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自然保护地历经6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多部门主导、保护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面对机构改革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的契机,传统规划的经验积累为新规划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的可能。通过回溯机构改革前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对比分析其规划结构体系,并从人地关系视角切入,分析各类规划针对保护对象、保护利用强度,以及社会发展调控上的差异,总结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的既有经验,为新时期规划体系的重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中国一经建立就不断进行社会探索与空间实践,其间,中国的城镇景观历经变迁,或新建塑造、或更新重构,城镇景观有的新生,有的消亡,也有的遗存残留,形成了现状复杂的城镇景观复合体及其多元社会特征.以北京市关东店地区为例,综合使用"社会—空间"——社会科学与形态学相结合——方法,解析社会主义中国社会演化的历时性变迁及城镇景观演化的发展过程和动力机制,对比分析了前城市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不同时期政策性差异背景下,案例地"社会—空间"系统的人口、经济等社会要素与地块、建筑等形态元素的结构性差异,由此阐释了案例地现状的复杂性社会结构和异质性景观风貌的过程性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认知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空间"的实践历程,便于更全面地把握当代中国城镇"社会—空间"的普遍演化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