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风险导向判断重大错报的同时,审计的重要性概念开始广泛运用,且越来越在审计实务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对重要性概念的解析,并通过对IPO企业公开信息的案例分析,阐述了在企业IPO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首先考虑重要性概念,在评价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到错报金额的大小,也要考虑到错报性质及错报发生的特定环境,充分的考虑各方面因素,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新审计准则的红色主轴就是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而重大错报风险正是新审计风险模型的构成要素,本文主要从分析现行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入手,阐述新准则下审计风险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试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风险评估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它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应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风险评估程序的内容加以分析、归纳、整理,对风险评估程序运行的时间、方法、步骤及如何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晓丽 《新智慧》2004,(8B):73-74
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对其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其内在涵义一方面是委托单位的会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产生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我国逐步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对此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程序。这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重视审计范围与专业能力外延扩大、建立分行业数据库和软件模型、要求审计程序前置化、注重运用分析程序、全面运用内部控制、根据客户规模选择不同的审计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产生入手,分析了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和管理舞弊导向审计。而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结合了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和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优点,最贴近审计的目标,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龙平 《新智慧》2005,(1):36-37
安然事件后,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为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修订发布了三个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ISA):一是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审计证据》(已修订)。IAASB要求从2004年12B15日起执行新准则。原IAS310《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ISA400《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ISA401《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和ISA500《审计证据》一并作废。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有七大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立 《新智慧》2004,(4A):43-44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分为以下几个构成要素:固有风险,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  相似文献   

9.
审计风险使注册会计师承担重大的经济责任,同时也使审计报告利益人产生误导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正确评估和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实践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确定审计程序和评价审计结果时,如果审计师能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恰当分配重要性账户,就能较好的控制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否则,将降低审计效率,增加审计风险。从对审计重要性内涵的解析开始,本文着重论述了审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及恰当处理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关系对提高审计重要性水平应用的作用,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希望会对加强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审计模式演进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现代民间审计诞生以来,审计模式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模式演进是其内因和外因联动的结果.研究审计模式的演进规律及其动因,对审计模式的创新及计算机审计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银行内部审计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大,越来越受到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它是由相对独立、较为超胶铁稽核部门来执行的一种再监督。加入WTO以后,银行稽核工作从观念到工作方法都将发生重大变革。首先是观念的变革,银行内部审计的重点将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移,突出表现为检查风险向控制风险转移,内容由财务收支、资产质量等专项稽核向整体评价转移,更加注重绩效审计,同时加强对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的审计;其次是工作方法的变化,手段上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原始数据,方法上改变过去被动地接受稽核项目,按稽核方案对所辖行实施无差别的稽核,转为利用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有区别地决定稽核对象、稽核频率、现场稽核的检查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最新国际审计准则与中国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审计准则,试分析商业银行由于特殊的业务性质而造成的审计风险、独立审计人的职业审计风险以及审计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随着“宁广夏事件”、“安然事件”等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受到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本文就现在审计界最为热门的这一主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从审计产生的原因开始探讨促成风险导向审计形成的缘由及基础,论述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类型及其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利弊,并且阐述了我国风险导向审计的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尽管现在的风险导向审计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今后的审计方法发展趋势必将是风险导向审计,至于采取何种方法模式,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重要性水平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对准确把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内容,合理确定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财务管理中采用的ERP系统的特有风险改变了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需要针对其特有风险重新建立审计风险模型,并确定控制和规避的措施。本文系统介绍了ERP系统的特有风险及其对审计风险的具体影响,规避措施与应对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7.
审计本质无论提升到何种层面,都离不开它产生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因,需要理性看待我国现行体制下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审计不仅在反腐倡廉方面,而且在推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方面都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审计体制改革需要在国家法律制度安排下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8.
风险基础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 ,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 ,方法本身也随之不断地完善。为适应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使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与成本 ,就有必要引进风险基础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的分析与决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计过程实际上是审计风险的控制过程,也是审计收益、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的权衡过程。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只有正确地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才能找出理想的期望审计风险,进而求得最小的审计成本。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又很难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正确地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遵循适度的谨慎性原则即适度高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20.
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模式是未来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归纳了IT环境下审计业务模式演变并从IT和审计两个角度诠释“云审计”及其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审计业务流程为主线,从云服务与审计结合的技术场景、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流程实现步骤以及云计算应用所引起的审计业务风险变化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模式变革,为掌握云计算应用所带来的审计业务流程变革、迎接云审计时代的到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