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98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学生人数为1.23亿,占当年全国义务教育学生数的比重为65%,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占全国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约为56%,占全国整个教育投入的比重仅为27.5%,可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与其所担负的任务极不相称。此外,农村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经费265.78元,农村小学生均经费只有219.3l元;全国普通初中生均经费492.04元,农村初中生均经费仅392.59元。2001年,农村小学在校生共计8604.8万人,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68.4%,农村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仅占全国平均数的81.6%,生均基建开支4.47元,占全国平均数的54.5%;农村初级中学在校人数3121.3万人,占全国初中在校生总数的48.5%,生均教育经费仅占全国平均数的57.7%,生均基建开支6.33元,占全国平均数的20.7%;高中在校生共计158.0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1.24%。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与农村基础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在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而从具体执行来看,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至今未能实现4%的目标。有报道说,1999年,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的平均水平为5.2%,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4.4%。可见我国与国际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差距。高等教育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量的保证都必须以经费水平的提高为依托。美国教育行政专家罗林庭格曾经说过,“学校经费如同教育活动的脊椎”,教育投入的不足必然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资本流动怪圈的理论解释 理论界普遍认为,中国资本的不规则流动应归结于美元本位制和过剩的国际资本流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间大量的资本流动增加了全球性的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在7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常收支占名义GDP的比重为2.2%,总资本流量占名义GDP的2.5%,两者基本保持一致。但到了90年代,经常收支占名义GDP的比重与70年代基本相同,但是总资本流量占名义GDP的比重却达到了  相似文献   

4.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通常应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而我国目前税收收入仅占总财政收入的55-60%。要实现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必须提高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我国从1984年到1997年的十四年中,工商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是:11.3%、13.4%、12.5%、11.5%、10.6%、11.1%、1.6%、9.8%、8.7%、9.6%、8.9%、8.0%、8.1%、9.2%,可以看出,从1984年到1997年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在10%以下,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而发达国家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30%以上,有的高达50%,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般也在20-25%之间,我国物资局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2%左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税收占GDP的理为什么低于“世界水平”且呈下降趋势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现行税制还不能完全适用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税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税收征管软化,不能做到尖收尽收、应征不漏;三是费挤税、费大于税的现象十分严重,使税收失去应有的份额;四是GDP的统计含有的水份,人为造成税收的占比降低。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就如何提高税收占GDP的比重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对外开放不足: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中国服务业发展速度较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工业化特别是重化工业化大潮迅猛推进相比,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节拍明显偏慢。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偏低,从1991年31.3%上升到2004年的31.9%(2005年12月,调增之后也只占40.7%),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呈下滑势头(见图1)。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公司所得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守东 《涉外税务》2002,(11):35-40
文章经分析认为在发达国家公司所得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其他主税种;20世纪90年代相比80年代所得税的比重有所上升。从近期看所得税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革.但从长远考虑,以消费支出为税基的直接税,可能会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7.
荀玉根 《证券导刊》2011,(29):15-15
西部大开发步入加速发展期尽管西部地区过去十年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数较低,经济规模和人民生活水平仍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仍然是全国的短板,最短的那块板。从GDP占全国经济总量来看,2010年西部12省市仅占18.7%,从人均GDP来看,西部地区仅3522美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93美元。  相似文献   

8.
与国际消费率比较,中国的消费率显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呈长期下降趋势,偏离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和标准结构.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金融论坛上表述了一个重要现象,"中国的变化是我们从90年代,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波以后消费占GDP的比重在迅速地下降.从过去接近60%的水平逐渐下降,降到了消费占GDP的比...  相似文献   

9.
信春霞 《上海财税》2001,(6):42-44,47
加拿大的债务水平,用其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在20世纪80年代时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到了1995年却高达97.6%,仅次于OECD国家中的比利时和希腊,财政状况可以说是到了破产边缘。面对这样的状况,加拿大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有挫折也有成效。经过几年的努力,加拿大财政已经出现预算盈余,而且正在偿还债务。  相似文献   

10.
保险业基本情况 中部六省保险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总量指标来看,2005年中部六省GDP总值37045亿元,增长12.6%,高于全国9.9%的GDP增长率,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0.3%;而六省当年保费收入总计829.95亿元,仅增长11.0%,低于全国14.11%的总体增长水平,占全国保费收入总额的比重也仅为16.8%;二是从配比指标来看,作为一个区域,中部六省2005年保险深度为2.24%,低于2.70%的全国平均水平,从获取的保险密度资料看,河南218.62元、江西210.3元、湖北203.7元、湖南189元,而全国平均水平在2004年即已到332元;三是从保费结构来看,中部六省财产险与人身险比重为22.2:77.8,而在全国这一比例为25.0:75.0,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大大增强。自80年代以来,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保持在较高水平,2000年进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43.92%,说明外向型经济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见表一)。与此相应,进出口税收总量愈来愈大,其对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及财政政策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就1995年以来进口税收与出口税收的对应关系作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欣 《财政研究资料》2006,(15):F0003-F0004
一、财政支出总量的国际比较 我国的财政支出(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社保基金支出+政府债务支出)占GDP的比重从建国以来很高的水平一直在不断下降,到1995年已经降到17.7%(当年财政收入占GDPl7%)。这同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是相联系的。随着提高两个比重战略的实施,到2004年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上升到了27.1%(当年财政收入占GDP26.5%)。但与OECD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还有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朱岩 《财政研究资料》2005,(15):23-24,4
丹麦地处北欧,是目前世界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之一。2003年丹麦GDP为13870亿丹麦克朗.经济总量约占整个欧盟GDP总值的2.1%。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丹麦的债务负担率(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率)和国债利息支出占GDP的比率逐渐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当前市场普遍认为中国已经过度投资,因此无法再依赖投资来维持其经济增长。但我们并不认同这一观点。确实,在过去三十年中投资日益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36%上升至90年代的39%,2000年后更是增至50.5%。固定资产投资以平均同比22%的增速扩张,到2011年,其占GDP的比重由20世纪80年的28.8%上升至46%左右(见图1)。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对增速未形成增值的土地购买,其占GDP比重实际可能更高。近年来以投资为中心的刺激计划导致2009~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激增至近28%,投资占GDP比重跃升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盐城市教育支出情况的专题调查,以1993—2011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转移支付以及教育法制执行情况等为研究对象,分析盐城市近年来教育支出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提高财政教育支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体,因而通常用一国的财政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宏观经济税负的标准。我国的这项指标1979年为28.4%,1985年为22.4%.1995年为10.7%,1998年为12.4%。从国际上看,目前发达国家平均为48.7%,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5.3%。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收入与GDP的比重,纵向看正在呈下降趋势;横向比较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这些数字看,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偏低的。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202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4.22%,连续9年保持在4%以上.但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未全部达到这一目标.增加教育投入、建立资金管理绩效体系、优化教育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加强监督管理,有助于消除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存在的地区差异,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省地方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正处于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分析地方财政收入与 GDP 增长的内在规律,寻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财力保障的有效途径。一、我省地方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偏低(一)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数二十个百分点。2001至2004年,全省财政收入(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上划中央的税收收入)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迅猛发展,整个90年代跨国并购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2%,大大超过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15.1%的平均增长速度;90年代中后期,跨国并购投资占国际直接投资的70%-90%左右;尽管21世纪初跨国并购投资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份额。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吸收外资离不开利用跨国并购这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外业务(Off-Belance Sheet Items简称OBSI)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亮点。目前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一般在银行收入中占比达30%以上.而国内商业银行则远低于这一水平。由于开展表外业务不但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提高银行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份额也在逐渐加大。但是表外业务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运作透明度不高因此其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较难预测和评估。加之表外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