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渐枯竭和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清洁技术投资在近两年变得炙手可热。该文介绍了全球和中国清洁技术研发投资的趋势,并借用FEEM-RICEv.3模型分析了清洁技术对于经济与气候的促进与改善作用,提出了加强我国清洁技术投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节能环保 从2007年底开始,围绕节能环保的投融资活动一个接一个. 2007年12月3日,北京金融街的威斯汀酒店,第十五届国际清洁技术论坛正在这里举行,这也是该论坛首次在中国举行.包括节能、混合动力、风能、生物质能、水处理、废物处理等在内的技术公司纷纷亮相,他们不仅拥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清洁技术公司,而且吸引了不少来自国内外专业PE的眼球.伦敦亚洲基金负责人则表示,目前他们只关注清洁技术产业的投资机会,未来会在中国投资约2亿美元,已经投资了一家位于山东淄博的生物质能公司.  相似文献   

3.
数字     
根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11年6月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112起。从行业方面来看,6月份投资案例主要分布在互联网、清洁技术、电信及增值业务、机械制造和化工原料及加工等21个一级行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清洁技术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热门话题,清洁技术领域的风投增长迅猛,美国尤其重视清洁技术产业的发展。后金融危机、哥本哈根时代,虽然全球风投普遍减少,但清洁技术在中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有望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技术主流市场。因此,中国应创新融资渠道,运用金融手段撬动清洁能源发展。同时,要防止风险投资过度吹捧某个行业,避免重蹈网络泡沫的覆辙。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油价再次突破140美元整数关口,环保产业的投资热潮也再度升温。 如果说一年前的今天人们还对VC们热衷追逐清洁技术产业的投资机会而大惑不解,那么今天全球日益高涨的油价和似乎看不到尽头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已经让明眼人顿悟了——对环保节能的清洁技术进行投资,回报是实实在在的。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2010,(8):90-91
2010年上半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新基金募集涨势喜人,几乎达到200g全年募资总量,外币基金重回主导地位,人民币基金热情未减;投资总量尽管环比小幅回调,但同比则大幅增加;互联网行业依旧为投资热点,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清洁技术也较受关注;对比不同币种投资,人民币投资占主导,但单笔投资额仍偏小;退出方面交易总数增加,IPO退出占比则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国制造业15个部门为研究对象,利用我国2002年和2005年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以及三种环境污染物排放数据,全面衡量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我国制造业对三种污染物排放的全部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污染排放的直接影响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入我国制造业中相对清洁的部门,例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污染密集型的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很低,污染避风港假说在中国制造业不成立。(2)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污染排放的间接影响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后通过产业关联效应间接导致某些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增加,例如化学工业,因此污染避风港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的论断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重新修订。(3)在不考虑产业关联时,我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结构表现为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清洁增长,但考虑产业关联后,外商直接投资会通过间接效应导致制造业污染密集型行业污染排放增加,从深层次看,认为外商直接投资能促进中国制造业清洁增长的结论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大陆桥视野》2012,(11):8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国际)近日举行《清洁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十二五"期间,中电国际将投资745亿元人民币,在新疆开发风电、水电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以及包括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根据协议内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同意并支持中电国际在新疆地区投资建设风电、水电及太  相似文献   

9.
潘韬  刘德顺 《生产力研究》2005,(11):112-114
本文综述了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的概念、组成、实践进展和中国在《京都议定书》提出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发方面的工作进展和潜力,指出中国应继续加强地方政府和重点领域企业的CDM项目开发能力建设,成立省级CDM推广中心并加快企业开发CDM项目的进程,利用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为企业发展赢取额外投资和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同时面临两个重大挑战:尽快走出经济危机和应对能源供应和气候变化安全,实现向低碳的过渡。全球向低碳的过渡将催生能源技术革命。为促进经济恢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实施了经济刺激计划。清洁能源技术是刺激计划投资的重点之一。本文在已有公开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能源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清洁能源技术对促进经济绿色增长的作用和主要经济体刺激计划对清洁能源投资的重点。分析了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影响,提出实施综合技术政策,以能源技术革命促经济绿色增长。试图回答如何将迎接能源技术革命和促进经济恢复结合起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导刊》2011,(5):3-3
美国最新能源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清洁能源投资大国.投资金额高达544亿美元,德国以投资总额412亿美元位居第二,美国首次排名第三.投资总额为33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产业发展更依赖于商业化的运作,亟需金融资本和投资机构参与,共同破解资金瓶颈严格来说,清洁技术还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新经济概念。而正是这一以消除负面生态影响为中心的概念,则蕴含了巨大的投资空间。  相似文献   

13.
, 《大陆桥视野》2012,(21):89-8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国际)近日举行《清洁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十二五”期间,中电国际将投资745亿元人民币,在新疆开发风电、水电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以及包括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中日CDM项目合作: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洁发展机制(CDM)作为《京都议定书》建立的机制之一,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投资和技术转移,是一种共赢机制。日本在节能减排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也有其承诺的减排目标要求,目前已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了CDM项目合作,中日两国在CDM项目合作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中国的森林资源和碳储量时空分布状况。对清洁发展机制下中国森林碳汇供求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影响中国森林碳汇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中国清洁发展项目管理的实践,总结了中国森林碳汇市场开发中存在的政策、金融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产权界定,从财政金融工具和非政府组织角度提出了清洁发展机制下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的政策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胡绍雨 《经济论坛》2011,(10):90-94
环保投资对于解决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产品特性,而政府是环保投资的必然主体,所以财政环保投资是实现清洁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根据我国环保投资的历年统计数据,我国环保投资还存在投资规模偏小、投资效率不高和投资有失公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实现清洁发展、完善财政环保投资的具体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及能源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作为有效改善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凸显其独特优势.为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本文从综合投入和有效产出两个角度界定清洁能源经济效益指标,首先,对清洁能源效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电价补贴、税收补贴、碳交易三个因素对资本金内部收益率的影响.其次,引入通货膨胀因子,建立基于改进的LCOE模型对清洁能源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最后,基于本文模型选择清洁能源中的光伏发电为例进行投资价值分析,该评价结果可为清洁能源行业投资者提供适当参考,控制投资风险与提高投资收益率,同时为我国清洁能源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及推进碳交易机制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清洁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技术日臻成熟的条件下,资本的融通是清洁能源发展的决定因素.认清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资本现状,发现资本融通的问题,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才有可能快速提高清洁能源的份额,使中国的清洁能源在数量与质量上处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9.
燃料电池技术清洁、高效、无污染,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技术,也是近年来各国争相占领的新能源技术制高点之一。介绍了全球范围内燃料电池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制约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未来中国发展燃料电池技术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INFORMATION     
<正>2011清洁发展国际融资论坛7月在京召开在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日本核泄漏造成的环境与生存新危机的情势下中国政府应如何应对?中国企业应如何作为?中国金融机构应如何支持清洁技术企业健康发展?由《国际融资》主办的2011清洁发展国际融资论坛暨"十大绿色创新企业"颁奖典礼将于2011年7月19在京召开。2010年8月,《国际融资》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主办了"2010清洁发展国际融资论坛。旨在探讨清洁发展的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