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经济重点田“优先发届乐新地区”转向“促进乐西部经济仍调发医”。这一决策既关系到我国经历的持续发展,又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从1995$起,国家丹治擅抓对中西留地区基础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国家将经典发屡重点逐步西移,旨在解决东西部地区经开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这是一项躇世纪的艰巨工程,无疑出结西北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再挑战。一、西北区域经济现状及其发展的意义陕、官、宁、胃\新西北五省区,面积311.066平方及畜,约占主国的1/3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图。西北五省…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浙江空间发展结构的确定要围绕提升浙江经济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中心,突出“经济区域、生态优先、城市核心、交通关联、双重协调”原则,可以考虑在省城层面重点形成“四圈三带二区”的空间发展架构。  相似文献   

3.
曾刚 《浙江经济》2003,(10):32-34
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于区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人员交流的规模与频率,纽约、东京等现今世界经济中心无一例外都是交流的枢纽(交流的“源”和“汇”),无一不具备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组织。因此,长江三角洲应该充分利用目前的大好良机,在区域协调机制建设上取得突破,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导航定位提出的“314”战略部署,重庆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建设西部开放型服务经济高地,有效集聚要素,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与带动作用,推动自身及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从工商业中心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国际博弈焦点逐渐由全球多边机制转向区域双边与多边机制。美国虽从美苏“两极”对抗中胜出,但受制于国际格局变化与自身的结构性衰落,已无强力捍卫国际经济霸权,逐步转向开展区域性经济合作。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日益深化,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在中美两国区域经济合作逻辑发展中,呈现出“谋霸”与“谋和”的不同特征,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彰显“美国优先”底色,相对收益成为更改与存留合作机制的评判标准;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以“和”为主线,“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将成为新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两省一市”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离不开其合适的发展机制。长三角“两省一市”发展模式具有特殊涵义:以浦东开发开放为特征的上海经济模式;以“温州模式”为特征的浙江民营经济模式;以“苏南模式”到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江苏发展模式;这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突破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并使经济圈内富有效率地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了建立在地区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推进以“珠三角”为龙头的区域经济合作,尽快消除各种不利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建立健全“泛珠三角”地区内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走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一)区域经济与区域整台就区域经济研究的对象而言,"区域经济"涵括两个范畴的研究:一是,针对单一国家内部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问题,寻求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策略研究;例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地区经济计划等。二是,超越国家地理概念的区域经济整合;例如:图们江开发计划、东盟东部成长区(EAGA)、世界3大区域经济组织等。区域整合是当前及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目前世界3大区域整台体分别为: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以及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三者中,…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民营企业与新一轮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改革》2003,(10):51-55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及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及一体化进程又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面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新一轮的发展,作者认为:在政府层面上,关键是解决好“定位”到“到位”的问题:在企业层面上,关键是民营企业要实现自我变革;在社会层面上,关键是“政府-中介组织-企业”三角形经济治理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祥  李诚固 《山东经济》2003,14(6):21-22,45
本文在介绍经济全球化特征及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网络效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经济接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适应世界经济制度的变化等理念,进而提出了区域成长的区域创新、区域开放、区域竞争、市场化等机制。  相似文献   

11.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其策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增清 《山东经济》2009,25(1):149-153
山东区域经济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部之间综合性、全方位的差距,并有越拉越大的趋势。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要素禀赋优于西部,在经济活动方式、要素资源配置及使用、产业选择等诸多方面获得了先发优势和累积效应,逐渐形成了山东区域经济“一快一慢、东高西低”不平衡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发展中的差距,实施“突破”战略,“一体两翼”东中西联动,构建“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速崛起、西部跨越式赶上”和谐的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将是新时期现实而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总部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弘 《开放潮》2006,(4):39-4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环节。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总部经济理论正是基于区域不均衡发展基础上,利用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寻求区域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实现区域之间合理的产业和功能分工,从务实的角度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战略思路。总部经济既是对信息网络下出现的“总部——生产基地分离”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概括和提升,同时也是区域间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我刊将围绕日本宏观经济与政策、能源与环境、贸易与投资、财政与金融、企业经营与产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热点问题进行组织、刊发稿件,欢迎广大作者踊跃赐稿。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要求,本刊要求投稿作者必须提供如下资料:  相似文献   

14.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合作支持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全国经济界年会,于2010年12月18~19日,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办。会议主题为“十二五:区域经济与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把区域经济的联合与协作正式提到了战略高度,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区域经济的最大特征是突破行政界限,实行横向联合,发挥整体优势,增强竞争力。因此,辽宁应根据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区域布局中河北区域经济是什么特征,说法不一。通过区域分析及与中部地区比较,我们认为河北是“中部特征明显东部优势仍在”或“区位优于中部的中部特征”。基于此,河北的战略定位应是:以扩大内需为主、发展外向型经济为辅,以满足国内消费品,中间产品和投资品为主要方向,以建成制造业中心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实现“领先中部、看齐东部”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红 《亚太经济》2006,(2):41-44
文章梳理出边境区、产业带、自贸网等中国一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三个层面以及中国的“y”字型区域合作空间结构,并提出振兴边境区发展的“边境资源论”以及“构建协调互动的未来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三级发展系统”等对策性观点。  相似文献   

18.
《重庆经济》2010,(4):60-6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背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种种挑战,不同经济体之间如何抱团应对、共克时艰,成为“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合作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回顾总结“十一五”期区域经济合作经验,分析研究“十二”期面临的新形势,谋划“十二五”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思路,对重庆市加强区域合作、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0—2007年环渤海区域五省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指标,基于PanelData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总体来说环渤海区域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环渤海区域五省市的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效应在区域上的差异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金融市场发展走的并不是一条“市场主导”的道路,而是“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滞后性演变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两天来,“全球脑库论坛”围绕着“区域经济整合”的核心主题,首先,多角度、大视野、更深入地讨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般模式”,“区域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前景与展望”等战略构思;其次,遵循理念与现实结合的准则,理性地分析了“经济自由化思潮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税收和法律问题”,“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