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吴挺才  肖璐 《民营科技》2011,(10):187-187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80后、90后的新生代员工在企业中的比例日趋增长,他们已经或正在成为很多企业中的中坚力量。不管新生代员工存在多少问题,他们开始成为职场基层员工的生力军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更好的引进和培养新生代员工,取长补短,降低流失率,使其在组织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这里在阐述新生代员工的特点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新生代员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探讨了新生代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80后员工成为现代职场的主力军,对他们的管理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主要阐述80后成长环境,探究其不同于父辈的工作态度的原因。描述80后员工在企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从80后群体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梁晨 《中外企业家》2013,(10):186-187
随着“80后”渐渐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90后”也开始步入职场。“90后”员工由于在职场中表现出与其它代际明显不同的职场特征,给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管理问题或困惑。如何引导“90后”新生代员工,使其成为既保持“90后”优点,又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员工,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90后”新生代员工的职场特征及管理困境,基于皮格马利翁效应,从信任、期待和赞美激励三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了解期望,满足需求,把以满意度为核心的心理契约应用至Z世代员工的职场管理中。如今,拥有鲜明个性特征的Z世代员工逐渐成为职场主力军,然而传统管理方式在他们身上收效甚微。面对经常失效的管理方式,企业需要利用好心理契约这个管理利器,打破管理僵局,与员工共建心理账户。善于抓住年轻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刘敏 《企业导报》2013,(9):164-166
新生代企业员工已步入职场,并逐渐成为主力,而他们具有自我意识强烈、独立自主、追求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这使得他们对工作和组织的忠诚度和敬业度相比老员工都比较低。那如何提升新生代员工的敬业度呢?除了依靠科学的管理外,擅长"关注人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介入并进而探索有效路径不失为是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目前,新生代员工已经步入职场,并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新生代员工对工作的认识也具有时代性的特殊理解和看法,加强对新生代员工管理的研究,推进新生代员工快速成长,推动企业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生代员工普遍特质为切入点,将新生代员工在职场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刻剖析,结合实际管理,深入讨论如何有效管理好这支职场生力军,在人才争夺赛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在管理中越来越注重员工地位的提升和员工利益的维护,人本管理思想逐渐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推动EAP在中国职场得以发展和拓展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EAP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员工的尊严和地位得到大大提升,员工的利益也得到很好的保障,能够帮助员工调整心理状态,让他们在工作中焕发出积极的正能量,优势十分明显。文章介绍了EAP的具体内涵和特点,分析EAP在中国职场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究EAP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有效发展推广路径,为EAP在中国职场的更好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新入职员工的不断加入,“90后”员工陆续进入职场,并逐渐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然而,“90后”的年轻人在很多企业管理者眼中是自私、个性、特立独行、自我的代名词,他们的自我心理极强,个性独特张扬,有的缺乏独立性却又不愿受约束.文章从“江南Style”得到启发,从管理体制、培训、沟通方面阐述对“90后”的员工管理.  相似文献   

9.
"90后"作为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主力,新生代员工在职场中逐渐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职业追求,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一定困扰。如何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提升新生代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诸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新生代员工的成长过程正好处于社会快速发展期,所以对他们的激励应从成长环境出发。基于此,文章在关注新生代员工成长环境的基础上,从自我决定理论出发,讨论企业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并提出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企业新生代员工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静 《企业导报》2012,(21):180-181
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员工正在逐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作为"80后"员工中的成员,职场女性也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由于女性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特点,职场女性同时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事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员工援助计划从西方引入中国,若要在职场女性的压力管理中发挥作用,还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及我国职场女性的真正压力来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面对职业倦怠,企业和员工能做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在当今的职场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对企业和员工带来的危害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讨论了职业倦怠的含义、成因,以及企业和员工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徐果 《西部财会》2012,(1):66-68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逐步迈入职场,“80后”已成长为企业员工的中坚力量,他们所引发的种种新的管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研究兴趣。通过研究“80后”员工在社会流动加剧、结构转型、分化明显、多元化冲突等大环境背景下的员工特质,并结合环境、个体、结构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揭示“80后”员工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80后”员工的有效管理策略,从而激发出他们作为职场主力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对企业而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获取并保有核心员工就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对员工而言,忠诚是职场中最值得重视的美德,是决定员工工作绩效、有利于员工职业稳定和发展的因素.因此提高员工忠诚度是关系企业持续发展的大事.本文介绍了员工忠诚度对于企业和员工的重要意义,并从员工个人角度分析如何成为一名“对企业忠诚,让组织放心”的合格员工.  相似文献   

14.
白晓君 《价值工程》2013,32(1):140-141
新生代员工是特殊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当他们成为职场主力军时,管理的变革也相应来临。新生代员工有着独特的人力资源特点,针对这一群体的管理内容和方式应有所侧重,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新资本》2011,(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运营环境日益复杂,激烈的竞争中,优秀人才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近年来出现一种怪现象:一边是许多企业管理者们抱怨80、90后等新生代员工难管难留,另一边却是人才"裸辞"、"闪离"的非正常离职怪象频现。事实上,以80、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员工逐渐登上职场舞台,成为推动组织发展的主力军,彰显个性、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等特点使得这一群对企业选择具有更高要求,随意性大,对离职、跳槽他们更加无所顾忌,这也成为近年来企业族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今年68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加盟,自2007年至今,已经有大约2976万人的85后大学毕业生步人职场,成为企业中的一员。85后乃至90后成为一家企业的员工主体,已经或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如果你有了与他们一样的思考,你的管理之道就会更新换代了。  相似文献   

17.
随着“90后”成为职场新生代,青年员工离职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国有企业青年员工诉求渠道不畅、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依然是保证国有企业青年员工队伍稳定的绊脚石,畅通和拓宽青年员工诉求渠道对于国有企业稳定人才队伍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8.
白晓君 《价值工程》2012,31(30):142-144
新生代员工的成长有着一定的特定背景,当他们成为职场主力军时,管理的变革也相应来临。新生代员工有着独特的人力资源特点,针对这一群体的激励工作也应该根据激励对象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职场排斥与员工进谏行为:组织认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探讨基于中国组织情境下职场排斥对员工进谏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认同在该影响过程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以企业组织的员工为研究对象,使用层级回归(HRM)分析职场排斥、组织认同与员工进谏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进谏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员工组织认同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开职场排斥影响员工工...  相似文献   

20.
职场排斥作为职场冷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会对员工的心理、态度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通过对274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职场排斥对员工沉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和心理弹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沉默的负向影响显著,工作投入对员工沉默的影响显著,工作投入在职场排斥与员工沉默两者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在职场排斥和工作投入之间的负向调节效应显著。并且,心理弹性对工作投入在职场排斥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也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对企业降低职场排斥的影响、打破员工沉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