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2010~2018年数据,建立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PVAR模型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互动关系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年提高,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滞后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推进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互促关系,二者互为格兰杰原因.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合理划分支出责任,是推动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并实现二者良好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姬红霞  罗艺  李莉 《物流技术》2023,(5):66-69+85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结合2016-2020年遵义市新型城镇化及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遵义市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促进遵义市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义乌市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客观上存在着互动关系:城镇的元素与农村的元素在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促使双方元素在"混合"中"酵母化";在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加快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具有规律性.只有按规律办事,城镇化与新...  相似文献   

4.
基于已有研究文献对城镇化与房价互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运用协整分析及VECM模型对广西城镇化与房价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城镇化与房价间存在长期稳定的负向变动关系,两者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短期内两者关系从非均衡状态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速度缓慢,即城镇化的短期变动对房价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文章结合广西现状,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基础上为广西城镇化与房价协调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已有研究文献对城镇化与房价互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运用协整分析及VECM模型对广西城镇化与房价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城镇化与房价间存在长期稳定的负向变动关系,两者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短期内两者关系从非均衡状态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速度缓慢,即城镇化的短期变动对房价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文章结合广西现状,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基础上为广西城镇化与房价协调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经济》2013,(8):143-146
推进人口城镇化,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是当前河北省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大战略。本文分析了河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并对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这三个影响河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针对河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情况,提出了具有河北特色的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中在简要阐述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内涵、特征与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对如何正确处理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给出了若干良策。  相似文献   

8.
以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7–2014年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3个市(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城镇化水平相差较大。随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2007–2014年金融支持对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有助于推动黑龙江省的城镇化建设,最后提出促进金融支持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过程,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同时,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必不可少的两条方略。本文循着这条思路,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及其互动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文章从经济、人口、环境、社会、生活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标法对安徽省2003年至2012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ECM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以对安徽省乃至中国的物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人口流出地和人口流入地,由于其流动人口的结构性差异,"人的城镇化诉求"也应有显著差异。基于"人的城镇化"视角,从人口、经济、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及城乡协调五个方面对苏浙皖不同人口流入水平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化特征做出了探讨,并提出了差别化的应对策略。认为提高居民收入和福利水平是"人的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对于人口高流入地,这一目标更为迫切;并回答了应如何正确应对"人的城镇化"的空间差异性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7,(3):28-30
近几年,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城镇化建设带来了经济与产业结构的一系列变化。文章着眼于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经济市场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等几方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引起就业市场(即人才需求)人才需求数量、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技能更替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相对薄弱、急需研究的问题,是城镇化建设与人才需求问题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基于"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与结构升级-岗位结构变化-岗位能力变化-人才需求能力结构变化-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模式创新"的逻辑论述,初步解决城镇化与人才需求问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沿海城市房地产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但小城镇发展不宜通过房地产拉动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六大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中央领导也多次提出,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并强调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刘勇  刘津  许云 《企业活力》2014,(3):154-160
2012年我国区域城镇化提升格局呈现出与经济水平顺向发展态势,区域城镇化水平差距拉大,区域城镇化质量明显恶化;区域城镇化水平继续呈"东西部高、大中部低"态势,变化是东部与平均之比略降、中部略升、西部未变;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基本协调,两者之比依然是"东西部高、中部低",变化是都有所扩大,东部幅度最大。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区域城镇化进程将启稳回升,各地区城镇化提升幅度将超过上年;区域城镇化水平将继续保持协调收敛态势;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性将继续改善。最后,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几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9,(20):287-290
文章选取中国100个地级市和直辖市2002-2013年数据,分别考察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两个方面与水环境污染的关系,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人口城镇化对水环境污染影响具有微小的正效应,土地城镇化对水环境污染影响呈现N型曲线的特征,环境污染水平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现出"升高—弱化—继续升高"的发展趋势。在区域差异方面,不同的人均GDP水平与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城市,其城镇化发展对水环境压力影响的方向和程度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理论探讨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对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认识由早期侧重于其中一个方面逐步转向对两者互动关系的考察。文章从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机制、效应和评价体系出发,对已有研究展开理论梳理与回顾,最后进行了简短评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演变与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概念,运用响应指数和响应度模型,对1985-2013年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响应关系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呈W形变化趋势;2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指数经历了"负响应、正响应、负响应"的演变趋势,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度由相对保持稳定变为急剧提高;3环境支撑力下降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重低分别是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演变的重要内部驱动因素和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动力因素测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其动力。研究方法:选取26个新型城镇化指标,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测度我国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水平。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内源动力、外向动力、政府动力、市场动力4个方面设定16个指标来测度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区域之间水平差异较大,这与城镇化发展动力密切相关。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动力大于外部动力,政府动力和内源动力相当。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市场动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政府动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外向动力提升区位优势,以内源动力优化城镇发展格局。研究创新:将城镇化的水平和动力结合起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动力差异。研究价值: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所提出的建议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一般规律是分析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理论基础。城镇化顺利推进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两者之间通过要素集聚、效率提升、产城融合、网络协同等机制实现互动,这种互动关系既有共性问题,又有制约问题。同时,城镇化的不同阶段对产业发展要求是不同的,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生产组织、发展策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区域化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仅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融入城镇化建设的主流,是其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如何以新的视角认识和发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相互促进、互利双赢,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