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国市场看,封闭式基金在过去几十年经常处于折价交易状态,折价率在20%左右,但折价会随到期时间临近逐步下降.从中国市场看,封闭式基金处于8折交易状态虽不合理,但也可能中长期存在.远期封闭式基金短期涨幅已经很大,折价率已有大幅度下降,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有很大降低.远期封闭式基金不再是稳健型投资者的第一选择,而应重点关注准开放式基金,即在一两年内到期的封闭式基金.  相似文献   

2.
封闭式基金折价与管理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管理绩效理论,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管理绩效理论认为,封闭式基金折价反映了投资者对于基金未来过低的管理能力的理性预期,未来管理绩效越差,折价越大。本文使用了多种基金绩效度量模型,分别采用引入时间哑变量和除去时间均值混合OLS回归方法以及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方法,验证了折价率和未来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封闭式基金折价和溢价反映了市场对于基金未来管理绩效的预期;当期折价率和未来管理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尤其在未来一个季度的时间内;这种关系不受非同步性交易效应和基金异质性的影响。本文同时发现,折价率对于未来管理绩效的解释能力强于过去的管理绩效对于未来管理绩效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3.
短期封闭式基金市场仍会继续震荡整理,投资者目前最大的担心来自股市风险,从目前折价水平看18%的折价率已经处于基本合理区间,所以封闭式基金市场整体系统性机会可能短期较弱,主要是个别品种上的差异,投资者仍需耐心等待。  相似文献   

4.
封闭式基金一度被誉为市场风向标,但相对于开放式基金,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它是非主流投资。扑朔迷离的折溢价率和一周公布一次的净值让封闭式基金在更多的时候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面纱之后的封闭式基金究竟蕴藏着多少投资机会?长期投资的好朋友之一:折价率由于传统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期限皆比较长,大多为15年,不少早期认购的投资者出于流动性需求,导致折价交易几成常态。加之二级市场的非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封闭式基金与对等的开放式基金之间的差异,认为缺少赎回权是封闭式基金产生折价的主要原因。在一个具有完全择时能力的封闭式基金投资者的假设条件下,本文推导并证实了赎回权价值上限和隐含折价率下限计算公式。基于赎回权,本文提出了“封转开”方案设计的一个新思路,希望对市场上正在热烈讨论的“封转开”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丁宁 《证券导刊》2014,(17):32-32
2014年是封闭式基金集中转型的一年,在仅有的16只封闭式基金中,今年就有10只集中到期。由于目前普遍处于折价状态,“封转开”为投资者带来了相对确定的套利机会。但在市场持续震荡、折价率随到期日的临近逐渐收窄的背景下,套利同样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现象是现代金融理论中的一个异象。为了解释该异象,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主要包括价格冲击理论、管理业绩理论、预期收益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未实现资本利得税赋理论等。然而,由于国外学者的实证分析全部基于国外基金数据,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我国,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基金的实际数据对上述理论分别进行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剩余到期时间、管理业绩和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确实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产生影响,但没有确实的证据表明价格冲击成本、代理成本能够影响基金折价率。  相似文献   

8.
影响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折价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金在投资者机构化趋势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基金市场发展规律,本文对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探讨影响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折价的关键因素,以期对证券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问题一直是个谜。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读总结,给出了导致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三个主要解释,即投资者情绪假说,资产流动性差异和委托代理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闭式基金规范化发展始于1998年.从1998年3月两只最初 的封闭式基金宣告成立至今,我国基金业经过短短十年时间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并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力量.截至2002年9月,国内已募集成立并挂牌上市的封闭式基金达54只,筹资总额超过800亿元.但从2001年开始,封闭式基金就持续遭受折价的困扰,在2005年折价达到高峰时,许多基金折价率超过40%.  相似文献   

11.
倪旭东 《云南金融》2011,(8Z):22-22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问题一直是个谜。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读总结,给出了导致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三个主要解释,即投资者情绪假说,资产流动性差异和委托代理理论。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情绪研究的关键在于情绪的度量。以往人们主要采用封闭式基金折价等单个指标来度量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着测量指标过于单一和测量结果不够纯正等问题。为改进这些问题,本文在封闭式基金折价、IPO数量及上市首日收益、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新增投资者开户数等6个单项情绪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能较好测度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的综合指数(CICSI),同时控制了经济基本面因素对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克宁  勾东宁 《浙江金融》2007,(10):42-42,62
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销售,是我国证券市场中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在此轮股市上涨之前的数年内,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曾经长期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加权平均折价率曾经由2001-2002年的不到10%扩大到2004-2005年的40%以上。无论从国际证券市场经验看,还是从我国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作为股市中的一个主要的金融工具,封闭式基金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深沪两市上市交易的封闭式基金共有54只,其中沪市25只,深市29只,总规模为817亿元。当前,我国封闭式基金交易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折价交易程度相当严重。虽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在世界范围内均具有普遍性,但其折价程度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西方发达资本市场中也普遍存在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率为10%,而在英国,这一数字大约为5%。封闭式基金的买卖是通过公开市场进行的,其运作与股票交易相类似,因此单位基金券的交易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由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并不一定完全反映基金的净资产价值,基金成交价格就有可能高于或低于基金净资产价值,即出现溢价(premium,又称升水)或折价(discount,又称贴水)。二、相关文献综述早期国内外学者对封闭式基金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理论框架下,立足与有效市场理论进行的。研究认为市场摩擦或基金自身一些独特风险因素,导致了基金价格暂时甚至长期偏离基金净值,并提出了包括净资产偏差假说,市场摩擦成本假说,等相关理论。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过去封闭式基金动辄30%的折价,购买等于打7折,持有到期就能白赚30%。但是,随着到期日的临近,2014年到期的传统封基的折价率越来越小了,平均6%的折价并不足以抵御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本文在综合BW指数以及CISCI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新增开户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换手率四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中国A股市场上的综合的投资者情绪指标。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指数和A股市场指数HA、SA和HS300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在非线性的传递中,投资者情绪对A股市场指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换句话说,投资者情绪会影响到资产的价格和波动。同样的,A股市场指数的变动也影响着投资者情绪,也就是说股市的变化会影响到投资者对未来投资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陈桂柳 《证券导刊》2008,(45):76-77
目前高企的折价率为封基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同时从历史经验来看,其年终分红可为封闭式基金带来一波上涨行情,建议投资者可关注年末具有潜在分红能力、折价率高企的封闭式基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实证研究的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封闭式基金折价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金融与经济》2005,(10):24-25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建立了一个解释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多因素回归模型。实证表明基金上市时间、基金规模、基金业绩增长及红利政策等因素对折价率的波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中国封闭式基金经理更换事件,通过将基金经理更换事件细分为升职、降职、正常调整和个人原因等四类子事件,分别考察了基金业绩与基金经理更换(降职或升职)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作为投资者情绪代表性指标的基金折价率变化与基金经理更换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基金公司在更换业绩差的基金经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三种不同的业绩度量指标均能有效预测基金经理更换(降职)事件,但是无法预测基金经理升职事件。同时发现,基金折价率和折价变化无法解释基金经理更换事件。本文还发现,基金经理更换决策中的业绩评价周期偏短,且基金经理更换,特别是业绩差的基金经理被降职并不能完全改善基金业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闭式基金规范化发展始于1998年。从1998年3月两只最初的封闭式基金宣告成立至今,我国基金业经过短短十年时间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并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力量。截至2002年9月,国内已募集成立并挂牌上市的封闭式基金达54只,筹资总额超过800亿元。但从2001年开始,封闭式基金就持续遭受折价的困扰,在2005年折价达到高峰时,许多基金折价率超过40%。伴随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不断深化,市场对“封转开”呼声日益高涨。在2006年中期基金兴业开启了“封转开”的闸门,封闭式基金总体规模从817份,降到了797份。2007年共有19只封闭式基金到期,规模为115亿份;2008年有6只封闭式基金到期,规模为42亿份。如果这些基金均进行“封转开”,同时又没有新的封闭式基金推出,2007年封闭式基金规模将减少到现有规模的85%,2008年将继续减少至至现有规模的80%。而且,截至2006年底,过去4年中国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业绩一直落后于开放式基金(表1)。表1中国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业绩对比(截至2006年底,是累计收益率)数据来源:大成基金根据天相系统整理(李凌,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