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反向购买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并不少见,《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对其特殊的会计处理做了规范,但没有提到具体的会计处理办法.本文通过例子分别列出个别报表、合并报表的处理具体过程,方便大家掌握理解.  相似文献   

2.
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反向购买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合并形式,合并一方发行权益性证券换取另一方的股权,权益性证券的发行方为法律上的母公司,然而,权益性证券发行方在合并后却被另一方所控制,会计上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权益性证券发行方为会计上的子公司,即被购买方,这类企业合并就是"反向购买"。在反向购买中,法律上的母子公司与会计上的母子公司关系错位,因此,反向购买的账务处理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显得非常特殊,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3月11日,山东联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化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方案,证监会以证监许可〔2014〕274号文件,核准联合化工向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力泰")的股东合计发行股份66,895.20万股购买其持有的合力泰100%股权。该合并事项完成后,合力泰变成联合化工的全资子公司,合力泰的原股东持有联合化工的股权比例达到66.67%,形成会计上的反向购买。笔者在此对该案例进行梳理,对会计处理、合并报表的编制进行分析,并试图从该案例中加深对反向购买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关于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准则执行的重点、难点问题从2007年资本市场首次出现反向购买的案例以来,随着2008年资本市场的大幅调整,IPO暂停了将近8个月,期间掀起了反向购买的高潮,反向购买的交易形式也层出不穷。比如,有自然人将控制的企业借壳上市的、有集团公司将独立的业务借壳上市的、也有非上市  相似文献   

5.
王建波 《财会学习》2018,(20):217-218
会计是现实经济活动的反映,与高等数学、哲学这些高度抽象的学科相比,属于简单比较具体的学科.这里对全盘引进西方的反向购买,按照中国人的学习和思维习惯进行解析,使中国人轻松学习反向购买.  相似文献   

6.
反向收购无论在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会计准则及其讲解中,其定义都是描述性的。《国际会计准则22号——企业合并》中这样定义反向收购“一个企业获得了另一个企业股份的所有权,但交易的一部分以发行足额有表决权的股票作为出价,结果导致合并后企业的控制权转给了已被购买企业的所有者,这种情况称作反向购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性定义,即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行权益性证券一方合并后生产经营决策由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所控制,则其虽然为法律上的母公司,但为会计上的被购买方,这类企业合并称为反向购买。  相似文献   

7.
黄天天 《时代金融》2015,(5):326+328
反向收购无论在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会计准则及其讲解中,其定义都是描述性的。《国际会计准则22号——企业合并》中这样定义反向收购"一个企业获得了另一个企业股份的所有权,但交易的一部分以发行足额有表决权的股票作为出价,结果导致合并后企业的控制权转给了已被购买企业的所有者,这种情况称作反向购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性定义,即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行权益性证券一方合并后生产经营决策由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所控制,则其虽然为法律上的母公司,但为会计上的被购买方,这类企业合并称为反向购买。  相似文献   

8.
伍崇思 《时代金融》2014,(1Z):202-202
在IPO停滞审批一年多的情况下,反向购买成为一种新型的上市融资手段,通过反向购买实现上市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选择。本文试图通过对ST张铜案例的分析探究反向购买中构成业务判定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IPO停滞审批一年多的情况下,反向购买成为一种新型的上市融资手段,通过反向购买实现上市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选择。本文试图通过对ST张铜案例的分析探究反向购买中构成业务判定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秦华 《云南金融》2011,(4X):16-17
反向收购涉及中小股东利益,因而有两大会计问题需要研究,一是效益评价问题,二是会计反映问题。本文着重对反向收购会计方法和合并成本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合并报表统一为购买法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秦华 《时代金融》2011,(12):16-17
反向收购涉及中小股东利益,因而有两大会计问题需要研究,一是效益评价问题,二是会计反映问题。本文着重对反向收购会计方法和合并成本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合并报表统一为购买法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规范,历来有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两种。在我国,采用购买法进行企业合并,是现时和以后进行企业合并的主流,但由于目前不少企业重组合并是在同一集团内部进行的,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合并的会计处理仍然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因此,新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将我国的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大类型,并相应的规定了类似于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会计处理规范。通过分析研究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定义、两者联系和区别,并重点介绍这两种方法下的具体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贺亮 《上海会计》2006,(5):11-12
为了规范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合并》具体会计准则。企业合并的主要形式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在会计实务中,记录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人们普遍认为权益结合法较购买法容易操纵财务指标,因此,新准则规定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相关的合并会计处理,旨在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造成的会计操纵,尽可能避免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实现自利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4.
杨智勇 《财务与金融》2009,(3):43-46,5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也随之发生大量企业合并案例。企业合并带来了一系列的会计问题。本文就目前会计界处理企业合并业务普遍采用的购买法和权益法,从会计实务处理、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对投资者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得出选择合并会计方法对经济后果影响极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反向收购的会计处理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未 《中国外资》2012,(6):80+82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潮时期,企业并购重组现象越加激烈,给予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会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再加上,目前,我国业界对并购重组会计处理的专门研究较少,以至于现行的企业并购重组会计处理方式与方法不能够满足现行资本并购重组企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对于反向收购更为显著,为此,本文将针对于反向收购的会计处理做出具体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反向收购会计处理方式与方法,确保我国并购重组后的企业得以顺利高效开展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16.
对*ST亚华反向购买案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2007年6月8日,上海市都市农商社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得到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这是我国证券市场首例证券公司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王洁 《齐鲁珠坛》2017,(1):35-37
一、前言 在资本市场中,由于反向收购相比IPO来说持续时间短,成功率高,上市手续费低廉的优点使得我国近几年通过反向收购间接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且呈增长趋势。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难问题,拓宽了融资的渠道,但是由于我国对反向收购的研究比较混乱,尤其会计处理方面,相关文件对反向收购的解释不详尽具体。  相似文献   

18.
《财会学习》2009,(4):10-11
近期,据部分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反映,对于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交易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些理解差别,希望能够予以明确。现就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交易的会计处理答复如下:一、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未形成反向购买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19.
马超 《时代金融》2015,(5):231-232
反向收购是某一主体通过发行股票换取与收购企业,结果由于发了过量股票导致该主体被被投资企业控制。反向收购本身是一个不易常见的情况,但随着近几年限发甚至不发新股,使得上市资源越来越稀缺,反向收购也越来越收到青睐。反向收购与一般收购不同,其会计处理也较为复杂难懂,也缺乏相应的详细解释。本文试图通过案例的方式解读反向收购的会计处理和相关指标如每股收益等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反向收购是某一主体通过发行股票换取与收购企业,结果由于发了过量股票导致该主体被被投资企业控制。反向收购本身是一个不易常见的情况,但随着近几年限发甚至不发新股,使得上市资源越来越稀缺,反向收购也越来越收到青睐。反向收购与一般收购不同,其会计处理也较为复杂难懂,也缺乏相应的详细解释。本文试图通过案例的方式解读反向收购的会计处理和相关指标如每股收益等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