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相关者财务论   总被引:84,自引:8,他引:84  
李心合 《会计研究》2003,(10):10-15
历史地看,公司财务的价值导向经历了从股东利益向相关者利益的演进过程。股东利益导向型公司财务的理论基础是资本强权理论和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理论,而相关者利益导向型公司财务的理论基础是共同所有权理论、托管责任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公司财务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公司财务的目标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公司财务实行共同治理,员工与公司保持长期稳定的财务关系,公司财务实行分层治理和管理,公司财务控制权相机配置等。  相似文献   

2.
“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至上”是两种争议的代表性治理观点。“股东至上”治理主义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资本雇用劳动”、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股东单边治理为主。而“利益相关者至上”治理主义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倡导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本文从企业所有权、理论基础、会计上从利润的计算和分配过程、利益获得的确定性和公司运营等五个方面剖析了两种治理观点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冲突,是相容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目标应该是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基础上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罗国磊  石玉 《会计师》2011,(6):22-24
<正>一、引言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颠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益相关者治理理念日益普及,公司治理的目标逐渐转向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成为公司治理的主流理论。然而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实际应用情况的研究并不多见。利益相关者理念在实际是否被真正地应用于公司的治理之中,公司经营的成果是否与利益相关者价值相关,是股东价值还是利益相关者价值影响企业的业绩?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进一步指导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完善。因此,我们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际公司治理的情况,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提供实际经验,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娟 《投资研究》2011,(7):118-129
次贷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对商业银行股东至上的治理理念提出了质疑,商业银行经营的负外部性和危机的传染性要求其更加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在对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界定利益相关者的三大属性,并采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借鉴米切尔评分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和三维分类。在此基础上,将可进一步研究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吕臣  孟华  刘肖梅 《上海会计》2009,(1):25-27,31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 Theary)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对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股东至上”公司治理实践的质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现阶段,一种认为股东是企业所有者,股东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Grossman & Hart,1986;Hart & Moore,1990),即股东中心理论(Stakeholde primacy Theary);一种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拥有企业所有权(Freeman,1984;Blaire,1995),即利益相关者理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就必定要分享相应的经营成果,这里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债权人,还包括供应商、职工、政府等,企业只有充分关注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才能持续地发展。然而,现行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均侧重于向股东提供会计信息,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本文认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考虑,企业的会计目标应定位于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由此,本文对会计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观"。  相似文献   

7.
股东利益取向和相关者利益取向是企业财务目标的两种基本利益取向.企业财务目标的利益取向是一定的理财环境下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其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拥有的优势、利益相关者的风险偏好及承担风险的能力、企业内部股权结构的集中程度及产权约束程度、企业外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和企业财务治理中财权配置状况是决定企业财务利益取向这一博弈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于公司利益范围的定以及如何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均衡保护,仍存在分歧。传统的公司法理论认为,股东是公司的当然所有者,公司利益就是股东利益,是股东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的总和。但是随着公司法理论的发展,这一观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开始认识到,经营者、债权人、供应商、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应该涵盖于公司利益的范围之内。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对该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从博弈论来看,传统的价值取向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实现股东赢;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股东赢却演变和扭曲为“大股东赢和内部人赢”。因此,重塑上市公司价值观,构建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制度。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通过比较分析,指出"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这两种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目标在理论基础、公司治理模式及资源配置原则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进一步分析了这两种理财目标的相容性及实现条件,并为公司理财目标的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公司治理的两种基本理论,本文首先阐述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商业银行治理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必要性,并对股东至上逻辑下的国有银行治理存在的诸多缺陷进行剖析,据此初步提出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会计师》2015,(19)
与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相比较,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本文结合沃尔玛相关案例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探讨了在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下如何从外部和内部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在契约理论的基础之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其根基并没有超脱企业契约的范畴,是环境推动的结果.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不仅与股东和经理人员有关,而且与消费者、债权人、供应商、员工和政府等紧密相关.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结成的关系契约,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会计政策选择权属于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看,会计政策选择权应属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企业,进而通过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具体运行机制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并受到一定外在约束机制的制约.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遵守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在相应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外约束机制下,达成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异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云 《现代会计》2005,(1):47-48
财务目标是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与归宿,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学者提出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所谓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企业所在社区、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有利害关系的群体。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人和群体(Freeman,1984)。该定义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受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的主体应该包括股东、职工、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只有通过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关系的有机整合。因为利益相关者投入了专用性风险资产,并分担了公司的剩余风险,他们…  相似文献   

16.
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框架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袁振兴 《会计研究》2004,(11):38-42
企业目标由股东利益至上发展到关注相关利益者利益 ,与之相对应财务目标也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认为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决定了股东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或价值最大化 ;经营者也无实现股东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激励 ;现代企业由于产权残缺 ,这使得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实现自身利益时 ,受到制约 ,也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最大化。笔者认为 ,企业财务目标是相关利益者利益的均衡 ,并从市场一般均衡、团队理论和共同产权理论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主流企业理论的争论入手,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同一性,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转化为自身的发展契机。进而提出了在经营过程中,企业不仅是获取自身利益、为股东谋取利润最大化的一分子,还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的目的是为股东创造利润,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在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资本的逐利本性逐渐显露,企业开始释放负的外部性,导致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损害。我国保险业全面放开以来,保险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日益激烈,主要表现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公司和顾客的利益冲突以及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冲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要求我国保险公司开始关注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平衡,实现总体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谈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国有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矛盾和弊端也日益凸现,"股东至上"的管理模式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缺陷和不足。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的应用,为理论界研究和企业实际管理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改进方法。本文将就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必然发展要求以及该理论尚存在的疑点做一简单的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会计师》2016,(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社会责任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尽可能满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需求,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此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了探讨,认为利益相关者最大化是现代企业比较理想、科学的一种财务管理目标,该目标按照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