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知识转化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均是目前管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共同促进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互惠性偏好假设逐渐为主流经济学所接受,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目益得到加强。在互惠性企业文化环境下,知识转化和组织学习均得到了有效的改进,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效率。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我国知识型企业互惠性企业文化环境下知识转化与组织学习在核心能力培育过程中的微观运作机理,为我国知识型企业进一步加强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互惠性环境下的知识转化效率与组织学习效率,从而为有效地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基于互惠性企业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隐性知识转移是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互惠性企业环境为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而克服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诸多障碍。互惠性偏好环境下个体间隐性知识的转移效率要显著高于理性经济环境下的知识转移效率,改善了知识转移主体的利益支付,同时也为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分析创造了条件。演化博弈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外部机制的激励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主体的总体存在着向互惠型知识转移主体演化的倾向,从而使互惠型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进入主导性的稳定状态,最终提高了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经济个体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利他动机,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已不能够合理地分析现实的经济行为。目前,互惠性偏好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学效应。研究发现:互惠性动机对互惠性行为存在着正向的促进功能,雇主互惠性动机与互惠性行为对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与员工忠诚度的提高存在着显著的促进功能,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有效地促进了员工忠诚度的提高,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和员工忠诚度的提高直接改善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效率。互惠性偏好传导效应的实证检验可以为企业加强互惠性文化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绩效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互惠性、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行为经济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假设,互惠性行为已逐渐融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之中.作为一种前沿性的管理文化,组织学习已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关键性的动力机制.互惠性行为对包括组织学习在内的前沿性管理思想存在着天然的激励功能,从而显著地改进了企业的运作绩效.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基于组织学习中介的互惠性行为的微观经济效应,为我国企业在互惠性环境下进一步强化组织学习、进而超越式地改进企业的运作绩效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在互惠性环境下,组织学习的发现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执行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与知识输出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激励,并显著地改进了企业的运营绩效;同时,互惠性环境对组织学习的推广能力、反思能力与数据库能力没有产生有效的激励,因而在企业运营绩效的改进上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地市企业的203份调研问卷,提出了互惠性与自利性企业文化、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互惠性企业文化对企业短期创新绩效和长期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自利性企业文化对短期创新绩效有正向作用,而对长期创新绩效有负向作用;互惠性企业文化对知识获取具有正向影响,自利性企业文化对知识获取影响不显著;知识获取在互惠性企业文化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互惠性偏好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在管理学界成为企业文化培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互惠性文化战略通过对内部营销的促进和员工忠诚度的培育,最终,增强了旅游企业的核心能力.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的研究验证了我国旅游企业互惠性文化战略的经济效应,揭示了互惠性管理策略的微观传导机理,从而为我国旅游企业进一步实施和改进互惠性管理策略、进而提高我国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共享途径分析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知识共享内涵和途径的分析,从知识共享客体、主体、手段和环境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影响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最后,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从个体视角和组织视角两个方面,探讨了促进知识共享的机制建设问题,包括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组织机构变革、构建适应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加强通讯技术以及建设企业知识库等。  相似文献   

8.
邱瑞金 《生产力研究》2011,(5):187-188,193
知识管理旨在有系统管理知识资源、有效活用知识资产,使组织或组织成员运用、创造显性或隐性知识内容,进而提升组织智价。其相关知识活动均在组织所提供之环境中运作,自然无法脱离组织基础机制而独立存在。组织基础建设是由知识平台、组织构架和激励以及组织文化构成,提供企业知识活动的环境且因企业需求及操控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其将影响知识管理程序是否有效能、效率,而知识管理能力的差异便由效能、效率中显现。  相似文献   

9.
知识转化一直以来是企业知识管理实践中的一个重难点问题。文章以知识转化螺旋模型为基础,结合东莞金蝶软件公司在知识转化方面的实践经验,从选择知识转化模式、促进团队学习、营造共享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帮助软件企业进行有效知识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知识藏匿现象在组织中普遍存在,而且会给组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互惠理论,从人际互动视角探讨了破坏性领导对研发人员知识藏匿的影响,尤其是消极互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选取253个本土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破坏性领导会导致研发人员知识藏匿的发生,但对消极互惠规范倾向高的研发人员而言,二者关系较强;对消极互惠规范倾向低的研发人员而言,二者关系较弱。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将取代资本成为重要的资源。本文主要对战略联盟中知识共享(Knowledge Sharing)进行了模型论证,得到了当企业认为合作而获得联盟租金及学习剩余所付的边际成本和为此得到的边际收益相等时,企业不但愿意联合,而且所获得的收益最大的结论;对知识共享策略进行了博弈模型分析,指出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知识共享,其结论将对企业正确探索战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本文对企业知识及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与专家学者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广泛交流,提出了知识管理评价理论模型和内容框架,并设立了以度量卡作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评估工具。最后,将此评价体系应用于企业实际测评,发现该评价工具对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提供了较好的知识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3.
于伟  于本江 《经济与管理》2005,19(10):39-42
知识理论认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是知识的积累,组织学习是提高组织知识含量的根本方法。因此为实现企业战略饭店必须进行组织学习和知识的创造利用,旅游饭店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确立组织优势的方法是授权和组建团队,以此塑造饭店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将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分为价值增值管理、知识资源管理、知识流转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四部分,剖析了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的超循环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超循环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具有超循环结构、遵循超循环自组织运行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管理战略成为21世纪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趋势,其本质在于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以突破企业核心刚性的存在给企业带来的思维惯性及组织智障,通过社会化、外显化、内隐化、综合化的知识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在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以系统思想全面思考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为企业赢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知识越来越成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机遇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短缺资源。而企业自身知识资源的有限性使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虚拟企业的高级形态——知识联盟型虚拟企业来弥补企业知识资源的不足以快速响应变化的市场需求。首先对知识联盟型虚拟企业的知识缺口类型进行研究和划分,然后分析并描述虚拟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知识活动;在此基础之上,探讨虚拟企业组建阶段考虑知识要素的伙伴选择过程;最后,针对不同的知识缺口,提出伙伴选择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应考虑的知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经济租金理论对企业竞争行为和企业经济租金获取的机制进行了论述,总结了企业租金获取方式的两种不同观点:资源依赖观和动态能力观,对各种企业经济租金的形式进行了分类说明。提出并阐述了一种新的企业知识能力租金形式,即企业运用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或能力要素所获得的一种经济租金,进而分析了这种租金的表现特征,以及企业获取知识能力租金的3种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岩  高艳慧  沈聪 《技术经济》2020,39(9):1-10
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利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51家企业自2009年至2015年发明专利数据,并结合发明专利申请人的所有权属性,将合作伙伴划分为学研合作伙伴和其他企业两种类型,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实证检验技术知识基础相关与非相关多元度与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与不合作相比,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正向促进企业与其他组织(包含学研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企业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的提升,有利地促进了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知识员工的嵌入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员工的物质追求、精神追求等是以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如果企业为知识员工提供知识技能发挥以及知识持续增长的平台,使得知识员工形成自我成长依赖并嵌入于企业内部形成的知识实践社群,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