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初以来,佳木斯市就业局紧紧围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就业创业工作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扎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多样化探索实践,打造多样分类跟进公共就业服务新路径和新模式,让劳动者获得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的公共就业服务。推进服务形式多样化,打造多方联动多元助推、持续发展的就业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以来,镇江市人社部门重点推进就业援助、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就业服务质量提升,着力构建统筹城乡、创业创新、技能提升、市场调节、和谐共建的"五位一体"就业工作新格局,推动充分就业、创业就业、素质就业、公平就业和稳定就业,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城乡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推动就业政策落实,实现就业工作目标,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举足轻重。宜昌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牢牢把握就业工作的新机遇、新要求,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助力特大城市建设作为工作新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和各类群体就业,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打造中西部就业创业高地!  相似文献   

4.
一是打造“社区微业”服务品牌以社区为载体,充分挖掘社区就业创业资源和公共就业服务潜能,精准提供“微就业”“微创业”“微服务”,推动青年就业、中年创业、载体赋能、职业转换、职业能力养成,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使基层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下沉到群众家门口,提升基层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用社区“小循环”促进“家门口”就业创业。目前,以奎文区、潍城区为代表的110多个“社区微业”项目正积极推进中。  相似文献   

5.
金丰华 《中国就业》2014,(11):50-51
正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说法由来已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四位一体就业方针,再次强调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是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和供需对接平台来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从根本上讲,我们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服务。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服务做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服务对象更满意?笔者总结自己多年从事就业工积累的数点经验如下,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6.
赵亮  颜涛  李颖 《河北企业》2020,(1):18-19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环境日益复杂,如何保障各类就业群体便捷地获得高质量的公共就业服务,成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早日实现河北省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伟大目标,本文结合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现状和实际,从服务标准、资金投入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方法,为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保障》2013,(2):57-58
人社部发[2012]1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财务局),各计划单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十二五"促进就业规划,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面向社会更好地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原则(一)保基本。把握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的公益性质,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以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和优化社会人力资  相似文献   

8.
菏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构建"三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分类实施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和服务,统筹推进城乡劳动者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创业,被誉为"菏泽创造"、"菏泽品牌"、"菏泽模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刊发菏泽市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9.
祁军 《活力》2009,(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仅靠高经济增长已难以缓解就业压力,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从公共就业服务的基本原则、功能定位、体系建设、"人性化"服务以及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推进人本服务,以便更好地促进就业再就业,从而尽快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疆兵团八师石河子市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提供精准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持续激发就业创业活力,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不断落实,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群众满意度、认可度不断提升。年初至今,八师石河子市(下称师市)新增就业7607人,完成兵团下达12350人目标任务的61.6%,城镇登记失业率2.72%,控制在4%以内,师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石河子市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火车站社区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相似文献   

11.
"乐业山东"是近年来山东公共就业服务战线着力打造的特色品牌。山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大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乐业山东"建设的"生力军",让六千万就业者和创业者在齐鲁大地上得以乐业。实行全员轮训打造专业型公共就业服务队伍2014年9月28日,在济南市槐荫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全区村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协理员培训班正在举行,参加培训的是60余名新录用的村居人  相似文献   

12.
陈琪  朱博 《中国就业》2014,(12):28-29
正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在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城乡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等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建设上,紧扣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以公司化运作方式,扎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建设。三年来,该市顺利通过首批省级创业型城市考核验收,全市建成9家大学生创业园,入驻企业177家,年产值9000余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年均增长6.8%,城镇登记失业保持在3.1%的合理区间;全市累计新增就业6.3万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4万人次,衢州市"三长一嫂"劳务培训品牌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与美誉度。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2011年9月8日,由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首届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研讨会在杭州山台山庄召开。会议以“校园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创新”为主题,共同交流探讨了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4.
齐炜  乔文 《中国就业》2013,(4):40-41
青岛市市南区位于青岛市区的南部滨海一线,辖区面积30.0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4.48万人,辖10个街道办事处、65个社区居委会,是青岛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服务业为支柱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达到90%以上。2012年,青岛市市南区着眼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思路,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推进服务平台、服务品牌、保障机制建设,加快构建普惠共享、功能完善、特色服务、规范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取得较明显成效。年内,全区新增就业436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区政府被省政府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青  相似文献   

15.
姜密  董飞 《中国就业》2014,(5):40-41
2014年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就业局在党的十八大"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精神指引下,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各项工作强势开局。就业服务行动、创业指导帮扶、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平台和民生保障工程"五马齐驱",为构建统筹城乡、创业创新、技能提升、市场调节、和谐共建的"五位一体"的就业工作"保驾护航",推动全县公共就业服务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阔的齐鲁大地上奔波着六千多万劳动适龄人口,遍布着上万家公共就业服务场所,创造了连续十年城乡就业双过百万的骄人成绩。在新形势下,如何让就业服务更好地惠及每一位劳动者?这是就业人必须面对的挑战。"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就业服务诉求,从2013年起,山东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乐业山东"理念,全省各级就业服务部门着力打造以两公里为半径、半小时为时限的"山东半小时公共就业服务圈",形成了公共就业服务长效机制,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量与质的同步提升。山东省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08,(9):4-4
张德江在谈到就业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落实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手抓扩大就业,一手抓失业调控,继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加强职业培训,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就业》2014,(5):48-48
正近年来,上海市嘉定区为进一步畅通就业渠道,推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信息的及时有效对接和共享,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全力打造本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新平台,实现公共就业零距离服务,努力推动全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一是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构建全区新平台。以招聘信息管理一体化为目标,将现有的上海公共招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就业》2012,(8):15-15
辽宁省鞍山市人社局努力探索公共就业服务与经济转型、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就业服务发展新路子,创新开展“五进四送”(即: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企业,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送人才)就业服务活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有化、均等化和均优化。活动开展以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21735人。服务2600多家企事业单位、院校,收集用工岗位信息42924个,实现市场就业10878人。目前,“五进四送”就业服务方式已成为鞍山市推动就业服务发展的助推器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服务品牌,在缓解全市就业结构性矛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就业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指出的"更高质量的就业",不仅加大了就业工作在政府职能中的分量,也定下了就业工作的新基调,更是为各级政府及人社部门的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