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平  李苹 《中国就业》2007,(4):27-28
2006年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劳动保障部“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部署,制定下发了《福建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方案》,从六个方面,强化运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技能培训工作。2006年,全省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0.7万人,其中技能提升培训25.49万人(外省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10.4万人),劳务输出培训9.30万人,劳动预备制培训5.96万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就业》2007,(6):8-9
广东是全国第一农民工流动就业大省。到2006年底广东流动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达2480万人,其中来自外省1800万人;本省尚有未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400多万人,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技能提升工作,在全省组织实施了“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琰  贾晓辉 《中国就业》2011,(11):52-53
山东省是人力资源大省,现有农村劳动力3400多万人,加快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技能促就业、能力促创业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技能扶贫计划”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集中对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失业返乡农民工、企业在岗农民工、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两后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54.6万人,196.5万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就业》2007,(6):11-13
为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的工作部署,江苏省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2006年至2007年3月31日,我市使用就业再就业资金对农村劳动者实施技能提升培训结业50402人,补贴资金2623万元,  相似文献   

5.
方岳 《中国就业》2007,(3):41-42
龙泉市岩樟乡学员周康长参加烹饪培训班学习后,掌握了刀工、冷热菜烹饪方法。如今,他在丽水世纪嘉华大酒楼工作,主攻鲍鱼、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的烹调方法,月薪也达到了1500多元。与周康长一样,2006年龙泉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8万余人,其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0.61万人(培训后就业0.53万人,转移就业率85.9%)、农业专业技能培训0.84万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0.22万人、后备劳动力培训0.12万人。  相似文献   

6.
围绕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浙江省东阳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全市18个镇乡(街道)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学校校和技校共完成培训2.75万人.开训课日达到二十多种.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0675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14587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4l10人,与上年同比增幅达到73.6%,实现转移率达到80%以上。一年来,东阳市牢牢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  相似文献   

7.
赵新安 《活力》2010,(8):57-5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先后启动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项目。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本文拟结合我市实际.通过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索优化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寒亭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成绩显著。其中几类培训项目更是办得有声有色,如针对农村妇女开展的面点制作技能培训,针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的电脑技能培训,针对有务工经验的农民开展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等多项技能培训以及针对失地农民开展的物业管理培训等。截止6月初,共计在全区各乡镇及村委驻地开展培训班32期,培训人员达到3019人,已超额完成了全年培训任务。全区农村劳动力培训热情高涨,各乡镇、街办各类培训班陆续开展。  相似文献   

9.
2005年浙江省兰溪市共组织培训城乡劳动力2174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8.7%。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494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10250人。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省将分别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全省38,5万农民开展农民转产转岗就业技能和农村专业科技培训。  相似文献   

11.
周辉 《中国就业》2008,(9):30-32
当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促进就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靠培训,岗位凭技能”的企业用人机制不断成熟,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职业技能培训为就业服务的理念,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有关工作要求,重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培训。今年上半年,全市举办城镇就业技能培训2010人次,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1894人次,帮助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46634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8550人。  相似文献   

13.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对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惠钊 《中国就业》2008,(2):60-60
湖北省丹江口市以“技能就业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采取得力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6415人,占全年任务的164%,其中技能性培训5251人,占全年任务的105%;引导性培训11164入,占全年任务的223.3名,共转移安置农村劳动力8684人,全年农民劳务总收入达到5亿多元,农民劳务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以上,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浙江省磐安县举行农民培训班146期,培训了9855人,合格领证9028人,合格率为91.61%。乡土技能培训40个班1811人,转移就业培训45个班4452人,(其中电车工培训17个班1328人),务工技能培训52个班2861人。预备劳动力培训18个班731人。  相似文献   

16.
葛炎  徐宁 《中国就业》2006,(4):40-41
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中,浙江省长兴县把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推进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全县推行“农民技能培训教育券”制度,对农民技能培训实行政府买单,鼓励乡镇、部门和经济主体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有效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深入开展。自2004年9月实施以来,全县共发放培训券8050份,完成培训6694人,结算培训经费267.76万元。  相似文献   

17.
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和煤矿下岗失业人员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战略性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也是解决企业用工困难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区按照省、市的部署,全面肩动组织实施了就业培训工程,包括:浈江区贯彻实施“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浈江区煤矿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规划”和“浈江区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方案”。通过广泛的深入宣传发动,加强服务、上下联动,认真做好资金统筹,整合培训师资、按需施教、就业推荐等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鄄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但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偏低,市场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薄弱。为此,我县借势国家政策,狠抓就业培训,着力提升城乡劳动力技能素质,努力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全县职业技能培训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西宁市农村人口80万人,农村劳动力68万人,近年来西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西宁实际,以积极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为基础,完善政策,强化服务,扎实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并为全市就业局势稳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创业培训(SYB)1511人,1059人创业成功,创业成功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现在的70%。带动就业5281人;IYB培训25人,有10人扩大了经营规模,进入了工业园区,带动就业280人;外来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8350人,由"游动"就业到稳定就业;本地农村劳动力培训1553人,高技能人才培训3972人,超额完成了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达290人的目标……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江苏省扬中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脚踏实地做好技能培训工作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