸带以及海岸带规划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构想,分析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构建了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从必要性来看,是规划自身需要也是时代产物;从可行性来看,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政策支持。研究结论:构建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要明确规划的理论依据,依据土地和海洋适宜性评价建立海岸带“三区三线”,并且要完善规划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自然保护地①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区域,其规划也应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等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特征和困难,将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统筹社区发展等方面作为规划研究的重点,使规划既成为各自然保护地工作的基础和管理的依据,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的双重背景下,荒野 地保护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荒野制图、系统性与连通性 3个视角切入,评析国际荒野地保护实践。包括:1)以苏格 兰为例,评析基于荒野制图的荒野地保护实践,指出荒野地 图是开展荒野地保护实践的基础,并需要将地图与政策紧密 结合;2)以美国国家荒野保护体系(National Wilderness Preservation System)和欧洲荒野网络(European Wilderness Network)为例,评析荒野地的系统性保护实 践,指出只有建立系统性的荒野地保护机制,才能确保荒野 地保护的有效性和长久性;3)以北美野地网络(Wildlands Network)为例,评析荒野地的连通性保护实践,指出在景 观破碎化的区域中,荒野地连通性保护对于维持生态过程具 有重要意义。在荒野地保护实践中,荒野制图、系统性保护 和连通性保护是3个重要的视角,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国家 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网络构建等生态实践具有 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突出内循环的主体地位,文旅产业是有效扩大内需、推动内循环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土空间规划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保障。本次笔谈邀请10位青年学者在国土空间优化背景下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认识与关键问题进行探讨,相关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优化背景下,面向"十四五"时期重要背景和任务,文旅产业规划需要主动融入、应对挑战,推动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同创新,需要不断强化落地意识,强化文旅用地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旅游高质量发展需积极将研学旅行、葡萄酒旅游、民宿旅游等产品发展体系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突出文旅发展与规划的协同性要求,重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动遗产空间、历史街区、都市农业空间等特定类型空间的保护与文旅转化;(3)国土空间优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区域协同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文旅产业升级推动空间优化统筹,并为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然保护地历经6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多部门主导、保护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面对机构改革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的契机,传统规划的经验积累为新规划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的可能。通过回溯机构改革前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对比分析其规划结构体系,并从人地关系视角切入,分析各类规划针对保护对象、保护利用强度,以及社会发展调控上的差异,总结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的既有经验,为新时期规划体系的重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园新体制下要求核心保护区内居民逐步实施移民搬迁。面向这样大规模、成体系的人口迁移需求,如何开展新目标、新背景下的生态移民搬迁亟待理论方法指导。通过梳理中国现行移民政策及规划体系,可以识别出国家公园社区移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适配性差、目标定位不明确、规划实施不科学及政策灵活性不足等。并相应提出重构政策体系、明确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规划定位、在国家层面树立生态效益前置的规划目标,科学量化生态绩效及补偿标准、强调参与式规划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简要回顾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及体系特色,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通过对公共政策的了解,结合国际上保护地管理规划经验,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应该成为公共政策。认为在现有风景名胜区规划框架之下,单一目标和项目清单式的规划成果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在目前新的调整时期,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亟须进化与改革,有必要重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理论和体系,使规划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朱庄水库旅游资源及客源市场的系统分析,从旅游形象、市场定位、功能区划、线路设计、环境保护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构想,以朱庄水库为依托打造"三区一带"旅游区,推动其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仅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正在开展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要前提。在搜集、分析全球35个代表性国家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世界自然保护地类型体系的一些共同特点,如类型划分标准各异、类型总量差距巨大、跨区域大尺度的保护地,以及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特色保护地等,提出构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本原则,即“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弘扬民族文化”,并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地作用,更好地完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张艳明  董靓 《经济地理》2012,32(4):62-66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分析了中国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面临的严峻态势,阐释了生态集成设计的概念、内涵与特征,提出并总结了生态集成设计思想对中国城市规划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两个方面的相关启示,认为将生态集成设计思想渗透并体现到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之中,建立以生态为导向的中国城市规划体系,是既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