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国祥  李时春 《时代经贸》2007,5(9Z):205-206
本文首先介绍了股市泡沫的概念,然后根据理性预期理论分析理性泡沫的生成机理,同时根据信息不对称、反馈理论和选美博弈分析非理性泡沫的生成机理,得出我国股市泡沫更多的表现为非理性泡沫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非理性投机泡沫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非理性的角度揭示资产泡沫的生成机理,为泡沫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利空和利多两个方面考查投资者行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构造出非理性投资泡沫模型,并利用我国股市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尚茜 《时代经贸》2008,6(9):202-20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在我国经济体系中也形成和积累了许多泡沫,如果这些日益膨胀的泡沫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消解,那么必将加大我国的宏观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股市的泡沫状况进行研究,并针对其成因寻求相应的应对之策,以达到控制股市泡沫水平、防范非理性泡沫的目的。本文首先阐述了泡沫的涵义,其次对泡沫形成的机制和原因进行了介绍,此外通过模型以及市盈率等对股市泡沫进行了测度,同时采取实证检验分析,从而得出当前股市已经处于非理性泡沫形成期,并据此对投资者,监管者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红 《经济经纬》2003,(2):80-83
美国股市泡沫的膨胀和崩溃,无法完全用传统的金融理论和各种定价模型来说明,一些非理性因素对股市泡沫的形成和膨胀也有着重要的甚至决定的作用。从上世纪美国发生的四次股灾说明,非理性预期是股市泡沫形成的基础,其推动机制是庞氏骗局效应。此外,一些社会心理和行为,突发事件和随机因素,都对股市的兴衰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股票市场泡沫包括理性泡沫和非理性泡沫。对非理性泡沫的研究目前尚在起步阶段,然而非理性泡沫对股市乃至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则是不容忽视的。文章在区分两种泡沫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模型和中国实际两个方面探讨了非理性泡沫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在我国经济体系中也形成和积累了许多泡沫,如果这些日益膨胀的泡沫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消解,那么必将加大我国的宏观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股市的泡沫状况进行研究,并针对其成因寻求相应的应对之策,以达到控制股市泡沫水平、防范非理性泡沫的目的.本文首先阐述了泡沫的涵义,其次对泡沫形成的机制和原因进行了介绍,此外通过模型以及市盈率等对股市泡沫进行了测度,同时采取实证检验分析,从而得出当前股市已经处于非理性泡沫形成期,并据此对投资者,监管者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股市泡沫研究文献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股市泡沫的早期研究主要是基于理性预期假设来展开的.但由于其局限性而逐步过渡到非理性预期假设,研究者将噪声理论与投资者心理和投资者行为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随着行为金融理论发展,不时称理论、信息栅、信息扩散理论、反馈理论等被运用于股市泡沫研究.近年来,异质信念理论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同时,股市泡沫积累的规律和股市崩溃机理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股市“泡沫”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股价短期内持续迅猛上涨、投资者非理性入市及股市剧烈波动。股市“泡沫”源于大量资金持续盲目涌入,但随着这些资金的回归理性,股市“泡沫”必然会破灭。我国股市的真实“泡沫”要大于名义“泡沫”。今后几年内,我国股市的“泡沫”还将继续增加,我们要未雨绸缪,防止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危害,尤其是要防止国际游资对我国A股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孙永权  余力 《财经科学》2007,(10):24-30
股市泡沫循环对经济会造成负面影响,政府的理性选择是采用公共政策对股市波动做出适当反应.本文在运用内在泡沫模型分析我国股市泡沫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把内在泡沫扩展到金融加速子模型中,探求股市泡沫循环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的具体机制,并用股票收益率和贷款增长率对金融加速子进行实证检验,进而推导出公共政策工具,且对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股市的公共政策做出政策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股市泡沫形成与运行的制度根源、市场环境、投机心理以及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影响因素等多层次的分析,构建了股市泡沫形成与运行的动态系统,从而提出了一个全面揭示股市泡沫形成与运行机制的系统分析框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股市泡沫的成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股市泡沫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