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受持久高温、用电需求增加、电力供应紧张等多重因素影响,多地电力市场交易出现价格攀升的现象,其中省间现货价格更是在近期多次突破纪录。省间电力现货的价格突起可能是偶然,但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的壮大发展确属必然。建设省间现货市场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内循环发展下的必由之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有序推进,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交易市场体系和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作用明显增强,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大幅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要求“跨省跨区资源市场化配置和绿色电力交易规模显著提高”,再次彰显跨省跨区电力市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蒙西模板”验证了“单轨制”市场在我国电力系统落地生根的可行性,实现了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提升了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灵活调节能力。本刊特邀请深度参与蒙西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内蒙古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专班撰写系列文章,以期解惑业内疑问,并提供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3.
北欧国家能源结构多样化,水电所占的比重较大,水库来水对电力市场的价格影响较大,可是其通过跨国电力交易实现了水火电互补,达到了跨国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北欧电力市场已被一些国家和地区作为建立电力交易市场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电力市场应如何形成目前,有两个认识问题需要解决:(1)区域电力市场的范围是否必须与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5号文”)划定的六大区域相一致(2)区域电力市场与省级电力市场是否势不两立,非此即彼。1、关于区域电力市场的界定。无论从逻辑上看,还是从价值取向出发,都难以得出必须与“5号文”划定的六大区域一致的结论。如果区域电力市场必须按照六大区域(以下简称“大区”)划分,试问“川渝”算不算区域?“京津唐”算不算区域?它们都已突破了省间行政边界形成了电力资源的跨省配置,因而与设计中的华中、华北区域市场在性…  相似文献   

5.
一鸣 《华北电业》1996,(6):16-18
建立电力建设市场的思考一鸣市场经济要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就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建立电力建设市场,使其成为完善的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在电力系统,首先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的是电力建设企业。有些电建企业长期躺在国家怀抱,一味依赖上新的工程项目,走不出计划经...  相似文献   

6.
电力工业应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即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电力弹性系数主要分为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生产弹性系数是研究电力生产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关系的指标,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电力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一、电力弹性系数的变化特征我国电力弹性系数从“一五”计划到“七五”计划期间平均在1.2的水平,到“八五”时期为0.85,“九五”期间大体在0.3至1.3之间,并且多在0.5和0.7的水平,2001年为1.05,2002年为1.35(以上资料均为电力生产弹…  相似文献   

7.
"将来时"--南方电力市场启动在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设好区域电力市场是中国电力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为配合本期“特别报道”栏目关于区域电力市场建立模式研讨会的报道,本栏选编了几篇介绍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进展情况的文章,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8.
"进行时"--东北区域电力市场阶段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设好区域电力市场是中国电力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为配合本期“特别报道”栏目关于区域电力市场建立模式研讨会的报道,本栏选编了几篇介绍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进展情况的文章,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9.
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设好区域电力市场是中国电力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为配合本期“特别报道”栏目关于区域电力市场建立模式研讨会的报道,本栏选编了几篇介绍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进展情况的文章,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0.
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设好区域电力市场是中国电力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为配合本期“特别报道”栏目关于区域电力市场建立模式研讨会的报道,本栏选编了几篇介绍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进展情况的文章,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1.
一、组建省级电力监管机构的必要性1、省级电力市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电力电量实时交易的主要平台,是电力监管的主要对象。从目前正在研究的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试点方案来看(以华东电力市场的设计为例),有些区域电力市场交易模式设计为:区域内所有参与竞争的发电机组在区域市场统一报价;由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对机组报价统一做无约束排序;综合网损与网络制约等因素后,对无约束现货交易计划进行修正,形成竞价日各省(市)口子计划及各省(市)清算价格;各省(市)根据市场规则,按统一的原则选定机组进行出力调整,以平衡本省(市)控制区内的偏差…  相似文献   

12.
省级电力市场模式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电力市场体系中,省级电力市场的模式需要结合区域电力市场采用统一或分层的模式来选择。结合区域电力市场模式,提出了省级电力市场模式及其交易类型和方式。就如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提出了发展省级电力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依照西方微观经济学的论证,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外部条件或内部原因导致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出现资源配置失当。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垄断、外部影响等。市场失灵理论对电力市场化改革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电力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资源消耗、建设资金不足和环保压力等一系列问题。关注电力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总体框架 明晰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的界面,宏观调控的责权给政府,市场竞争的机会给企业。 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相结合的电力项目发展机制。组建国家级政府直接管理的项目发展研究论证机构,地方政府将电力规划延伸至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并通过开发权招标,采用市场竞争方式选择投资者,中标企业按照中标投资额获得政府承诺的容量电费,并同时获得目标市场成员资格。  相似文献   

16.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电力监管必须加强,这是必然规律,也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根据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04年要把区域电力市场基本建设起来,相应的电力监管机构也要建立起来。目前,东北、华东、南方以及华中电力监管机构已经组建,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与此同时,必须以区域电网为中心,做好区域电网的发展规划,建立区域电网发展平台,在区域电网范围内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7.
一、两个区域电力市场试点的异同目前建设区域电力市场的两个试点,东北采取的是统一区域电力市场模式,有一个三步走的目标;华东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一期采取的是以省为主体的、多卖方多买方省间共同市场模式。二、三期的目标仍是统一区域电力市场模式。两个试点的共同点是:市场模式最终都是统一区域电力市场;竞价电量由少到多,直到全电量竞争;打破或最终要打破省间壁垒,实现区域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市场建设初期就有步骤地开展大用户直接向发电企业购电的试点,二期开展发电企业与独立配电公司和大用户的双边交易,远期目标是在售电环节引入竞…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电力营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晗 《广西电业》2002,(3):15-15,26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产业产品结构进入大调整,珠江三角洲的部分负荷西移的新时期,梧州电力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力供需矛盾日趋缓和,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那种“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管理靠行政手段”的经营观念,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的电力市场。市场的急剧变化迫切要求我们迅速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面对市场,学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积极开拓电力市场,不断挖掘电  相似文献   

19.
在四个方面阐述了电力市场的合理补偿原则与核心竞争模式:一是电力市场中的经济补偿与核心竞争模式关系;二是不考虑网络安全限制时的竞争模式;三是考虑网络安全因素时的补偿及竞争模式;四是考虑电力市场发电资源优化配置时的补偿及竞争模式,并作出了三点结论。  相似文献   

20.
岑溪市电力公司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当地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以及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抓住有利时机,大打“服务牌”,以优质服务赢得广大用户的信赖和欢迎,吸引了一批来岑投资办厂的外商的兴趣,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桂东大地上,农林产业、加工业不断壮大发展,供电量逐年增加,有效地扩大了用电需求,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今后电力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开拓电力市场摸索出了一条成功之道。 岑溪市电力公司始终围绕开拓电力市场这一目标,以优质服务为手段,不断拓宽用电需求面;以用户为中心,服务市场,整顿市场,扩大市场。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