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填补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历史建构上缺失创建史这一空白,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精神链条的起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能从强化精神、思想及文化教育的角度,完善当前思政课教学体系。针对当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高校应通过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研究、深化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认同、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的党史学习教育等策略,实现高校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百年党史是一部伟大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建设史,其中不乏饱含着革命精神的党史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是提高思政课吸引力、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实现思政课新目标的需要。以高校思政课为载体讲好党史故事,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历史背景为抓手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以历史人物为中心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历史成就为重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要打造优良师资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营造活跃课堂氛围,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实践作用,提升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思政课程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高素质人才的任务,思政教师要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紧扣当今的时代主题,用改革创新理念抓好思政教育;紧紧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百年党史学习的政治使命,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加强对于思政教育机制变革的教学反思,全面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变革;将党史学习与大学生思政教育高度融合,积极推动思政教育机制变革,从而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思政教师育人育德的教学重任。文章将对党史学习教育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机制变革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广大高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年轻人受不良思想影响导致崇洋媚外,爱国思想和集体意识缺乏,将“四史”融入大学思政教学中已是大势所趋。让学生以史明鉴,用客观理性的头脑认清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以此推进大学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还应该考虑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视频、微课、实践等方式,教师更应该以其专业的理论知识传递政治理念,培养一批具有时代担当的爱国青年。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中华这片土地上进行的艰难探索和伟大实践,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伟大的历史应当被后人刻骨铭记。就内容而言,“四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备的基本要素,四史与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讲好讲活“四史”,把“四史”贯穿教学全过程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应有之义,让学生认识掌握“四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史明志,激励大学生更好地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篇”,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总抓手。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其法治素养的高低至关重要。高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梳理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找准问题和瓶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并在其指导和引领下,从高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的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实践形式、网络育人、资源建设、考核方式、教学反馈等领域有效探索高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路径,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发挥其对青年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作用,促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理清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挖深挖透其思政育人价值,既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高校应围绕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从创新教师教育理念、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力、课后活动拓展等方面全面提升“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程的效度、深度和广度。将“精神谱系”有理、有力、有效地运用于思政课程教学过程,纳入高校育人体系,融入意识形态教育领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制度自信,是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选择和高度认同。制度自信教育是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制度自信涵养的不可或缺的方式。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坚定制度自信,以及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要更好地使得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就要在提升对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教育的同时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地壮大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注重完善制度自信教育本身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9.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孕育成熟的精神品质,是引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思政课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渠道,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以鲜活教学内容,教育引领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高职院校应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以此提升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精准融合起来,坚持以史育人,与历史进行深入"对话",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形势所需,从而真切地达到"四史"的知识传授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百年党史为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梳理党史教育内容、把握党史教育主线、创新党史教育教学策略,推动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增强“四个自信”,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程铸魂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地方党史资源作为国家层面党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激活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灵活性、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材料支撑。基于地方党史资源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耦合育人的教育意义,分类归纳辽宁党史资源,探索地方党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理路,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效度。  相似文献   

13.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是启发大学生形成正确党史观的现实需要,是助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机理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内涵结构切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时代价值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并通过提升教学话语、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纳入教学评价等路径,保证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4.
福建是一个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开展党史教育学习具有独特优势。福建红色家风是福建红色文化具体形态的呈现,是福建党史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福建红色家风为切入点,将福建红色家风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从价值维度、理论维度、方法论维度论述福建红色家风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可行性,通过体验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沉浸式教学模式落实福建红色家风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成果。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四个自信”价值取向的融入。因此,要坚持从积极打造启发式的培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着力占领网络思政的主阵地三个方面将“四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当今高校,90后的大学生们对共产党党史知识的学习和认知现状,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不容乐观。在当今文化认同危机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情况下,对党的历史尤其是重大问题的了解和正确认知,不仅是大学生政治素养的体现,而且关系到大学生对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问题,是关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重大政治问题,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问题。本文针对杭州下沙诸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党史认知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希望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党史教育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对中国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最具感召效应的教育资源。高校要用好战"疫"一线教材,充分挖掘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入浅出开展好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通过梳理中国精神新时代内涵及价值,以重视理论对现实的价值指导、重视情感力量对思政教育的重大作用、重视创新思政教学模式为三个着力点,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为淬炼大学生思想提供机遇。  相似文献   

18.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应然之举,亦是实然之要。文章从分析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提出强化教师队伍,抓好“一个关键”;营造良好氛围,落实“两个讲好”;注重创新导向,深入“三个重点”三条路径,确保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任务,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认知中,以增强大学生德育素养,提高大学生人格魅力。以美育人,从美育实践中陶冶学生情操,在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中学习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实上,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深层次的内在关联,从美育体验中激活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大学生优秀品格,彰显思政教育特色。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融要从体制机制、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多个维度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育人中起着重要作用。抗击疫情中所涌现出的"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事迹、"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乐观态度正是思政教育鲜活的教材。将抗疫情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中,不仅能够引导青年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人生理想之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还能有效地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深度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