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韩国因过分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了快速上涨的地价的负面影响。由于缺乏适当的政策措施。出现了土地投机、土地过于集中等一系列问题。从1974年到1991年,韩国地价指数上涨了19.1倍。地价上涨带来的增值收益集中在少数大土地所有者手中。国民收入及财富的不公平分配状况进一步恶化。韩国政府为解决土地问题。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本文对土地增值采取的税收政策方面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2.
容积率作为体现土地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由于其固有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特性,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地价评估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土地市场发育尚不够完善,政府与土地使用、经营之间的经济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容积率对地价形成的作用在许多地方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土地资产处置进行了分析。从土地资产处置方式选择.操作程序.土地评估价值类型价格内涵界定、地价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资产处置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国企改革中土地资产处置评估方面研究,解决了土地资产所得利益显化并按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三者投入进行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苏楼市》2005,(1):16-17
究竟是房价上涨导致地价的上涨.还是地价的上涨推动房价的上升?仅仅在几个月之前.国家土地资源部,国家建设部两大政府权威部门还就持续上涨的房价陷入了一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随着南京土地行市下跌和房产遭遇市场拐点舆论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一争论显得毫无意义。曾一路领跑中国地产界的南京楼市.土地挂牌。房产建设至楼盘销售等地产开发中的诸多环节均开始一反“常”态。  相似文献   

5.
《东南置业》2003,(71):24-26
厦门,一个足以让人一见倾心的城市.多少人为之向往.为之奋斗然而.厦门抬高落户门槛新政策的出台.无疑于一颗重磅炸弹落在了厦门岛内.引起了业界及消费者的诸多争议。我们且不去论这些观点的对锚与否,至少它反映的是众多开发商与消费者的心声。直至目前为止,令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恐怕非“房价”莫属了。据业内人士分析,从长远来看,厦门房价仍然走高。因为厦门是块土地开发一块少一块的地方.特别是岛内“僧多粥少”、土地的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土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它必然拉动了地价的上升,地价的大幅上升也就必然使厦门商品房房价上升。  相似文献   

6.
张敬 《房地产评估》2007,(11):18-19,7
2006年8月1日实施《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以来,出让土地改变土地使用条件,补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下称补地价)的情况较多,尤其是用地单位(土地婕用权人)申请增加建筑容积率,经出让方和规划管理部门同意,涉及补地价的现象较为常见,对增加建筑容积率、怎样合理补地价,是广大土地管理工作者及评估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所谓基准地价是政府为管理土地市场,由专业部门、专业人员评定的土地等级或均质区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基准地价反映的是某一土地级别或某一区域不同用途(商业、住宅、工业)法定最高出让年限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它是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土地市场、征收土地税及合理分配土地收益等的依据.也是宗地地价评估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以来,全国土地市场逐渐升温,少数优质地块“天价”成交,引起多方关注。 12月19日晚,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严格落实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K通知》),强调坚决抑制地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9.
土地级差收益是反映城镇土地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在城镇土地定级别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土地级别的土地收益模型,为快速.方便地评估城镇地价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城镇基准地价。因此,本文从城镇土地级别单元土地收益样点入手,定量测算土地级别收益,建立土地级差收益模型,并利用土地级差收益模型评估城镇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10.
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土地资产处置进行了分析,从土地资产处置方式选择、操作程序、土地评估价值类型价格内涵界定、地价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资产处置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国企改革中土地资产处置评估方面研究,解决了土地资产所得利益显化并按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三者投入进行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林楠  齐鹏 《房地产评估》2006,(10):29-30,19
城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方法,根据更新成果与原成果的继承程度可分为“地价水平调整”和“地价重新评估”两种方法。采用“地价水平调整”方法更新,在技术上完全以原城市土地定级估价成果为蓝本,根据土地市场的发展,抽样调查一定数量的典型交易样本,根据样本地价水平对原基准地价水平进行调整。具体采用的手段有地价指数调整法、模型参数修正法和长期趋势检验法等方法。更新成果在地价体系、基准地价表达方式、因素修正体系及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与原估价成果基本保持一致。采用“地价重新评估”,则原定级估价成果仅仅是成果更新的重要依据之一。成果更新以《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为依据,重新构筑城市土地定级估价成果体系,更新成果与原成果有实质的发展。城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一般要求做到简便、快速,故在土地市场变化平稳、城市社会经济条件和城市地域结构等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地价水平调整”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12.
地价到底涨了多少 作为高房价的直接声讨对象。开发商再次玩起了已不新鲜的“乾坤大挪移”——将房价上涨归咎于地价上涨。地产界大腕,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即是“地荒论”的代表,“北京房价飙升就是因为过去一年土地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产市场》2013,(8):28-31
市场看好后期楼市,引致土地市场有所升温。供需紧张的热点城市推出稀缺地块,导致高价地再次出现2013年第二季度,土地市场延续回升态势,各用途地价环比、同比涨幅有所扩大。地价增长率加速地价水平小幅上涨,环比、同比增长率加速上升。2013年第二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226元/平方米,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6044元/平方米、4799元/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住宅房地产价格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很多区域的住宅项目一年内上涨幅度达到10%左右。恰逢国土资源部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用地实行土地协议出让方式,大力推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于是有人开始宣称是土地招拍挂制度导致了地价上涨,进而导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为此笔围绕北京市以招拍挂出让方式取得土地后已经上市的项目,选取了38个房地产项目进行了调查测算,从实证角度进行招拍挂出让与协议出让方式下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关系比较,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增值原理与收益分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土地增值含义国内对土地增值定义多种多样,既有从价值角度来考虑的,也有从价格角度来考虑的。孙陶生(1997)认为,土地增值是指土地资产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土地价格上涨而引起土地效益的提高,其实质是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可以从土地价格变化中得到一笔不断增加的土地收益。陈顺清(1999)认为,土地增值就是土地价值的增长,增值有正有负,在经济运行中,土地增值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土地改良而形成的地价的增涨。张小华(1997)认为,土地增值是为土地增加的价值,实际指价格的增长。土地增值的不同定义,源于土地是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16.
某市基准地价特点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市基准地价在93年建立,经过95、97、2001、2005四次调整形成了比较全面、完善的基准地价格局。基准地价在土地评估、土地税收、土地资产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借最新一轮的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刚刚公布实施之际,在此对某市基准地价的特点和应用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对于基准地价问题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大的关注。本文从土地的属性和土地评估入手,引出基准地价修正法的介绍,并对基准地价评估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探讨。对促进土地估价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资产评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价在房价中所占比例的多少一直是大众关心的话题,本将从房价和地价定义入手,进一步阐述地价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二比例,重点分析土地开发及其它费用构成,以及影响地价比例的其他因素,并对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中地价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期,国土资源部地价监测报告显示。京津地区2004年综合地价为2009元/平方米,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大大超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居全国最高,其中北京上涨率为2.26%,数据显示北京地价的上涨幅度仍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北京在2004年开始全面实施土地的招投标政策之后.关于由政府单一渠道供应土地能否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可能造成的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土地价格的过快上涨而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20.
案例:某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出让方式取得了住宅用地土地使用权面积32110平方米,于2006年8月11日,土地剩余使用年期37年,为了增加开发后的房地产卖点,申请延长土地使用年期到70年,即延长33年,经批准同意延长,涉及到延长土地使用权年期补地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