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研究》1999,(2):24-25
地区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的快慢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有所扩大。在全国范围内,不仅存在着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日益拉大的差距,就是在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存在着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本文通过分析陇东地区在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探讨了贫困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国家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结合本区域的特点,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为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进程,无论农业经济形态还是工业经济形态,都对诸如土地、资本、劳动力等有形的生产要素过分依赖,这种有形要素的区域差距较大,而且很难改变,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但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已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经济发展将摆脱有形生产要素的限制,落后地区也可以同样凭借"信息高速公路",与发达地区对接,实现落后地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信息双向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消除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实力、企业规模、信息地位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增长质量,并以其强大的后发优势跨越若干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信息时代,从而大大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向落后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正在不断加快。就浙江省来说,目前浙江省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加快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和落后产业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也已成为新的发展阶段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浙江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与协调发展,需要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和地区实际相结合、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经济持续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几条路径:  相似文献   

4.
吴鸿  刘红祥 《浙江经济》2002,(17):45-4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纠正“市场失灵”,抑制地区差距扩大,从而维持必要的区际公平?笔者以为,重要的是欠发达地区要积极围绕与发达地区的“势差”做文章,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努力加快现代化进程。政策势差。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  相似文献   

5.
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部产学研合作试点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从全省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区域分布情况看,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之间却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应以珠三角地区为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重点,并结合珠三角地区三大经济圈的建设,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选择。以粤东西北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和专业镇等区域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逐步推进广东后发地区的产学研合作发展。此外,还应与开放经济建设相协调,不断推进广东与港澳台、独联体等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其经济一体化程度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环节.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将能促进资本在区域内的有效集聚,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与金融的联动发展与合轨运行.  相似文献   

7.
贫困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现象的总体。从这个含义上判断,贫困地区的落后也是全方位的。要实现全国一盘棋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新世纪扶贫开发的主题只能是加快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是今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主题。贫困地区大多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特困地区,而对与发达地区日益扩大的差距,采取常规的扶贫开发方式显然难以奏效,从已往扶贫开发实践看,…  相似文献   

8.
韦晓宏 《发展》2007,(7):65-65
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国各地区都致力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纷纷探索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目前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相当差距。为此,必须充分抓住国家欠发达地区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突破常规开发模式,突破区域界限,实现常规发展阶段与工业化进程的跨越,实现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才能最终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江苏省为范例,探讨了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区域经济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范围的合作和共赢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指出省际间的经济合作,既是东部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力措施。文章认为,省际间经济合作来源于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三个层面的驱动力,使省际间经济合作呈现多渠道、宽领域、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态势。最后对加强省际间经济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区域辽阔,资源丰富,在计划经济时代曾取得过骄人的成绩。虽然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东北地区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张泽荣 《山东经济》2004,20(6):90-94
虽然山东与中西部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算是比较快的,但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山东省内也出现了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影响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需要运用区域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区域投资政策调节区域经济,促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战略是在西部开发背景下提出来的。西部开发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对策。西部地区同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差距就是城市发展方面的差距,这是东西部经济社会差距的外在和最终表现。  相似文献   

13.
殷凤 《开放导报》2001,(10):30-31
地域间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是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缩小地区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欠发达地区缺乏的要素能否从内部更多地积累,并吸引发达地区的要素流入。不可流动要素的状况是决定要素运动的重要方面,而要素运动又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因而,若能有效改善一个地区不可流动要素的状况,则有助于该地区要素的积累和流入,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一些不可流动要素的状况是无法改变的,如一个地区的土地、能源、矿产资源等,但是,诸如交通、通讯、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及促进生产要素结合的各种制度性及体制性因素则可以改善,而在这方面,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政府能够改善落后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的状况,同时切实改善体制与制度环境,则一方面能够吸引可流动要素的流入,另一方面也可加强本地区薄弱要素的培育,从而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弥合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学理论基础研究以及重点实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看待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之间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关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的研究则将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有机结合在一起。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地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经济现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市场机制指导下,生产效率较高,扩大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内陆地区的差距。这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如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融合是当下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融入区域经济、分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金昭 《内蒙古工作》2002,(10):40-41
工业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一个地区没有工业的长足进步,就没有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整体提高。实践证明,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问的差距.关键在工业上。  相似文献   

17.
<正>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下,西部地区经济获得了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如果与东部地区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东西差距在不断扩大,这具体表现在:增长速度上的差距,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和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东西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增长缓慢,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程度低,农村经济特  相似文献   

18.
贸易开放下,不均质大国经济在面对外部合作的同时,由于内部各地区有着不同的利益,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区际合作受到一定限制。本文选取两类地区中的典型省份甘肃与浙江,立足各自比较优势,采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两省区际经济合作的福利损益和合作机制,认为东西部区际经济合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区域经济发展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变化,东中西协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我国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为黄河流域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思考南北经济失衡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本文以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陕西三省为基础,探讨南北经济分化视角下黄河中下游地区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十八大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各区域选择适合本区域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中国区域经济目前的发展态势是,东部地区既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示范区域,东部发达地区正处于后工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