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与物流水平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实现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山东省17市的新型城镇化与物流水平的耦合程度,通过构建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获得相关指标权重,从而得到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水平耦合程度稳步提高,但地区差异仍明显存在,物流水平由领先到滞后。两者的协调关系将直接影响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应进一步加强山东省物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安徽省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试点省份之一,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城镇化水平相比全国均值仍存在差距。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现阶段城镇化的水平及保险资金投资情况的具体分析,对保险资金涉足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论述,并对保险业参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姬红霞  罗艺  李莉 《物流技术》2023,(5):66-69+85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结合2016-2020年遵义市新型城镇化及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遵义市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促进遵义市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7–2014年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3个市(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城镇化水平相差较大。随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2007–2014年金融支持对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有助于推动黑龙江省的城镇化建设,最后提出促进金融支持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邓寒  王茂春 《物流科技》2024,(3):69-72+79
物流业与产业结构及城镇化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作用。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分别梳理构建西部地区2008—2020年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三者间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利用ArcGis10.2软件从空间视角测度三者间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观测值期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物流业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程度日益加深,从2008年的极度失调衰退渐渐转换为2020年的优质耦合协调,三者之间正在稳步实现协调发展并将持续保持一个协调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Moore指数,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指数进行测算,并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其“选择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生产率,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红利”因产业结构变迁而减弱,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减速”现象,但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仍存在;实现产城联动,发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协同效应”,对于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减速”问题,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因产城关系的阶段性不匹配而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7.
将包容性发展理念引进新型城镇化概念中,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所得数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演变过程进行时空分析,据此进一步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朝敏 《物流技术》2013,32(2):74-77
测算1978-2009年中国物流业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构建物流业经济增长模型,以验证人力资本对中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在物流业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是物流业经济增长的格朗杰(Granger)原因;但相对于物流业物质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平均增长率及其对物流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都较低,物流业经济增长还处于以物质资本要素驱动为主的粗放型增长阶段。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人力资本对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走的一个历史过程.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向着新型工业国发展,必须经历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要把城镇化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安徽省目前的城镇化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出更好的应对政策.安徽省坚持以大带小的发展战略,建立城市之间的联系网络,加强城市之间的协同合作,发展城市群,然后再带动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安徽省城镇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镇规模扩大,但是安徽省的城镇化整体水平还很低,机制也不完善,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还有漫长的路程要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城镇化水平开始成为社会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城镇化水平的计算,忽略了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本文将从人口、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构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量指标体系。这对于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衡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短板,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口、城乡统筹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影响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住房保障的推动作用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兰海 《中外企业家》2014,(9):209-212
随着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城镇化水平开始成为社会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城镇化水平的计算,忽略了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本文将从人口、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构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量指标体系。这对于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吕婷  陈阳 《城市问题》2023,(3):92-103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2016年、2018年的数据,探究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家庭微观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能有效推进共同富裕,尤其对物质富裕维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创业活跃度等路径影响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对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存在促进作用,但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新型城镇化存在“马太效应”,对共同富裕水平越高的家庭其推动作用越强。基于上述结论,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助力共同富裕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实现了重大飞跃,进入了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十一五"规划确立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2009年现代物流业列入国务院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成为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奠基石,"十二五"规划中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重点",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发展给现代物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不断升温,物流专业人才已成为紧缺人才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度2004~2013年新型城镇化7个相关指标,将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对新型城镇化指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空间面板模型,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3个方面设定指标来测度中国2004~2013年31个省份金融因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是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未来发展中,应通过加大金融机构对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资金支持,改善金融机构对城镇化的服务水平等途径,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实证研究了制造业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对物流业发展均有较强的关联性,其中制造业发展水平为影响物流业发展的最优因素,基础设施状况次之,城镇化程度、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分列其后.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发展与优化物流业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31个省域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城镇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出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指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差异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不明显;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低于人口城镇化的区域差异,经济城镇化对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基尼系数贡献率最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条件、政府干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创新对城镇化综合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城镇固定资产投入在统计意义上对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推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过程中,物流业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物流业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究竞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是河南省物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最现实的问题。文中首先在分析物流业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立了物流业在“三化”协调发展的中合理定位;其次,通过对河南物流业现状的把握,指出了物流业发展方向,并按照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了适应“三化”协调的物流业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倪欣 《物流技术》2024,(1):10-20
作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长江经济带,其物流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物流效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优化物流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业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物流综合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其物流效率呈现下游(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的物流效率值处于较高水平,而上游(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的物流产业效率值相比中游和下游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据此,提出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各省实际效率;加强区域之间合作,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突破物流效率瓶颈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6,(2):143-147
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将生态文明的理论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Critic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处于转型后期阶段。本文依据测度结果,从城镇产业结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等角度提出了提升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