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审计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文章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环境责任履行对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履行环境责任显著促进了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媒体关注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重污染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高管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中。研究不仅为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探索我国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体系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6—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文章考察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增加了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和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且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退出威胁可信性高、非“四大”和分析师关注少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审计投入与经营风险在非控股大股东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基于非控股大股东性质的拓展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审计师风险决策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审计师风险决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非控股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行业锦标赛激励在中国资本市场是否有效值得关注。文章选择2009—2019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企业风险承担视角对这一问题加以检验。研究发现:行业锦标赛激励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表现为行业锦标赛激励强度越大,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行业锦标赛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在经理人市场有效程度较高、CEO过度自信以及CEO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明显,而产权性质削弱了行业锦标赛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行业锦标赛激励增强了投资意愿、提高了研发支出,以上构成了行业锦标赛激励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行业锦标赛激励显著提升了企业业绩。文章以风险承担作为切入点,明晰了行业锦标赛激励在公司治理中的情境特征和作用机制,为新兴资本市场行业锦标赛激励有效性研究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互动平台已成为加强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沟通的重要工具。不同于现有文献着重强调网络平台互动的“信息效率提升效应”,本文基于代理理论分析管理层私利动机下的网络平台互动对审计师定价决策的影响。从2010至2020年企业在“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平台答复投资者提问的现实表现出发,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与投资者更高的互动频次和更多的互动内容均会显著提升审计费用,且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有关作用机制的检验发现,更多的网络平台互动对企业信息透明度产生了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精确度并为企业带来了显著更高的股价崩盘风险。上述结论为不规范的网络平台互动可能引发的消极效应提供了实证证据,拓展了有关审计定价影响因素和互联网沟通经济后果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网络互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院的规模日益扩大,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为了保证医院财务稳健,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机制势在必行。而财务风险机制的建立对医院审计定价能力也产生了影响。本文基于此,详细分析了财务风险机制的基本概念,深入探究了医院审计定价能力的意义和构成要素,探讨了财务风险机制对医院审计定价能力的调整作用以及财务风险机制对医院审计定价能力的启示,为进一步促进医院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烙印理论,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具有IT经历的CEO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IT经历的CEO会发挥数字化领导力的企业家才能,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具有IT经历的CEO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企业,CEO的IT经历对新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相比IT职业经历,CEO的IT教育经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本研究拓展了CEO的IT经历的研究范畴,也从CEO经历的视角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3—2014年间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企业的产权性质、治理结构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论表明,企业产权性质不同,其治理结构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系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要高于非国有企业。具体而言,国有企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无显著相关性,而在非国有企业中二者显著负相关。国有企业中独立董事比例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而在非国有企业中二者无显著相关性。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负相关,而在非国有企业中二者无显著相关性。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持股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无显著相关性,而在非国有企业中二者显著正相关。基于前述结论,该文提出应当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其社会责任的履行信息,同时,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政策措施,鼓励其完善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相似文献   

8.
狄灵瑜  步丹璐 《财贸研究》2022,33(3):94-109
选取2007—2018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考察非国有大股东参股对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非国有大股东可以显著降低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并且非国有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这一效应越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非国有大股东通过降低可操纵性应计盈余,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路径,有效缓解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了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外部信息环境越好、企业自身违约风险越低时,非国有大股东持股降低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效果越显著;非国有大股东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作用的有效发挥依赖于一定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国有股东占相对控股地位、非国有大股东委派代表积极参与治理以及非国有大股东为民营股东。  相似文献   

9.
逯东  池毅  纳超洪 《财贸研究》2021,32(4):83-97
选取2006-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风险管理委员会能够显著降低公司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并且这种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加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公司战略激进度在风险管理委员会降低公司风险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当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与审计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以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独立性越强、规模越大、成员财务专业背景比例越大、召集人为董事长或CEO时,风险管理委员会降低公司风险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和参照点理论,探讨了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性行为和寻租性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且考察了CEO权力和独立董事监督的调节作用。利用2013-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当期望参照点占主导地位时,随着业绩落差的增加,企业的长期风险承担意愿增强、短期风险承担意愿减弱,但当生存参照点起主导作用时,企业的长期风险承担意愿减弱,而短期风险承担意愿增强,因此业绩期望落差与创新性行为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关系,而与寻租性行为呈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CEO权力弱化了业绩期望落差与寻租性行为的U型关系,独立董事监督强化了业绩期望落差与创新性行为的倒U型关系。研究深化了对业绩落差状态下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解,丰富了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企业管理实践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CEO控制权、事务所选择与审计公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CEO 控制权越大,越不倾向选择“四大”,而更倾向选择本土大所; CEO控制权越大,越倾向支付较低的审计公费;控制了事务所自选择后,由“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CEO控制权对审计公费的影响不明显,而由综合排名十大和本土十大审计的上市公司CEO控制权与审计公费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与企业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晨 《商业研究》2011,(8):144-149
通过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贷款利率与企业财务风险、公司治理状况等因素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已具有根据企业风险进行差别化贷款定价的能力,但影响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定价的因素差异较大。研究还发现货币政策对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定价都具有显著影响,而企业资产规模、银行类型只对中长期贷款定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有助于流通企业价值观念的外溢,更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本文以2013-2020年我国上市流通企业数据为样本,探讨了承担社会责任对流通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并以品牌价值为中介变量进行机制检验.研究发现,承担社会责任对流通企业经营效率产生间接促进作用,即承担社会责任会带来流通企业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4-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Logit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企业强制性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强制性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审计收费,因此企业强制性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大多出于管理层机会主义动机,具有明显的"遮掩效应",最终体现为审计溢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逐步形成,但并未强制实施整合审计。本文研究整合审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对股权性质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实行整合审计的企业审计质量更高;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实施整合审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加强地区法治建设对于完善消费体制机制、扩大内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论证和检验了地区司法质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司法质量改善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地区司法质量改善对东部地区、人口规模较大地区和信誉度较大地区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地区司法质量改善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平间接促进居民消费;居民维权意识在地区司法质量影响居民消费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提高居民维权意识可以强化地区司法质量改善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进一步加强地区司法质量建设、培育居民维权意识,有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CEO认知特征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对其作用环境以及作用机制展开了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CEO认知特征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CEO任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而拥有海外经历、金融背景和政治关联的CEO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且上述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分样本讨论作用环境后发现,在不同的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下,二者关系存在差异;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在CEO认知特征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8—2022年的并购数据,探究了业绩压力对传统企业数字并购的影响,检验了传统企业实施数字并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传统企业面临的业绩压力越大,越倾向于进行数字并购。机制检验显示,业绩压力主要通过激发企业的战略变革意愿和强化其风险偏好两条路径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所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组织惯性越小,业绩压力下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并购的可能性越大。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数字并购能显著提升传统企业的短期市场绩效,从长期来看,随着整合持续深入,其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数字创新绩效也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从业绩压力角度佐证了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对破解传统企业的业绩困境、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韧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走向开放与国际化水平,各类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再加上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总体来说,国有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制定审计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探索提高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为国有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地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叶珮西 《现代商业》2022,(3):165-168
本文以环境审计为研究视角,基于2010年~2019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环境审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审计能够显著的促进企业进行绿色创新.进一步检验分析后发现,环境审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低融资约束和国有控股的企业.本文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